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价值与传承路径

赵慧玲

(天津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47)

摘 要:东北抗联精神作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长期抗日斗争中所呈现出的民族气节和革命品格,在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中仍然承载着不可估量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蕴。具体而言,东北抗联精神以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等基本内涵,丰富和充实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而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东北抗联精神更是推动中国共产党人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赓续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须将其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以强化学术研究、健全传承机制、激活红色资源等实践形式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化、长效化、生动化。总的来说,多元化地呈现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价值、创造性地构建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路径,对新时代背景下强化东北抗联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砥砺革命意志、赓续初心使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关 键 词:东北抗联精神;新时代价值;中国共产党人;传承路径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1]抗战时期,东北抗日联军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过程中,锻造形成了“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这些精神风貌和思想品格共同构成了东北抗联精神,生动书写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品质和民族气节。近年来,关于东北抗联精神的学术研究在解决一些重大、疑难问题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与史实相悖的说法,甚至有人认为东北抗联精神在当代中国已经过时,不再具备价值引领力和时代引导力。基于此,本文从时代内涵、时代价值和传承路径三重维度,深刻探究和揭示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蕴。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达成对东北抗联精神的认知共识、确立东北抗联精神的历史地位、赓续东北抗联精神的时代意蕴,进而引导中国共产党人和当代青年树立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行稳致远。

一、东北抗联精神是充实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历史资源

毛泽东同志曾言:“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中国共产党成立百余年来,打破重重关卡,在国内外战争、反贫困、经济发展、政治运行、生态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些胜利背后同各种精神力量的支撑是分不开的。而百年实践磨砺构筑起的一个个精神形态,在今天汇聚成庞大的“精神谱系”。其中,东北抗联精神就以其“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的基本内涵,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和生命密码,同时也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为新时代领路人续写党的历史新篇章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

1.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永恒主题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党内所有的政治问题,归根到底就是对党是否忠诚。”[3]505对党忠诚作为中国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磨难、艰苦奋斗和砥砺前行的革命实践中铸就而成的,不仅被纳入中国共产党党章和伟大建党精神之中,还成为贯穿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永恒主题。而作为众多精神谱系的一脉,东北抗联精神也凭借东北抗联将士的鲜血和生命书写、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为中国共产党人造就了永不磨灭的精神基因。其中,在思想层面,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坚守民族复兴大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对东北的侵略和奴役使中国陷入了史无前例的沉重灾难之中,尤其是日伪军疯狂的围追堵截,使得人民群众处于流离失所、无家可归的状态。对此,东北抗联作为当时东北抗日武装的核心力量之一,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面对日军烧杀抢掠等罪恶行径,东北抗联将士毅然走上了抗日战争的道路,用不怕牺牲、顽强抗争的决心和斗志拯救山河免遭沦陷之灾、人民免受战争之苦,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实践层面,东北抗联将士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拥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了积极响应中共中央的这一方针,杨靖宇、赵尚志等抗日将领于1936年2月20日联名发表了《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将东北的抗日力量团结在一起形成“东北抗日联军”,先后组建了十一个军。联合起来的东北抗联将士随后对日军开展多次大规模的游击战争,以无畏的牺牲精神打击了日伪军的军事力量,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粉碎了日军迅速占领中国的阴谋。总的来说,东北抗联将士无论是在思想引导还是在抗战实践中都始终保持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这不仅为东北抗联精神构筑了坚实的理论基石,还以“行为准则”深刻融入并贯彻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永葆纯洁性和先进性的首要准则。

