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文化与生态建设的辽宁环境设计研究*

王 磊, 乔志成

(沈阳工业大学 文法学院, 沈阳 110870)

摘 要:当前,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和倡导生态环境建设的背景下,辽宁的环境设计要保持同传统文化同荣共生的生态属性,就要关注辽宁地域特有的文化属性和生态属性,协调好局部环境与整体环境的发展关系。这样,辽宁的环境设计才能凸显地域特征与特色,走出千景一面、文化趋同的设计怪圈,在立足辽宁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以生态环境设计为关注点,对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设计的关联性进行梳理,对传统文化和生态环境设计的价值意义作出一个较为清晰的解读。

关 键 词:传统文化; 生态环境; 环境设计; 辽河古文化; 满清文化

在长期同自然环境抗争中,辽宁北方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文化观与生态观,创造出了特色鲜明的传统文化。这些同中原文化有着亲缘关系的文化已成为辽宁人民不可缺失的精神财富。辽宁的人们受地域文化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与生产方式,从最初的顺应自然环境发展到同自然环境融和共生,体现了北方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构建了理想的环境家园和价值取向,形成了丰富的生态文化内涵。从环境设计的角度来说,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生态要素为环境设计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既能提升环境设计的品质,又能展示辽宁生态文明的建设风采[1-2]

一、辽宁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

1. 辽宁文化的特点与内涵

辽宁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居民除了占多数的汉族外,还有许多少数民族。这些民族都是土生土长并活跃在这一地区的原住民,所形成的民风民俗、生活与生产方式早已被人们传承与接受,并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与行为,在同中原文化的融合中构成了辽宁地区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以渔猎生活为主要特点的满族习俗、以农耕生活为主要特点的汉族习俗、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特点的蒙古族习俗等。这些习俗不但体现了辽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极大地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其发展过程体现了极强的兼容性,形成了带有浓厚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集合体[3],如契丹文化、女真文化、蒙古文化、满族文化、朝族文化等。总体而言,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在广阔肥沃的白山黑土之间所形成的辽宁文化,是人们认识和了解辽宁地域文化的一把金钥匙。

(1) 辽河古文化。辽河流域不但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发祥地,也是辽宁远古文化重要的形成区域之一,保留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如旧石器时代的金牛山遗址、新石器时代的查海遗址和红山文化等。进入古代社会后,辽宁文化基本上同中原汉文化平行发展,明代是辽宁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清朝是辽宁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共同建立了以辽宁经济为基础的文化体系,书写了灿烂辉煌的古文化篇章。古民居的营造特点直观地反映出辽宁人所特有的文化观和生态观,辽宁的民居院落一般都为封闭式的,外观造型比较简单,辽宁西部地区民居以囤形屋顶为主,屋顶可以晾晒农作物;辽南地区因雨水较多形成了硬质屋顶,这些特点都代表着辽宁特有的文化形态,是辽宁文化观在物质形态中的反映[4]64-67,也表达了辽宁人适应生存环境的生态观。

(2) 满清文化。辽宁被清政府视为龙兴之地,因此,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重视,使得辽宁的地域文化延续至今。满清文化已经渗透在北方民族生活之中,形成了北方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满清文化中所表现出的包容与学习、交流与进取精神成就了鲜明的地方特色。清朝非常重视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稳定,促进了辽宁不同文化的快速发展,形成了以盛京为代表的都市群,促进了锦州、铁岭等城市的经济繁荣。其特有的集满汉文化为一身的文化形态,既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辽宁文化的魂宝,如沈阳的故宫与三陵(永陵、昭陵、福陵)等建筑形态,都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2. 辽宁的生态环境特点

辽宁地处我国东北的南部,具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地形地貌特征。形成了自北向南,自东西两侧向中部倾斜的地势环境,东部和西部两侧多为山地和丘陵;中部为辽河平原;西部沿渤海岸形成了狭长的辽西走廊。辽宁气候条件为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照丰富,春秋两季短,年降水量为714.9毫米,无霜期平均为130~200天,年平均气温为5.4~11 ℃。

辽宁东部山区集中了全省近90%的天然林,而西部山区土地土壤侵蚀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水土流失的一半以上;辽宁境内有河流300余条,但水资源总量仅为300多亿立方米,且各地区降水量分布不均;辽宁土壤类型丰富,土地开发利用率较高,但耕地质量偏低,土地退化和破坏也比较严重[4]250-255

