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FTA背景下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探析*

孟祥铭, 汤倩慧

(沈阳工业大学 经济学院, 沈阳 110870)

摘 要: 中韩FTA作为中国目前为止签订的贸易额最大、涉及范围最广的贸易协定,其正式签署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有了新的发展,在促进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同时,更有助于中国参与全球的经济融合。在中韩两国贸易近几年的发展中,产业内贸易所占比例不断增长,工业制成品占两国双边贸易额的比重也在不断增加。因此,在中韩FTA背景下研究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将会对中国的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为两国的协调发展打下基础。

关 键 词: 中韩FTA; 产业内贸易; 经济融合; 工业制成品

2015年6月1日,中韩两国自由贸易协定(FTA)正式完成签约。协定生效经过一段过渡期后90%的商品关税和85%的贸易额都将实现自由化,即零关税[1]。据相关部门预测,中韩两国的贸易量预计会在以往的基础上增加56%,韩国的制造业岗位将增加5.6%。目前,国内许多城市也正准备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大力发展对韩贸易。近些年来,中韩两国经济迅猛发展,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结构改变,双边贸易的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2]。因此,中韩FTA的正式签署极大地促进了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尤其是占两国贸易比重逐渐增加的工业制成品。

一、相关文献综述

对于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与研究。黄庆波、戴庆玲、李淼(2014)通过对1992—2012年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指出韩国对华投资、中韩两国市场规模、中韩人均GDP水平差距、中国工业的规模经济是影响中韩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关键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3]。任泽洙、赵阳阳(2014)认为,在中韩两国贸易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贸易模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韩两国双边贸易的重要模式[4]。蓝庆新、郑学党(2011)对中韩2001—2009年的双边产业内贸易水平和结构进行分析,指出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呈现波动上扬趋势[5]。秦熠群、金哲松(2005)在对进出口总额居前20位的产业的G-L指数进行测量之后,得出了中韩贸易的主要形式为产业内贸易,且在产业内贸易内部垂直型贸易比例较大,水平型贸易份额逐步上升的基本结论[6]

可见,目前学术界关于中韩产业内贸易的研究还是卓有成效的,且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材料。而中韩FTA的正式签订使得中韩两国的经贸发展呈现新的局面。因此,本文在吸收借鉴部分前人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中韩FTA背景下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二、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

中韩两国自建交以来,由于有着相近的地理优势和各自的优势资源,使得中韩贸易的整体规模不断扩大,而且两国的贸易结构中,制造业中的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并主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1. 中韩工业制成品贸易规模及变动趋势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工业制成品的贸易规模及所占比例尤为重要,它影响着一国对外贸易的整体水平。随着世界经济迅猛发展,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韩两国也不例外,其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其中,工业制成品按照SITC分类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工业制成品按SITC分类的相关内容

分类名称SITC5化学品及有关产品SITC6主要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SITC7机械和运输设备SITC8其他杂项制品

从我国进口韩国商品的结构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结构发展升级,我国对工业制成品的进口自2005年起总体比重处于上升趋势,并且在进口量上超过了初级产品[7-9];而对于出口而言,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对韩出口自2005年起变化得相对明显,不仅在出口量上超过了初级产品,并且工业制成品占总出口额的比例有很明显的增加,2014年的比重已经超过了90%。

由表1可以看出,工业制成品按照SITC分类法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中,SITC5+7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SITC6+8为劳动密集型产品。近十年来各类工业制成品占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汇总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资本密集型产品占进口额与出口额的比重均不断上升,而劳动密集型产品所占的比重整体有所下降,但变化得比较平稳。另外,变化比较明显的是在中国对韩国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已经超过占据出口主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品。

表2 近十年各类工业制成品占中国对韩国进出口比重(SITC5~8) %

类别SITC分类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进口出口SITC518.1318.0518.6619.6018.6617.1818.7018.2818.1616.74SITC615.7214.0712.3712.2111.9810.289.999.089.2513.57SITC748.7151.4251.2850.3950.5352.8152.4655.1357.6756.02SITC817.4416.4517.6917.8018.8319.7218.8517.5114.9213.67SITC5+766.8469.4769.9469.9969.1970.0071.1673.4175.8272.76SITC6+833.1630.5330.0630.0130.8130.0028.8426.5924.1727.24SITC57.747.838.017.497.998.849.778.428.548.55SITC632.9235.1235.4136.8223.7625.4627.1023.7721.3622.68SITC742.8540.4941.5843.6754.3151.0947.4452.3354.5951.98SITC816.4916.5615.0112.0313.9314.6215.6915.4815.5116.79SITC5+750.5948.3249.5951.1562.3059.9357.2160.7663.1360.53SITC6+849.4151.6850.4148.8537.7040.0742.7939.2436.8739.47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计算整理得出。