2.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基因

民族大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在基因,表现为直面国难时挺身而出的勇气态度、明知牺牲仍前仆后继的忠义气节、民族危亡间舍身为国的炽热情怀。东北抗联精神正是产生于抗日战争之时、民族危亡之际,以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为鲜明特征和现实表现,生动演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爱国主义精神。东北抗联将士深怀爱国主义情怀,勇赴抗日战争前线,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即使面对敌强我弱、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艰苦环境也从不言败,始终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气节。具体而言,“九一八”事变后,当时的东北3 000万同胞沦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遭受着长达14年的殖民统治。面对国家主权和领土的分崩离析,东北各族爱国人士和广大群众在党的号召和推动下,秉持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投身到齐心御侮、抵御外敌的抗日斗争中。相较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其他“精神”可以看到,我们耳熟能详的红船精神、先驱精神等是诞生于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而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等多集中于国民党统治时期,归根结底这些“精神”都产生于国内战争时期。而东北抗日联军在14年抗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更能凸显“国”之概念、更能彰显民族团结,深刻表达了东北抗日联军对自己生长的国土和民族的深厚情感,也呈现出东北抗联将士坚持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爱国信仰。这种以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为表征的爱国主义精神,唤醒了千千万万中国共产党人的拳拳爱国之心,同时也熔铸到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之中,为中国共产党人奋力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等事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3.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

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也不例外,是在我们党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孕育产生的,并铺就成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基本底色。而东北抗联精神所呈现出来的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无疑为这种底色增添了一抹“红印”。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4]东北抗联将士在与日本侵略者一次次的生死较量中,充分展现出革命牺牲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和英雄主义精神,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是不畏艰险、视死如归的革命牺牲精神。东北抗联面对战斗实力极其悬殊、数量相差几十倍的日军,始终保持着勇敢争先、誓死保卫祖国的势头。从数据来看,14年抗战期间,东北义勇军和东北抗联将士伤亡达33万余人,其中东北抗联将士有上千名指挥员英勇牺牲,军级以上干部高达38人[5]。这充分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二是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艰苦奋斗精神。东北抗联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过程中,一直饱受着冬季“风吹背后寒”和夏季“蚊叮虫咬痕斑斑”之苦,常年露宿山林、湿衣裹体,以草根、树皮、雪等为食,粮食和军备的给养大都建立在付出鲜血和生命的代价之上。然而,再艰苦的条件都没能磨灭东北抗联将士抗战的决心和毅力,他们始终坚守在抗战前线,依靠顽强的革命意志坚持抗战14年。三是浴血奋战、舍生忘死的英雄主义精神。面对日军惨绝人寰的“大扫荡”和骇人听闻的“三光”政策、“集团部落”政策等,东北抗联将士毫不畏惧,率先垂范,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用民族气节树立英雄模范形象。譬如:杨靖宇矢志报国,在孤立无援、弹尽粮绝的恶劣环境中仍然只身同敌人周旋5个昼夜,最后壮烈牺牲;巾帼英雄赵一曼入狱受尽酷刑,仍不忘理想信念,至死不渝;汪雅臣在民族危亡的大环境下不跟风不投降,带领屈指可数的爱国将士开辟游击作战区域,对抗外敌。

二、东北抗联精神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奋勇前进的精神动力

有人曾假借东北抗联御敌厮杀的背景,宣扬东北抗联精神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已经“过时”的言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激励我们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6]可以说,东北抗联精神虽然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特精神品格,但作为“党的伟大精神和光荣传统”,在新时代仍然对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同时也是引导中国共产党人“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的强大精神动力。

1.为筑牢信仰之基提供力量源泉

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根基,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无坚不摧的理论动力。而想要真正夯实这一信仰根基,其中一个重要的途径是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领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当前,东北抗联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和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的践行与发展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为新时代进一步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提供了可信证据。一方面,东北抗联信仰马克思主义,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赓续革命初心。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和改天换地的理论指南,时刻指引着民族复兴的前进路向。而东北抗联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始终践行以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统一战线等理论指导思想,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力量和智慧。具体来看,东北抗联将士在自然和饮食条件极端艰苦的条件下仍然坚持同与自己实力悬殊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斗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展现出东北抗联将士勇于斗争的行为本色,也凸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牺牲的风骨。另一方面,东北抗联信仰马克思主义,以科学方法论解决实践难题。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和肆意虐杀,面对抗战中期同中共中央失联等现实困境,东北抗联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运用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式,同东北民众以及朝鲜、苏联等国组成抗日同盟。东北抗联所呈现的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等精神表征,都是对东北革命实践最真实的写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创新命题。可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对这种理论和信仰的遵循,在和平与发展的今天,对于解决科学研究、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等重大问题仍然适用。譬如,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我们党和人民仍须肩负时代使命,以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品质和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分析方法同新冠肺炎病毒持续对抗,坚持伟大斗争。

