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索与实践

王晓茜,董润芸

(沈阳工业大学 外国语学院,沈阳 110870)

摘 要: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责,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高度一致。为切实推进课程思政落地生根,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以“转思想、强学习、重培育、给政策”为举措,解决高校教师“不愿做、不会做、做不好、没动力”的难点,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做好顶层设计、筑牢组织基础、注重示范引领,力争全员参与,使课程思政建设走深走实,让师生在建设过程中牢固树立“四个自信”。

关 键 词: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四个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体现了协同育人的理念,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重要手段,是帮助师生牢固树立“四个自信”的有力抓手。近年来,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头戏,而同样肩负师生思想政治教育重任的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也应承担起责任,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政治支持。

一、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可行性分析

1.新时代赋予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新的使命——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高校党的建设体现着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1]。作为直面师生党员、服务基层群众的院(系)级党组织,在高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高质量党建保障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全面开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工作,是新时代赋予高校基层院(系)党建工作者的神圣使命。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体系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是高校教师“种好责任田”、发挥“主力军”作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目标的有力抓手[2]

2.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为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我国的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3]。2021年4月,中共中央印发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第七章“思想政治工作”中提出,高校党组织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拓展新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4]。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始终处在服务师生的第一线,其科学的组织设置、健全的组织制度、坚实的组织队伍,有力地推动课程思政建设。同时,课程思政建设为党建促进高校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载体,起到良好的反哺作用。将课程思政建设与基层党建工作充分融通,齐抓共建,成为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载体、新途径,为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拓展新平台、注入新活力。

3.党员是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党员是党的肌体最基本的细胞,是党组织最基本的力量。我们常说“一个支部一座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在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建设过程中,党员发挥着“主力军”的重要作用,保证党组织的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对于课程思政建设,党员的作用十分显著:随着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的持续推进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不断深入,党员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已经成为常态;教师党员政治素养的提升成为其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有力支撑,许多优秀党员已经自觉地投入课程思政建设当中并取得一定成绩;而学生党员的先进性也会促使其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课程思政建设,与教师积极互动以激活课堂,无形中强化课程思政的授课成效。

二、当前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难点及原因

1.“不愿做”——传统教学思维固化,“三全育人”理念未深入人心

虽然教育部在2018年就印发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在全国大力推广课程思政,然而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来说,“三全育人”“协同育人”“课程育人”等理念还未真正深入人心。教师普遍认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课和学生工作,教师的主责主业是上好专业课,教授专业知识。理论指导实践,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化思维下,部分教师思想保守,不愿进行课程思政探索和改革[5]

2.“不会做”——政治理论素养不够深厚,课程思政素材匮乏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去讲,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要有一桶水,现在看,这个要求已经不够了,应该是要有一潭水。”课程思政对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素养要求很高,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在自身理解和认同的基础上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在钻研专业领域的同时熟知党的新理论新思想、了解时事新闻以及搜集专业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这对习惯单纯教学的教师来说无疑增添了许多压力。许多教师深耕专业领域教研,对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不足够重视,思想政治底蕴不足,导致“书到用时方恨少”,脑中没有素材,课程思政更是无从谈起。

3.“做不好”——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不足,找不到合理切入点

在课程思政建设的推进过程中,还有一种普遍的情况是教师想改革,也进行了深入的政治理论学习,但是当与专业教学相结合时,便很难找到合理的切入点,导致教学效果生硬、学生“不买账”。究其原因,还是其课程思政的教学能力不足,导致出现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两层皮”的现象。课程思政不是简单的加法,它寻求的是融合,是情感和价值观的认同,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很大的挑战,如何运用认知规律、改进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设计、强化教学调控,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中最大的难点[6]

4.“没动力”——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乏改革热情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取决于能力和动力,而能力的发挥很大程度上与动力有关。人们普遍有安于舒适的心理,教师已经适应多年的传统教学模式,要想鼓励他们走出舒适区,开展教学改革,就必须给予相应的激励保障措施,让教师在改革的过程中感受到激励和鼓舞。目前部分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推进缓慢,虽高举改革大旗却成效平平,究其原因,这与配套的激励保障机制不健全、政策支持不足存在较大关系。