中国对韩国的贸易产品结构之所以发生了这样的转变,主要是因为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不断鼓励外资注入,而且这些政策也取得了卓越的成效[10-12]。来自于其他国家包括日本、美国等的直接投资使我国原本资金不足的制造业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在这些外资的不断推动下,中国自身的研发水平以及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也大大地提高[13]。另外,为了降低成本,韩国开始向外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这类产品的对外出口量不断减少,也导致中国对韩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进口的减少。

2. 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变动分析

目前在全球的产业内贸易测量方法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就是G-L指数,它是由Grube和Lloyd提出的,主要反映了产业内贸易在总贸易中所占的比重[14]。其计算公式为

(i=1,2,…,N;t=1,2,…,T)

(1)

式中:GL为两国之间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即两国在某类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XM分别为产品的出口额与进口额;i为某一产业或某一部门;t为时期数。计算得出的结果中,GLit的值会在0~1之间,其结果越接近1,表示该产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就越高。当指标值等于1时,表示完全的产业内贸易;当指标值等于0时,表示完全的产业间贸易。

运用G-L指数测算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为了消除贸易失衡所带来的附加影响,采用调整后的G-L指数来进一步测算。中韩工业制成品,即SITC5~8类产品的贸易指数变化情况如图1所示,数据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图1 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变化

就工业制成品总体水平而言,产业内贸易指数基本稳步上升,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而造成波动之外,其他年份都处于上升趋势[15]。由图1可以看出,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由1998年的0.32上升到2014年的0.42。因此可以看出,产业内贸易已成为中韩两国贸易的主要特征。

为了能够更加明显地看出各类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再次运用G-L指数对四类制成品进行测算,具体数据如表3所示。

由表3不难看出,资本与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2005—2008年呈上升趋势,2008年达到最大;虽然自2008年以来产业内贸易指数有所下降,但到2014年达到0.60,相对10年前仍有所上升。而劳动密集型制成品近十年来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一直较高,说明中韩两国劳动密集型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程度较高。

表3 SITC5~8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统计

分类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SITC50.300.340.360.400.360.400.420.390.380.42SITC60.920.920.810.670.990.910.830.840.930.93SITC70.530.540.590.730.710.640.640.670.640.65SITC80.560.640.610.620.550.530.600.640.680.78SITC5+70.470.490.540.650.630.590.590.610.580.60SITC6+80.750.890.930.960.770.890.870.880.860.86

数据来源: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整理计算得出。

对于每一类工业制成品来说,SITC5、SITC6、SITC7在两国近十年的双边贸易中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来看处于上升趋势,SITC8类工业制成品即杂项制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在2008年以后稍微有所下降。其中,SITC6类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在近十年来一直处于最高水平,并且此类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均超过0.6。虽然中国对韩国的SITC7类工业制成品进口所占比例最高,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产业内贸易指数在2008年以后也有稍许下降。虽然SITC5类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水平整体较低,但近十年来大体呈上升趋势。

3. 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存在的问题

虽然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其上升幅度与速度也在不断增加,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两国的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中,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指数高于资本密集型产品,尤其是SITC6,但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变化趋势更加明显,发展更快。虽然在国际分工中两国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两国技术与创新研发能力的差异导致双边产业内贸易主要是以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为主,并且中国的出口额低于进口额,再加上技术研发能力较低,因此中国对韩贸易中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表现为逆差。

另外,在中韩产业内贸易中韩国的大型跨国企业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相反地,中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却不对韩国出口自己的产品。因此,虽然近几年我国大中型企业工业增加值不断提高,但却没有对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起到促进作用。

三、中韩自贸区为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带来的机遇

1. 产业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中韩两国自1992年建交以来,在经贸、投资及文化等方面的往来与交流不断深化。2012年5月中韩自贸协定谈判开始,2015年6月1日两国正式完成签署。FTA预计在两年内生效,对于两国来说,在未来的20年内,中国将有91%的商品、韩国将有92%的商品关税为零,在中韩两国的进口总额中均占据85%以上。