(1) 生态环境多样性强,退化严重。辽宁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为本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也为工农业生产提供了动力支撑。辽宁的生态类型齐全,具有丰富的生物种类和生物群落类型,形成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但是由于长期过度开发和利用,生态系统退化和生态功能下降明显。辽宁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质量在不到百年的时间里已下降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情况不容乐观。以植被森林为例,辽宁的植被系统由于缺少合理的保护,长期遭到人为破坏,植被面积和种类大量减少,森林生态系统也不容乐观,其水源涵养和水文调节功能也只是在近成熟期才会形成较大的水文特征。

(2) 生态环境脆弱性明显。辽宁的生态环境脆弱性反映在具体环境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种表现为东部和西部地区属中低度丘陵地带,海拔高度不超过1 400米,但相对高度可达到700~900米。坡度在20~30度以上的丘陵分别占山地总面积的约25%和18%。受山体坡度陡峭、物体重力稳定性差等因素影响,容易形成山洪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另一种表现为受温带季风性气候影响,暴雨频率高和降水量集中。辽宁的雨季主要集中在7~9月,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0%~70%,因此,也常常会形成不同的地域灾害。另外,还表现为“乱石窖”地貌特征明显,这种地貌具有分布广、面积大等特点,其地貌上的植被一旦遭到破坏,生态恢复难度极大,需要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自然演进过程[5]

二、传统文化演绎下的环境设计探究

1. 借助传统文化助推环境设计创新

环境是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存盘。一个地区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同一切外来文化相互排斥、相互融合的结果,其风格的形成离不开这一地区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同本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态条件、建筑形态和传统的构造技术、方法也息息相关,代表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文化特征。如辽宁的以一宫三陵为代表的满族帝王建筑群;辽代高塔——辽阳白塔;古朴的晚清古城——兴城;特色鲜明的塞北民居——四合院和三合院等,都强烈地表现出辽宁地区的风俗习惯和辽宁人民顺应自然环境的过程。其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文化之浓等形态内涵,承载着久远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之魂,早已成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映显出人与建筑、人与环境、人与设计相互交融的文化本源。

辽宁环境设计要保持持续的发展,就离不开传统文化这一动力的支撑。传统文化在环境设计中的彰显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新源泉。对传统文化的解读过程也就是环境设计的创新过程。传统文化为环境设计提供了形式多样、题材广泛的表现手法,使得设计的多样性变为可能,传统文化同环境设计相结合,既适应了环境设计的发展态势,也切合了社会对文化发展的需求。

2. 凝练传统文化提升环境设计品质

传统文化是继承和延续的产物,我们要在整理和提炼的基础上,不断挖掘核心元素,借助现代设计的理念,利用现代材料、工艺和手法为新时代的环境设计注入凝练的、唯美的传统文化韵味。辽宁文化本身所表现出的主题倾向形成了环境设计重要的物质资源和精神源泉。但是许多设计师在运用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只是对传统文化进行简单抄袭,并未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理性分析,同传统文化的对话始终停留在表面形式上,没有抓住其精髓。传统文化对环境设计不是简单的借鉴过程,更不是简单的嫁接的表面形态[6],而是深层次文化内涵的综合过程。要继承传统和弘扬传统,就要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借助现代设计的手法和语言,用现代的眼光来审视传统文化的优秀特征,满足现代人们的审美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同现代环境设计共融共生。

三、生态理念下的环境设计探究

1. 注重总体目标下的生态环境设计

就生态环境设计而言,不仅要充分考虑环境设计本身的生态需求,还要将相关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联系,结合地形与地貌、气候与植被等客观条件,在科学论证与评价的基础上,把生态要素融入环境设计中。以辽宁的森林植被为例,森林是陆地上面积和生态量最大、结构最为复杂的生态系统,是天然的蓄水池和固沙防风的天然屏障,也是重要的碳储库,同人们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7]。但是,由于辽宁森林植被不断遭到人为破坏,造成江河的水文严重失衡,水灾和旱灾频繁发生,并且出现了新的沙尘源。其严峻的形势迫切需要环境设计结合辽宁这一生态现状,将生态理念纳入到环境设计中,使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和谐共荣。要树立大局观念,要全面、整体地研究大环境下的生态设计属性,把周围的生态要素一并纳入到环境设计中,才能将局部的生态环境设计贯穿于区域生态发展的总体目标中,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环境设计[8]6,156