2.为补足精神之钙提供思想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7]因而,坚定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而以理想信念为理论精髓的东北抗联精神,简直就是一本鲜活生动的历史教科书,通过更为具象化的红色资源在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中不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把握时代脉搏、树立远大理想、助力民族复兴。可以说,东北抗联以百折不挠、坚韧不拔、视死如归、不畏牺牲的抗战信念冲锋在前,无论是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近乎疯狂的打砸抢杀,还是直面应对恶劣环境、严寒饥饿的侵蚀威胁,其行为背后都有强大理想信念的支撑和推动。这里不仅包含了东北抗联将士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心,还内蕴了其对未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向往。这种理想信念内蕴强烈的爱国热忱和深重的民族大义,同和平时期国人对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孜孜以求殊途同归,因而具有重要的思想引领和价值示范作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当代青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风险挑战。一方面,中国共产党人面临更为严峻和复杂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以及“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3]222,亟需保持政治定力、强化理想信念、凝聚社会共识;另一方面,历史虚无主义渗透到当代青年和人民大众头脑之中,质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想法时有出现。面对此类意识形态问题,我们更应将东北抗联精神纳入理想信念教育题材中,借助杨靖宇、赵一曼等抗日英雄的爱国主义事迹,以及承载着东北抗联精神的东北抗联遗址遗迹等传播红色文化,积极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科学辩驳历史虚无主义,有效补足精神之钙,切实筑牢思想基础。

3.为把稳思想之舵提供政治航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东北抗联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汲取东北抗联精神的营养,可以净化全体人民的心灵,永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匡正民族复兴的未来走向。首先,弘扬东北抗联精神,锤炼政治品格,筑牢忠诚本色。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以杨靖宇为代表的东北抗联将士始终秉持着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正如杨靖宇所言:“党是革命者的生命、灵魂,是革命成功的保证。”[8]正是在党和人民的领导和支持下,东北抗联将士才能在敌我力量极为悬殊的状态下仍然迎来抗战的胜利,为全国抗战胜利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奉献了一份力量。新时代的今天,我们虽然不再需要壮士断腕、救亡图存的壮举,但仍须以历史和榜样为参照,保持对党和人民的绝对忠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其次,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提升政治站位,勇担职责使命。东北抗联的战场虽然集中在东北,但在长达14年的抗战中牢牢牵制住数以万计的日军,与全国其他抗战队伍一样,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在这一历史时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土安全成为民族复兴的首要任务,而东北抗联将士及参与其中的东北民众则筑成一道有力的防线,担负起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大任。当前,虽然国家取得了巨大发展,但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任务远远没有结束,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汲取东北抗联精神的思想能量,用其肩负使命、英勇抗战的鲜活案例为指引,凝聚更强大的精神力量,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最后,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推进自我革命,加强党性修养。以史为鉴,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明得失。东北抗联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丰富的精神内涵,可以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参照。中国共产党人应时常将自身行为同东北抗联精神相对照,开展自我反省和自我批评,大力提升勇于、敢于、善于自我革命的意识和能力。

三、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路径

新时代赓续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重要路径主要在于将其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9]党的历史是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人想要续写民族复兴伟大事业的新篇章,首先要重视和加强党史学习教育。而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不仅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汲取东北抗联精神的理论涵养来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砥砺品格,不断推进自我革命,还可以有效推动新时代党史学习教育走向理论化、生动化、常态化。

