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工业革命下物联网与产业融合关系研究*

徐 剑, 郭驷伟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摘 要:在新工业革命的大趋势下,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发展促生了新的产业融合方式,并加快了产业融合的速度与进程。分析物联网与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二者关系以及物联网对产业融合五种形式的促进作用,并从物联网的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入手,研究产业融合对物联网发展的推动效果,提出运用物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 键 词:新工业革命; 互联网; 物联网; 产业融合

新工业革命是以物、服务和工业联网为基础,融入新能源、新材料等相关技术,以实现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为目的而引发的新变革[1]。其发展具有产业间的融合性、信息化和绿色化三个特点,它的出现引起了技术的变革,使得新一代信息技术向经济社会不断拓展,技术应用周期变短;引起了生产方式的改变,由原来的规模化向绿色化、智能化、个性化生产转变;还引起了产业形态的变化,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产业融合速度加快,同时还激发了一批新兴产业,如为了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而产生的生产性服务业等。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是“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2]”;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和必然要求;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是与之相呼应的五大经济任务。在物联网支持下,产业融合的发生将扩大人才需求、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经济效益,这对五大经济任务的完成将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从产业融合的角度来看,它的发生将会涉及到企业、产业、技术、市场、政府等多方主体,在新工业革命这种大环境下,各方主体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企业更加注重核心竞争力,选择业务外包,加大了企业间的联系;产业结构由纵向向横向变化,产业间互相渗透发展;物联网技术兴起,加大了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市场需求多样化、个性化;政府鼓励科技创新,大力促进新技术、新能源等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及发展新兴产业。由此可知,产业融合已然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通过产业融合可以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提升产业效益并且增强产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更加有利于中国经济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目标的实现。

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手段是新工业革命的技术基础,是产业融合的首要驱动力[3],但其目前的发展程度及应用广度还不足以确保产业融合科学合理地进行,只有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各行各业有效融合达到虚实结合的状态,才能更加从容地迎接新工业革命的到来。

一、物联网及产业融合发展现状分析

自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以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的信息技术应运而生。随着新工业革命时代的到来,电子商务成为主流、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系列变革对我国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李克强总理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融合发展,如:“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商贸”、“互联网+民生”、“互联网+旅游”等,但与简单叠加不同,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需要信息技术和网络平台的支持,进而创造出新的发展生态[4]

实现互联网与实物相连的重要媒介就是物联网,它是世界范围内信息产业发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必将成为未来经济的增长点。其具体内涵是指通过传感器将物与网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智能的管理网络[5]。物联网成为社会进步、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它的加入正在逐步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2013—2014年《物联网产业发展报告》预测,全球物联网产值将在2016年达到6 200亿美元。与此同时,我国正在积极开展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加速物联网技术成果转化和应用开发等活动。

2015年12月,在浙江乌镇举办了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会议结束后参与各方达成了《乌镇倡议》,倡议中提到“鼓励互联网技术和应用创新交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领域的研发。”2016年3月,中国物联网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物联网市场规模已经突破6 000万元人民币,预计在2016年末该数字将突破1亿元,并力争在2017年实现打造一张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高可靠的物联网这一目标,其发展之迅猛显而易见[6]。美国的Forrester公司于2013年做出预测,至2020年,物联网业务规模与现阶段的规模之比将达到30∶1,甚至更多[7]。由此可知,在产业融合过程中物联网的应用前景不容小觑。

产业融合是世界各国产业的发展方向,是提升传统产业的必然选择,是实现中国五大经济任务的有效途径,它表现为一种新的产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关于它的定义是:“由相关技术的发展及管理体制的放松致使在各产业边缘处出现技术融合,进而使得产业边界逐渐模糊以致形成新的产业和市场[8]。”目前,学者们对产业融合的研究集中在产业融合的内涵、推动要素、发展路径及其带来的经济效应这四个领域。

产业融合的推动要素包括技术创新、竞争与合作、跨国公司的发展和放松管制四方面,其中,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技术创新[9]。通过技术创新这种方式会产生具有可替代性的先进技术和工艺,通过将新兴的技术和工艺融入传统产业,使产品或服务更具市场优势,进而为产业融合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10]。新兴技术在各产业间的扩散将会导致产业边缘逐渐模糊,而后实现产业的融合。由于产业融合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而技术创新是产业融合发生的主要驱动力,所以本文用国家对R&D经费投入强度和R&D人员全时当量近似反映我国产业融合近几年的发展情况,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5》的数据,整理得到图1。