三、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突破点

1.转思想——加强宣传教育,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

对于很多不愿开展课程思政的高校教师来说,解决“想不想”的思想问题是根本。在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各项工作中,要大力宣传新时代“大思政”背景下的“三全育人”理念,扭转教师觉得思想政治教育“事不关己”的固有想法。一是抓好关键人群,开展教师党支部书记培训,引导和帮助教师支部党建活动紧密围绕中心工作,开展课程思政探索。二是加强师生联动,鼓励教师支部和学生支部开展联合党日活动,加强师生课堂外的联系,使师生关系更加紧密。关系近了、了解多了、感情深了,教师会萌发出更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主动加入育人队伍。三是注重广泛宣传,对于课程思政建设中的优秀教师,以及主动投身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班导师等先进典型,可以通过基层党组织表彰、党员大会交流发言、线上线下平台宣传等形式多渠道展示,潜移默化地让教师们以此为荣,更好地担负起育人职责。

2.强学习——拓宽教师视野,充实课程思政素材库

终身学习是当代教师自身发展、适应职业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为顺利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应为广大教师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多层次,是从理论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和全体教职工学习三个层面,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和强度,切实提升不同教职工群体的理论素养;多形式,是积极创新,可采取集中学习、自主学习、交流讨论、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增强学习教育的吸引力;多渠道,是不局限于学院党组织内部学习交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方式,拓宽学习渠道,开阔教师的视野,为课程思政建设积累素材。

3.重培育——提升教学能力,助力教师迈出第一步

课程思政的落实最终依靠的是教师的教学活动,因而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帮助他们迈出课程育人的第一步至关重要。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需在教师培育上下功夫,多措并举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一是学榜样,如邀请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做出优异成绩的教师同仁进行学术交流报告,汲取先进经验。二是练队伍,如举办团队式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大赛,在备赛和比拼中积累经验。三是强实践,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可通过开展课程思政相关主题党日活动等方式,推动党员教师开展教学实践。

4.给政策——健全保障机制,激发教学改革内驱力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指出高校基层院(系)级单位党组织的主要职责,其中第二条是:“通过党政联席会议,讨论和决定本单位重要事项。涉及办学方向、教师队伍建设、师生员工切身利益等事项的,应当经党组织研究讨论后,再提交党政联席会议决定。”近年来,高校持续推动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校高质量发展。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应从教师队伍建设和师生员工切身利益出发,在课程思政的推动上为教师争取更优质的教研环境,倡导建立完善的激励保障机制,如设立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专项培育基金,在教改项目申报上设立课程思政专项,在教师考核评优方面给予倾斜等,通过一系列利好条件和制度保障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有劲头”“尝甜头”[7]

四、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路径

1.做好顶层设计,探索符合基层办学特色的育人之路

课程思政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基层院(系)级党组织要做好顶层设计,统筹各方,循序渐进。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应成立课程思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由党组织书记担任组长,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及主管教学的副院长担任副组长,支部书记、系主任担任组员,调动党务工作、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多方力量共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二是深入调查研究,汲取成功经验。领导小组可采取实地走访、听取报告、线上交流等形式对课程思政建设的优秀案例进行学习,尤其是与自身办学特色相近的学院、学科和专业课程,学经验、找差距、促提升。三是结合基层实际,制定实施方案。在充分调查和研讨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基层特色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案,在建设周期、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育、阶段性预期进展和成果、激励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细化,切实指导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8]

2.筑牢组织基础,以高质量党建引领课程思政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坚强的组织体系是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要从自身建设出发,发挥政治功能,为服务中心工作打造坚实堡垒。一是强化院(系)党组织政治功能,抓实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贯彻落实党组织会议制度、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健全集体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要加强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党支部书记工作例会等制度,有针对性地指导党支部开展工作;要以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不断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建立并落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制度,切实提高党支部建设质量[9]。二是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2018年5月,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关于高校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的实施意见》,着力培育政治强、业务精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注重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与突出的教学科研能力兼备,这无疑对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院(系)党组织要着力培育符合条件的“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以此促进支部工作与教学科研工作联系更加紧密[10]

