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产业创新的途径与机制*

徐 剑, 林国志

(沈阳工业大学 管理学院, 沈阳 110870)

摘 要:为适应当今经济发展新趋势,满足《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要求,物流产业创新刻不容缓。在明确我国物流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物流4.0”和《中国制造2025》发展要求,确定物流产业创新目标和内容,给出物流产业创新的具体途径并进一步探索物流产业创新机制,为物流产业创新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关 键 词:产业创新;物流产业;中国制造2025;技术创新

党的“两个100年”战略中第一个100年目标,即到2020年,中国要实现工业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时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出现的工业4.0以及《中国制造2025》战略中的五大工程[1-2]也要求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经济结构转型,逐渐步入后工业化社会。这不仅对中国工业发展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转型升级的机遇。物流产业需要向“物流4.0”时代迈进,向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和集约化发展。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物流产业作为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部分,需要适应工业产业转型升级及向服务领域拓展延伸的发展趋势[3-4],与其它产业相互融合,加快自身产业结构转型与升级[5],不断创新服务模式[6],提高运作效率与服务能力。为此,物流产业创新将成为最重要的途径,而对物流产业创新具体途径和影响机制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7]

本文结合新常态下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求,为适应经济发展新趋势,在明确物流产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物流4.0”[8]对物流产业创新的要求与指导,立足于促进物流产业服务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给出了物流产业创新的途径与机制,为物流产业持续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引导,尽快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新要求的物流产业新格局,推动国民经济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一、我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

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在规模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1) 物流产值不断增加。如图1所示,我国物流业产值已由2001年6 870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8 750亿元。

图1 物流产业增长情况

(2)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运输能力不断提升。我国2014年公路和铁路货运总量分别达到3 332 837万吨和381 333万吨,水运和航空方面也分别达到74.3万吨和6 334.2万吨。

(3) 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就全国范围来看,我国初步形成具有一定配送能力和规模的物流企业,综合物流配送体系初步形成。

(4) 第三方物流迅速发展。随着新型社会消费品销售渠道平台,如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我国和社会消费品相关的第三方物流迅猛发展。仅快递行业,2015年我国规模以上快递业务收入总额接近2 800亿元。

2.我国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 物流技术水平落后。由于我国物流产业与国际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其发展所需的基础条件依然薄弱,智能化技术及标准化、信息化建设跟不上现代物流的发展需要。目前从物流自动化、智能化技术到物流信息共享等综合性信息服务平台技术都不够成熟。而且,政府与物流有关的服务作业处理信息系统建设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技术水平落后。

(2)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观念滞后。现有物流发展过于局限在具体流程策略,而在战略规划层缺乏准确定位,顶层设计不完善。同时随着市场环境的转变,客户不仅需要物流企业提供传统服务还需要物流企业参与到他们的整个资源配置过程中来,大部分客户都需要亲身定制一种个性突出的、专门的、有针对性的物流服务。而我国物流产业多数只是提供简单的运输、仓储等服务,物流观念滞后。

(3) 物流企业创新能力差。创新能力能够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并直接决定了企业地位和寿命[9-10]。我国大多数从事物流服务的企业不注重创新改革,只能简单地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规模比较小。物流企业的服务、管理创新能力都比较差,没有给顾客提供个性鲜明的创新服务,比如企业物流规划设计、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及物流人才培训等。大部分企业不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企业本身创新能力不足,这也直接导致了产业创新发展的落后。

二、物流产业创新的目标与内容

1.物流产业创新目标

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一端连着制造业一端连着消费者[11]。《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物流4.0”的提出对物流产业创新具有指导作用。从制造业来看,《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五大工程旨在把我国变成制造强国,提升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本文认为竞争优势=产品完美度×过程完美度,产品完美度就是产品功能满足顾客需求程度,除了需要研发技术支持外,还需要制造业务更多地满足个性化定制需求。这不仅要求生产系统柔性化、智能化,同时要求物流提供个性化的零部件配送以及定制成品的配送服务,提供与生产系统相适应的精准化、个性化的物流服务[12-13],以强大的物流服务能力统筹价值链上的用户需求、生产计划及物料供应、仓储、配送等物流活动[14]。如果说物流只是参与到实现产品完美度的一部分,那么过程完美度的实现则全程需要物流服务支持。在产业结构创新、推动制造企业服务化转型、大力发展服务型制造过程中,过程完美度得以体现,因为服务型制造强调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向消费者端靠近,而这就需要物流服务的个性化的支持。物流活动不仅存在于原材料和半成品加工制造环节,还存在于基于产品向消费者提供服务的环节。如图2、3所示,《中国制造2025》战略的实施将价值链由“微笑曲线”变成“元宝曲线”,加工制造和研发设计、品牌服务同时成为高价值区,这其中就需要物流产业创新对生产系统及产供销一体化、产品全生命周期以及质量追溯的支持。