在工业制成品贸易总体方面,随着中韩自贸区的建立,由于关税壁垒的消除,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双边贸易量呈现大幅度的上升。贸易自由化降低了中国自韩国进口产品的成本,提升了企业的利润空间,增强了中国产品在韩国的竞争优势。因此,中韩自贸区给化学品及有关产品、机械和运输设备、以材料分类的制成品等的发展带来机遇。我国对韩国出口的商品中工业制成品所占的比例明显有所增加,到2013年已经达到92.4%。自2001年以来,韩国在我国的投资额不断增长,2014年规模已经接近40亿美元,同样,我国对韩国在各个领域的投资也不断扩大,2014年投资额已经达到70多亿美元。

2. 有利于增强两国企业竞争力

从中韩两国企业的角度来看,随着中韩FTA的实行,零关税的实现使得两国具有优势的企业首先获益,而不具有优势的相关企业在此形势下就需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与创新研发能力。如此自由化的竞争环境将会对中韩两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我国山东省威海市与韩国仅有一海之隔,2015年6月1日,中韩FTA在韩国首尔正式签署之后,威海市便开始加紧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在贸易、投资及产业合作方面的经济往来。中韩自贸区设立后,对于威海市的企业来说产品价格降低了,企业在韩国市场的竞争力增强,市场占有率也将得到提高。而且随着物流基础设施的完善,中韩跨境电子商务也将迎来新机遇。威海市政府在尽力打造全国知名的工业制成品中转集散地的同时,也积极支持企业开拓对韩电子商务业务,同时加强与韩国口岸、检疫部门的合作,减少从威海市出关的工业制成品在韩国的通关环节,增加威海市口岸进出口量,从而降低了企业出口成本。

另外,中韩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会扩大市场并形成两国间新的国际分工,双方工业制成品的生产将更加专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的同时,产业内贸易量也将逐步上升。而关税税率的下降、非关税壁垒的减少加剧了两国企业间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竞争,对双方产业结构的升级起到积极的作用。投资自由化的技术外溢效应也将大幅度地提高两国工业制成品的技术含量,两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竞争力都将上升,两国贸易的整体互补性也得以增强。

3. 有利于扩大两国市场,增强创造效应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使两国的贸易创造效应更加显著,各类工业制成品对自贸区内国家的出口额将会迅猛增长,而对其他国家的出口将会减少,但减少的幅度并不显著(相对出口增加量来说)。在中韩自贸区内贸易将变得更加频繁,两国的进出口量不断增加,而自贸区的建立对其他国家的贸易转移效应较大,中国和韩国工业制成品贸易的创造效应大于转移效应,因此两国的社会福利均有所增加。但鉴于韩国的贸易转移效应小于中国,因此韩国在社会福利方面的增加量将会超过中国。

另外,整体上受贸易转移效应影响最深的是日本、美国和德国,自贸区的建立使得我国工业制成品整体出口表现为增加,但是更具体、更细化地来看,工业制成品可能面临着来自韩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同类产品的冲击。与此同时,中韩自贸区的建立将为两国工业制成品扩大市场,并形成规模经济,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为相关技术的升级提供了契机。中韩机械及设备的出口总体表现为增加,其中,中国对韩国出口目前增加21.61 亿美元,韩国对中国的出口量上升77.73亿美元,而两国对其他国家的出口量均减少,这是由于自贸区的大规模降税引起了区内贸易创造。产业内贸易方面,中韩自由贸易区建立以后,由于扩大化的市场缩小了中韩两国在消费结构以及产品技术水平上的差距,使得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程度加深,G-L指数上升,因此双边产业内贸易量上升。

四、政策建议

中韩自贸区的建立为两国工业制成品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的发展与贸易的增长,本文在两国贸易即将实现自由化的基础上提出政策建议,以期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得以迅猛发展。

1. 增强一体化程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如今,全球一体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像关税壁垒削减这种比较具有局限性的一体化已经不符合现在FTA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各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中韩FTA成功签署后,对于两国的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来说,实现深度一体化显得尤为重要。中韩自贸区之间不仅需要重视关税削减所带来的利益,更需要关注产业内贸易加深所带来的动态利益,因此在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及相关贸易政策等方面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我国的企业大多主要从事加工贸易的生产,因此缺乏对研发风险的防范机制,而且企业大多不愿对技术进行突破与创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来激励企业进行创新与改变。例如,国家可以在税收上给予技术型企业一些优惠,或者用资金来奖励在研发方面取得一定成就的技术类企业。另外,还应大力扶持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新能源、高端装备及新材料等产业,扩展我国企业所涉及的技术领域,从而推动企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两国产业内贸易水平。