1.强化东北抗联精神的学术研究,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理论化

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党史学习教育的首要任务在于以事实为基础,强化学术研究,建构丰富的东北抗联精神资源库。当前,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肆虐,通过诋毁历史人物、歪曲历史事件、消解历史意义等手段否定党的领导、质疑社会主义制度。其中,也不乏有人戏谑和丑化东北抗联将士,或否认抗联将士的共产党员身份,或直接抹杀他们在抗日战争中作出的努力和成就。对此,我们只有在党史研究中建构更彻底、更具说服力的理论体系,才能真正揭开历史虚无主义的面纱,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进而提升党史学习教育的育人功效。一要以现实为基础,讲好东北抗联故事。东北抗联涌现出许多英雄事迹,如杨靖宇身处险境、以身殉国,赵一曼受伤被俘、壮烈牺牲等,都是我们大力弘扬东北抗联精神最生动的素材。新时代,讲好东北抗联故事和英雄事迹,要求我们以事实为基础充分挖掘历史资料,并依托民众长期认同、接受的大众化语言和感人肺腑、感同身受的故事情节推动东北抗联故事的传承和弘扬,进而增强党史学习教育的心理凝聚力与形式感染力。二要深入挖掘史料,强化东北抗联研究。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凭空捏造和肆意诋毁,理论工作者应积极致力于东北抗联精神的学术研究,深入挖掘整理史料,形成口述资料汇编、史料汇编等,真正做到用史料、用史实科学辩驳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还东北抗联历史以原貌。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高端会议、学术研讨等方式推进东北抗联精神的深化研究和成果转化。三要汲取东北抗联资源,建构话语体系。思想的传播、精神的传承,离不开一定的语言载体和话语方式。而东北抗联话语作为观念形态的上层建筑,不仅是对东北抗联14年抗日实践、抗战过程和历史意义的语言阐释,还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理论内涵和时代意蕴的学理表达,可以说是抗日战争时期极具标识性的精神和概念。因而,我们应借助简单明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形式,实现东北抗联精神话语体系学理性和大众性的有效结合。

2.健全东北抗联精神的传承机制,促进党史学习教育长效化

提出、概括、宣传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时代价值,最终的落脚点是赓续传承东北抗联精神的红色基因。然而,对待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代表的党史学习教育不可抱有一蹴而就、事半功倍的心理,应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制度机制”[10],在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学习教育中,真正将包含东北抗联精神在内的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自身的必修课。对此,首先要完善学习机制。用好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制度,多元化开展以东北抗联精神为主题的红色纪念馆现场教学、主题党日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等,将东北抗联精神真正融入“三会一课”。以此为例,不仅可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常学常新、常学常得,还可以有效发挥领导干部在全党理论学习中“排头兵”和“风向标”作用。其次,建立教育培训机制。东北抗联精神作为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将其融入党员培训教育内容,成为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不仅可以通过多元化的精神内核丰富党史学习教育的理论资源,还有助于建立党史学习教育的长效制度。当然,这种融入式培训并非是强制性地理论灌输,而是要根据党员干部的岗位特点,开展分层、分区、分类、分方式的教育培训,尤其要重视理论学习网站、“通识课堂”公众平台等在教育培训中的优势地位,构设更为通俗化、大众化的东北抗联精神内容和党史创新理论,让学习东北抗联精神、反思党史经验、汲取历史智慧真正成为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探索办实事长效机制。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无论是对东北抗联精神的教育学习,还是党史理论的宣传弘扬,最终都应以办实事为根本落脚点。对此,我们可以围绕着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借助“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平台,切实将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实效,积极投身到为群众解忧、为人民解难的服务事业中。与此同时,我们还可以将服务效果突出的案例汇集成实践成果,进而推动服务群众模式的长效化和显性化。