3.注重示范引领,培育一批课程思政优秀成果

对任何一项新生事物的发展而言,起始阶段的示范引领作用都是至关重要的,课程思政建设亦是如此。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应充分了解和整合学院资源,动员和帮助一批有志于此的教师投入课程思政建设中,产生一批优秀成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营造教师主动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优质环境。一是党员树先锋做表率,以基层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为载体,在教师党员中进行课程思政初探。如以《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某一节课为例,教师党员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挖掘可以融入知识点的相关思政元素,集体备课,集思广益,勇于踏出第一步[11]。二是打造示范课程,设立学院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以一年为创建期,给予经费和条件支持,支持一批教师开展创建工作,并对验收结果提出要求,如发表课程思政相关论文、提供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授课视频及学生反馈等,积累优秀成果。项目建设期间,可以邀请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专家为教师开展专题培训,筑牢思想基础;共享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优秀案例,丰富学习资源;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经验观摩和红色之旅实地观摩,提升实践能力,引导教师将理论所学、思想所悟、实践所得全部融入教育教学过程,让课程思政更加有高度有深度有热度。

4.力争全员参与,“头雁领航”带动“群雁齐飞”

课程思政体现的是“三全育人”理念,最终落脚点是立德树人,要想获得全方位的育人效果,仅靠几门示范课程是不够的。示范引领的最终目标是全员参与,为此,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可以从以下三方面下功夫。一是用好已有成果,加大宣传展示力度,通过院内教师示范课程观摩、优秀案例分享等形式,让教师看到身边同事的优秀成果,直观感受到课程思政并不是遥不可及的,踮踮脚、伸伸手,每个人都可以做到[12]。二是发挥支部作用。基层院(系)中的教师党支部一般都按照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在系部或教研室中,可采取党群一帮一或小组备课的形式,让全体教师加入课程思政建设队伍中来。三是完善激励保障,把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情况和教学效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价、岗位聘用、评优奖励、选拔培训、职称晋升的辅助依据。此外,将支部和教师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纳入支部党建工作考评和个人年度教学考评,化被动为主动,引导广大教师形成课程思政育人自觉[13]

破解“两张皮”问题,将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一起谋划、一起部署,是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新时代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三全育人”理念,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高校基层院(系)级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功能,多措并举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开辟新时代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新局面,更好地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让“四个自信”根植于学生心中。

参考文献:

[1] 赵巧琴.高校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融合机制探析——以甘肃省高校为例 [J].高教学刊,2021,7(16):181-184.

[2] 郦建阳.“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浙江高校为例 [J].时代报告,2022(2):152-154.

[3] 李娜.新时代开展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探索——以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教育系党组织为例 [J].思想教育研究,2021(1):132-134.

[4] 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 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解读 [J].党员之友,2021(10):56-59.

[5] 谭红岩,郭源源,孟钟捷.高等师范院校课程思政推进路径的思考与实践 [J].思想政治课研究,2022(1):89-96.

[6] 陆道坤.新时代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难点焦点及未来走向 [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3):43-58.

[7] 蔡林明.高校课程思政的核心要义与实践方法研究 [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2):76-78.

[8] 秦江波.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与保障策略 [J].知与行,2021(5):51-57.

[9] 宋之帅,高鑫雨,汤雪银,等.发挥党组织政治功能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5(6):133-137.

[10] 梁冬,罗俊卓.高校“党建+课程思政”双融合双促进模式研究 [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7(6):59-61.

[11] 胡金富,程艳.“三全育人”视角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J].昌吉学院学报,2021(4):34-38.

[12] 焦洁庆.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育人意识和能力培育 [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01-18(10).

[13] 王慧,张芸香,郭晋平.形成性考核在课程思政教学效果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高校《城市生态学》课程为例 [J].高教学刊,2020(29):178-180.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promo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by grass roots college (department) level CPC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ANG Xiao-xi,DONG Run-yun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

Abstract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is a strategic move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stablish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alent training.The CPC organizations at the grass-roots level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er the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alent training,which is highly consistent with the goal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In order to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oots of curriculum,the grass-roots college (department) level CPC organization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ake the initiative of “changing ideas,strengthening learning,focusing on cultivating,and giving policies”to solve the difficulties of college teachers who are “unwilling to do,unable to do,unable to do well,and lack of motivation”,give full play to the political functions of the grass-roots CPC organizations,do a good job in top-level design,build a solid organizational foundation,and focus on demonstration and guidance,and strive for full participation to deepen and implemen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will be carried out deeply and soundly to let teachers and students firmly establish the “Four Self-confidences”in the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Key wordsgrass-roots college (department) level CPC organization;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moral cultivation and talent development;Four Self-confidences

中图分类号:G 4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2)06-0518-05

收稿日期2022-01-19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基金思政专项(L20DSZ028);辽宁省党建研究课题。

作者简介王晓茜(1989-),女,内蒙古呼伦贝尔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基层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2.06.06

(责任编辑:张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