2. 优化产业制度,培育自主品牌

应通过对上海自贸区建设经验的借鉴,建立投资管理制度、贸易监管制度以及金融创新制度来增加贸易便利性,开放金融服务业,简化入境及管理程序,促进沈阳与韩国的物流、资金流的顺畅流通。另外,要更加重视两国工业制成品的服务化,加快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以重点出口的产业为基准,向一些高附加值的服务延伸,积极完善第三方物流建设。两国政府可以建立电子信息库进行合作,这样既适应了电子商务和海关管理制度的要求,也有利于双方信息的查询和共享。

为了提升产业的综合实力,市场中就需要有自主品牌来引领整个行业的发展,并在全球行业中参与竞争。因此,政府应重视有潜力的相关企业并鼓励其培育自主品牌,形成和发展自身的特色并参与国际化竞争,争取实现跨国经营与海外并购,以此来提高整个行业的规模经济,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两国产业内贸易的发展。

3. 调整内部产业,重视逆差扩大问题

市场的内部调整有时会决定其开放程度及长远的利弊关系。中韩自贸区的建立首先会为双边贸易扩大、创造以及产业结构的升级带来契机,然而另一方面,两国的产业竞争及成本的调整变得越来越不确定。因此,产业内部调整的作用不可忽视,不能仅仅重视贸易自由化的短期静态效应,这样将导致不可弥补的损失。因而,我国不仅应当深化中韩自由贸易区的一体化程度,同时为了在贸易自由化过程中获取更多的利益,更应做好产业政策的调整工作,以此来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

如今,我国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逆差也在扩大,这就表明技术结构升级已经必不可少。为了解决逆差问题,在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应该充分鼓励各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进行技术改进与自主创新。另外,为了促进我国工业制成品产业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应注重中韩FTA的构建对国际市场产生的扩大效应。

五、结束语

中韩自贸区的顺利运行为两国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而在两国经济贸易往来的整个过程中,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至关重要。为了更好地促进两国经济水平的整体提升,应充分利用中韩FTA签订之后所带来的机遇,采取相应对策,加强我国与韩国在工业制成品领域的交流,提升整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水平,促进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宏,胡春叶.中韩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实证研究 [J].国际经贸探索,2009(2):18-21.

[2]崔岩.中韩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 [J].税务与经济,2012(1):5-8.

[3]黄庆波,戴庆玲,李淼.中韩两国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 [J].国际贸易问题,2014(1):52-57.

[4]任泽洙,赵阳阳.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 [J].商业研究,2014(12):46-51.

[5]蓝庆新,郑学党.中韩产业内贸易的实证分析与促进策略 [J].国际经贸探索,2011(2):34-39.

[6]刘青,周丽,麻志萍.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SITC5为例 [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45-54.

[7]张建肖.中日韩自贸区谈判的困难与应对 [J].国际经济合作,2013(4):30-32.

[8]徐春祥.推进中日韩自贸区建设是中国在亚洲唯一区域战略选择 [J].东北亚论坛,2014(3):22-25.

[9]杨文生.建设中韩自贸区的机遇、挑战及对策 [J].宏观经济管理,2015(4):67-70.

[10]李静.中韩自贸协定下的渝韩合作新机遇 [J].重庆与世界,2015(4):46-47.

[11]汤婧.中韩自贸区的未来趋势:化解困境、开拓发展 [J].国际经济合作,2015(4):12-15.

[12]田彦,方立昆.中韩工业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发展及影响因素 [J].中国商贸,2012(31):16-20.

[13]赵放,李季.中韩贸易现状及产业内贸易研究 [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7):52-56.

[14]张慧智,曹玲.韩国贸易结构变化与中韩贸易发展 [J].商业研究,2012(11):201-205.

[15]李季,赵放.FDI与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中日统计数据的Granger因果检验 [J].世界经济研究,2011(7):81-86.

(责任编辑:张 璐)

Analysis on intra-industry trad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 under background of China and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MENG Xiang-ming, TANG Qian-hui

(School of Economics,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 As the trade agreement that involves the largest trade volume and most widely coverage signed by China so far, the China and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officially signed has made new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and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While the strategic partnership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s promoted,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a in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improved. In the recent trade development between China and Korea, the proportion of intra-industry trade is growing; the proportion of industrial product in the total bilateral trade volume is also increasing. Therefore, the research on intra-industry trad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produ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a and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will play a great role in promoting the economy of China, and lay the foundation for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the two countries.

Key words: China and Korea Free Trade Agreement; intra-industry trade; economic integration; industrial product

中图分类号: F 7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823(2016)01-0041-06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1.07

作者简介: 孟祥铭(1971-),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应用经济学、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5lslktzijjx-32)。

收稿日期: 2015-09-17

*本文已于2015-12-24 15∶02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51224.150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