图1 2009—2014年我国科技投入情况

由图1可以看出,我国投入到科技研发工作的人员数量在不断增加,并且R&D经费投入强度也在逐年攀升,但二者增速较为缓慢,这说明我国越来越重视技术创新在各产业中所发挥的作用,我国自身产业融合状况在不断进步并逐渐趋于合理。事实上,虽然我国产业融合自身状况在不断地改善,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不但并没有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还与各发达国家以及很多发展中国家存在较大差距,根据《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14》中的相关统计数据,整理得到图2。

图2 2013年相关国家科技投入情况比较

由图2可知,我国在科技投入方面与发达国家及其他发展中国家比还略显不足,从而导致我国技术发展水平与其他国家存在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融合的合理有效进行,以至于我国产业融合发展状况和他国家相比不甚理想。

二、物联网与产业融合关系分析

物联网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技术基础,在产业融合的过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产业融合为物联网提供了发展平台,产业融合对物联网的刚性需求大大促进了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并且提升了物联网产业的经济效益,只有通过产业融合物联网才有用武之地。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前提、互为各自的发展动力源。

根据产业融合的表现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五种类型:(1)产业内融合;(2)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3)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4)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5)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在实际应用中更多地表现为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延伸和融合[11]

产业内融合有多种类型,以服务业的文化旅游互动发展为例,目前市场上出现了许多类似于途牛、携程的应用软件,这些软件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可为游客提供网上订票、选取旅行团等一站式的旅游服务,实现旅游资源的集成管理,大大促进了文化旅游产业的智能化、数字化发展。

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融合。在二者融合过程中,通过加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现对产品制造过程中原材料的追溯,实时获取制造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信息,了解到制造商需要的原材料加工和流通到哪一工序,从而制定更准确的生产制造计划、更方便地控制原材料质量、实现生产制造信息的透明化管理。同时,通过物联网技术监控原材料,还可增大生产制造企业的柔性,使其更好地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各产业可以更加从容地面对并实现生产制造材料的合理调度。

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以农业和电子商务为例,基于物联网发展起来的农产品电子商务越来越受到重视,通过物联网实现农产品的交易,大大促进了理论农业经济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居民急于向城市转移的压力。可见,物联网在产业融合过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连接作用,促进形成新兴产业并带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并解决了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融合。以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为例,由于生产过程中不断地强化技术协同创新和服务整合,使制造业由原来基于制造的服务转向基于服务的制造,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获取用户需求,这就为制造业怎样基于服务而制造提供了方向。同时,应用物联网可随时掌握制造过程中每个零件的状态和每条生产线的状态,使产业资源实现集成化管理,大大节约了生产制造成本,同时还保障了生产线物流的畅通,提高了生产效率。

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如食品制造业在向产业链上游农业原材料端延伸的同时向产业链下端打造销售渠道,在这一融合过程中,物联网的加入使得上下游产业间的信息更加透明,这更有利于制造企业掌控上游原料的信息和下游消费者的需求信息,从而直接在线完成交易。这种融合最终会形成一条产业链,在此基础上应用大数据等先进信息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便可形成新的产业组织形式,形成集成化的产业顶端设计,以使我们的产业结构趋于合理。

在物联网促进产业融合的同时,产业融合也促进了物联网的发展。从技术构架上看,物联网包含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其中,感知层由多种传感器和传感器网关组成,可以用来识别物体和搜集信息;网络层由各种各样的网络平台等组成,通过网络层能够实现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能够反映产业和用户的需求,实现物联网络的智能化、数字化应用[12]。产业融合对物联网发展的作用表现为:

(1) 产业融合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产业融合的发生使物联网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并促进了其各层功能的实现。在产业融合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而这四流的流动就是通过物联网的上述三个层级的功能实现的。

(2) 产业融合为物联网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物联网是我国产业融合发展带来的刚性需求,在电子商务、生产过程控制、物流监控等领域都是刚性需求,通过产业融合及合理的市场结构,精准地应用物联网有利于完成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经济任务,进而实现我国实体经济和物联网产业经济双发展。

(3) 产业融合能促进物联网企业形成规模化经营。产业融合不仅会推动传统产业横向和纵向的深入发展,还会为物联网企业开辟新的市场。如物联网中的M2M(机器对机器)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企业的采购、生产、仓储和销售的全过程监测,并且其应用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所以,M2M将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必将形成大规模运营。

三、产业融合发展对策建议

通过上文对推动产业融合的因素、我国物联网及产业融合现状的探讨,以及对物联网与产业融合相互作用的剖析,本文就如何运用物联网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1) 充分发挥物联网的衔接作用,将物联网融入到产业融合的过程中,积极做好产业融合的顶层设计工作,使产业间得以有效衔接整合以实现产业的融合,进而形成科学合理的产业链条。