2. 把握好绿地设计的科学性与生态性

绿地系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重要手段和交流媒介。长期以来,人类对植被绿地的破坏加快了水土流失和土地沙化的交替演绎过程。绿地是水土保持的前提,直接关系着人类生存的大气环境。要实现环境的生态设计,必须在科学规划的基础上把绿地作为设计的前提,关注濒危物种的保护与开发,遏止有害植被的侵入,注重与整体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对整体环境的保护,把握好设计的适度性[9]。这样不但能增强绿地的自我调节机能,也可形成绿地的稳定性和抗逆性,遏止因局部与整体环境脱节而形成的水土流失和风化现象的出现,具体来说,就是利用好辽宁的自然环境资源,结合辽宁的地域条件设计出具有辽宁特点的绿色生态体系。

3. 处理好人造形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自然环境为地区风貌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设计路径。除自然环境外,建筑在人类的生存环境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作为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场所,同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学者曾把建筑比作环境设计中的“人造山”,这种比喻的意义就在于建筑具有可利用性和改造性。我们必须根据建筑的不同形态,结合资源条件、环境容量、生态状况进行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如辽宁拥有绵延起伏的丘陵山地和广阔的平原以及漫长的海岸线,如何利用好这些自然条件、水系和湿地,使建筑、道路、广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增强建筑与自然的相融性,就需要在统筹兼顾、因地制宜的基础上,利用好建筑形态并使之成为安全可靠的环境设计条件,并在小区环境设计、公共环境设计、厂区环境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得以体现,形成环境设计的亮点,成为山川秀美生态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手段[10]

四、结 语

环境设计作为客观存在的文化产物,其所体现出的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辽宁环境的形成过程中,传统文化所孕育的生态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完美地体现了生态性的底蕴,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环境设计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文化内聚力的作用下,环境设计通过整合过程会逐渐形成一种特定的风格,这种风格也就形成了辽宁的生态环境模式,这种模式会通过社会化将人的文化观念稳定下来,形成独特的生态特征[11]

实际上,辽宁环境设计中所体现出的生态观长期影响着辽宁人的生活习惯与生态实践,这种实践所体现出的文化品质已成为实现辽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用环境设计的手法重新诠释传统文化、赋予生态环境新的生命、传播辽宁的传统文化和生态文明。

参考文献:

[1]王磊.辽宁区域文化对生态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7(2):104-107.

[2]王磊.辽宁地域文化对景观建设的作用研究 [J].中外企业家,2016(3):248-249.

[3]王磊.辽宁地域文化在景观环境建设中的生态研究 [J].建筑与环境,2016(1):142-143.

[4]于言良.辽宁省情概论 [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5]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辽宁省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通知 [EB/OL].[1999-03-06].http://www.baidu.com/index.php?tn=02049043_32_pg.

[6]毕晋锋.生态哲学视阈下的五台山文化景观可持续发展研究 [D].太原:山西大学,2013.

[7]李团胜.景观生态学中的文化研究 [J].生态学杂志,1997(2):78-79.

[8]赵安启,胡柱志.中国古代环境文化概论 [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9]蔡文莲.旅游文化传播对原生态文化的影响与思考 [J].科技资讯,2008(12):196.

[10]苗瀚文.基于减少原则的生态空间实践 [J].设计艺术研究,2015(2):38-39.

[11]王为华.文化生态学视域中的鄂伦春传统渔猎文化 [J].学术交流,2009(6):170-172.

(责任编辑:吉海涛)

Research on environmental design of Liaoning based o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WANG Lei, QIAO Zhi-cheng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Law,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to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e whole society, if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Liaoning is to maintain the ecological attributes flourishing and coexisting with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 unique cultural attributes and ecological attributes of Liaoning region must be paid atten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relationship must be coordinated between local environment and overall environment. In this way,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in Liaoning can highlight th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Liaoning region, and the vicious cycle of the environmental design can be avoided that all the sceneries look the same and that the cultures go towards the similar.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n Liaoning, tak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design as focus, the relationship is reviewed between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a clear interpretation is carried out about the valu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sign.

Key words:traditional cultur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environmental design; ancient culture of Liaohe; Qing Dynasty culture

收稿日期:2016-04-2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5DXW002); 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W2013026);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5lslktziwx-30); 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UPRP20140626)。

作者简介:王 磊(1962),男,辽宁沈阳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文化建设与设计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4.05

中图分类号:K 928.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4-0310-04

*本文已于2016-07-12 14∶45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712.1445.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