3.整合东北抗联的红色资源,促进党史学习教育生动化

东北抗联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传统资源,凭借其丰富的精神内涵、英雄事迹和遗址遗迹构筑起东北特定地域的红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然而,由于地域的限制和思维的局限,东北抗联精神至今仍未有与之相匹配的文化产业链条和文化品牌效应。想要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须通过创新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产业和合理利用全息媒体激活东北抗联的红色资源。一方面,打造东北抗联的红色文化产业新业态。东北抗联在14年抗日战争中留下了许多遗址遗迹和史料档案。鉴于此,我们可以充分发挥东北抗联遗址遗迹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寒葱岭伏击战战迹地、赵一曼被捕地、鸡冠山东北抗联密营遗址群、八女投江烈士陵园等,科学规划出一条红色精品学习、文化品牌设计、旅游路线发展的系统产业链,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东北抗联文化品牌。与此同时,东北抗联红色档案馆和博物馆应更凸显对历史事实的呈现,为党史学习教育提供真实的内容资源和多样的学习平台。因而,我们可以开通一条东北抗联的红色教育实境线路,将档案馆与博物馆从地域上串联起来,实现“数字化—情景化—故事化”红色档案的资源共享,进而将东北抗联精神以更生动、更形象、更丰富的文化形态传递出来。另一方面,借助全息媒体传承东北抗联精神。针对英雄事迹、遗址遗迹、红色档案等既有遗产,我们须用图片、音频、视频、漫画、表格等多种形式鲜活、生动地表达出来,从而打造多样化的东北抗联精神融媒产品。这样即使人民群众没有走进场馆、遗址现场,也能够通过互联网实现视觉上的情景再现,让他们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体悟东北抗联精神和英雄风范。在此基础上,面对不同媒介受众群体的习惯和特征,我们也可以投其所好,推介不同形式、不同载体的东北抗联故事和东北抗联作品,以此来打造个性化服务平台,实现红色资源和文化信息的精准推送。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1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1949—1976):第3卷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35.

[3]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05.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61.

[5] 刘庭华.中国抗日战争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统计 [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2:138.

[6] 新华社.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 [N].人民日报,2021-06-27(1).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8] 《吉林文史资料》编辑部,政协通化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吉林文史资料第24辑:回忆杨靖宇将军 [M].吉林:政协吉林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1988:17.

[9]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5.

[10] 新华社.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不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 共同建设伟大祖国 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N].人民日报,2022-03-06(1).

New Era value and inheritance path of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spirit

ZHAO Hui-ling

(School of Marxism,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347,China)

AbstractThe national integrity and revolutionary character emerged from the long-term Anti-Japanese invasion war as the spirit of the struggle of the 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NAJUA) l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still carry immeasurable historical value and time implication in the journey to a socialist modern power.Specifically,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the NAJUA enriched and replenished the spiritual spectrum of the CPC with the firm belief of loyalty to the CPC,the national justice of bravely going to save the national disaster,and the heroic spirit of fighting to the end,etc.As a valuable spiritual wealth,the spirit of the NAJUA is a powerful spiritual power to promote the CPC people to build a solid foundation of faith,supplement the calcium of spirit,and stabilize the rudder of thought.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continue inheriting the spirit of the NAJUA,the spirit will be integrated into the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of CPC.It thus effectively promotes the theoretical,long-term and vivid development of the party history learning and education by strengthening academic research,improving the inheritance mechanism,and activating red resources and other practical forms.In general,it is of grea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esent the New Era value of the NAJUA spirit in a diversified way,and to creatively construct the inheritance path of the NAJUA spirit in the New Era background,to strengthen the NAJUA spirit,to inherit the red gene,to temper the revolutionary will,and to continue the original mission.

Key wordsNortheast Anti-Japanese United Army (NAJUA) spirit;New Era value;Chinese Communist;inheritance path

中图分类号:F 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2)06-0485-06

收稿日期2022-09-08

基金项目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TJKS21-019)。

作者简介赵慧玲(1992-),女,河南焦作人,讲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2.06.02

(责任编辑:吉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