(2) 做大做强物联网企业,并鼓励其不断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使物联网技术发展与产业融合发展达到同步,这样物联网才能为产业融合进程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最终实现各产业资源的集成管理,缩小产业间的距离,消除产业间界限,最终实现融合,进而降低整条产业链的成本,更好地完成降成本这一经济任务。

(3)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树立优先应用物联网的理念。为产业融合涉及到的各方培训物联网及其技术如何应用等相关理论,使各方明确物联网的重要作用,注重应用相关技术。与此同时,督促物联网技术开发人员适当开展产业融合知识的学习活动,努力为产业融合提供定制化的物联网技术支持。

(4) 针对产业融合发展需求,广泛搭建物联网应用平台。只有深知市场的需求,才能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因而,要针对产业融合各方进行市场需求调查,明确其对物联网应用平台的要求及期望,进而为产业融合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持,这样不仅能整合产业资源,还可以减少物联网资源的浪费,促进完成去产能这一经济任务。

(5) 在产业融合过程中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虽然要将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产业融合过程中,但应当注重培养重点项目。优秀的项目完成后,在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可以起到规范、示范、引导和鼓励的作用,使更多的人真正地看到物联网为产业融合带来的好处,同时示范项目可以为物联网产业的标准化做出贡献,标准化是任何产业都不能够避免的,物联网的标准化可为其产业自身以及产业融合带来好处,实现良性循环,达到双赢。

(6) 重视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结合各产业业态,协调产业上的各个企业,促进产业融合。同时,采取一定的政策鼓励引导产业企业重视物联网的应用,双管齐下,并通过物联网将产业中的所有企业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大企业”,使产业管理简明化、智能化和数字化。

综上,目前物联网技术在产业融合进程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各方还没有彻底认识到其隐藏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因此,纵向来看,建议由产业融合发展的顶层设计开始至底层实施,全方位考虑融入物联网技术;横向来看,建议从企业、产业及政府各方,提升对物联网技术的认知程度,各方共同努力,促进其应用、宣传和发展,提升其产业价值,最终实现共同发展的目的。

四、结 论

产业融合与物联网是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且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发展前提,密不可分,物联网可以应用到各个产业中,实现产业间的有效衔接,产业间的交叉和渗透将更为彻底,产业资源可更加有效集成,实现产业资源的透明化管理,进而有效地促进产业融合;同时,产业融合为物联网提供了发展平台,产业融合对物联网的刚性需求会促进物联网产业的技术创新,为物联网产业带来巨大的发展和效益。因此,通过物联网与产业融合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达到技术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目的,最终实现产业由低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低利润环节向高附加值、高技术水平、高利润环节的转型和升级。

参考文献:

[1]叶钟灵.迎接4.0第四次工业革命 [J].电子产品世界,2015(1):3-6.

[2]原黎黎.新常态的“新”意 [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5(1):5-6.

[3]郑明高.产业融合趋势下的企业战略 [J].中国流通经济,2010(6):46-49.

[4]李冰漪.在“互联网+”中变革创新 [J].中国储运,2015(5):1-2.

[5]姚万华.关于物联网的概念及基本内涵 [J].中国信息界,2010(5):22-23.

[6]苏美文.物联网发展现状及其在中国发展模式的战略选择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2):121-124.

[7]许爱装.物联网全球发展现状及趋势 [J].移动通信,2013(9):60-63.

[8]钱小林.产业融合理论分析 [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2):98-99.

[9]罗奕.产业融合理论及其经济效果 [J].时代经贸(学术版),2007(3):37-38.

[10]陈柳钦.产业融合问题研究 [J].南都学坛,2007(6):98-104.

[11]Karvonen M,Kassi T.Patent citation analysis as a tool for analyzing industry convergence [J].Technology Management in the Energy Smart World,Picmet,2011,23(1):1-13.

[12]Wang B Y.Review on internet of things [J].Journal of Electronic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2009(12):98-104.

(责任编辑:吉海涛)

收稿日期:2016-01-12

基金项目: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F16-233-5-13)。

作者简介:徐 剑(1966-),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3.01

中图分类号:F 42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3-0193-05

Research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et of Things an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under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XU Jian, GUO Si-we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Under the mega trend of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the developments of Internet and Internet of Things (IOT) inspire new pattern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nd promote the speed and proces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 status quo of IOT and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and the five patterns of promotion functions of IOT to industrial convergence are analyzed. Started from perspectives of perception layer, network layer and application layer of IOT, the push effect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IOT is studied, an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of promoting industrial convergence by applying IOT.

Key words: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ternet; Internet of Things; industrial convergence

*本文已于2016-05-18 11∶40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518.1140.030.html

【专题论坛:装备制造业融合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