图2 微笑型价值链

图3 元宝型价值链

从物流行业来看,未来物流发展主要趋势是迈进与互联网、物联网等相结合的“物流4.0”时代。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及高技术的整合,实现整个产业链上所有要素信息的互通共享,大大提高物流产业运作效率。基于以上分析,物流产业创新的目标是从产品完美度和过程完美度两个方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同时提升物流产业自身竞争优势。物流产业创新与物流产业竞争优势间关系如图4所示。

图4 物流产业创新与物流产业竞争优势作用关系

2.物流产业创新内容

(1) 信息化管理能力。信息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物流运作活动效率的高低,而产品全生命周期对物流服务质量信息也提出了实时跟踪反馈、数据可视化、全程可追溯的要求。在全产业链环境下,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必须考虑信息化管理能力,物流信息要做到全流程透明、及时共享,做到可追溯、可交互。就物流企业而言,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将物流系统中所涉及到的所有要素统一而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各部门、各环节流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做到信息透明、运作协调高效。所有这些都对物流产业的信息化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物流产业要想创新也必须从信息化管理能力入手。

(2) 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适应能力。制造业不再单纯地关注产品的制造研发,而是不断向服务型制造转型发展,向制造业务的两端发展。制造业务的上游需要物流支持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半成品转移运输,这就要求物流做到高效组织、准时供应、灵活机动。制造业务的下游是产品向消费者的转移,这也是通过物流得以实现的,物流在这个过程中要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同时做到分销渠道、物流运输网络高效灵活,适应能力强、成本低效率高。传统物流被视为企业的累赘业务,不为企业创造价值,而现代物流服务不仅为企业创造价值还成为很多企业竞争优势的体现。物流对制造业服务需求转变的适应能力是制造型企业战略层面规划所必须要考虑的。物流企业的经营需要考虑制造商的服务需求转变,及时调整经营管理策略。

三、物流产业创新的途径

物流产业创新从产品完美度和过程完美度两方面来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目标,及在信息化管理能力和提升对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适应能力的创新内容,决定了物流产业创新的途径。本文认为物流产业应该采取管理创新为主、技术创新为保障,二者相辅相成、同步进行的创新途径。物流产业创新过程如图5所示。

图5 物流产业创新过程

1.技术创新

技术是实现物流活动的基本保障,技术创新能够保持物流产业不断向前发展,保障产业发展适应市场环境变化,满足顾客需求,是物流产业保持活力的重要创新驱动因素[15-17]。笔者认为,物流技术创新贯穿整个物流活动始终,其主要包括物流硬件设施创新和物流软件设施创新两个方面,具体如图6所示。

图6 物流技术创新领域内容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物流工具、装备、设施的技术创新可以大大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甚至可以对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产生巨大影响,比如从最开始的叉车、托盘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无人机,从人工分拣到以射频标签为基础的智能分拣。物流产业需要注重硬件设施的技术创新,全面提升物流装备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推动物流作业层面的技术进步,为物流高效运行提供技术支撑。

物流服务提供方要不断进行信息技术的创新改造,引入先进技术,做到灵活透明、准时化、精确化,以满足顾客对信息共享、货物实时追踪反馈的要求,同时满足产品质量追溯要求。物流软件方面的不断创新,可以不断开发引入新的软件系统,物流服务信息能够在软件平台中被快速便捷获取,最大化减少信息不对称与信息失真、滞后的问题,同时使物流业务流程更加高效、敏捷,满足市场和顾客需求,切实提高物流产业的软实力。

未来我国物流产业要抓住智能化装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的机遇,重点加强物流产业信息化管理能力,以此推动物流产业创新,解决物流产业技术水平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

2.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是更高一层的软实力创新,它不同于基础技术创新,是管理制度体系、管理技术方法

的创新。物流产业管理创新主要体现在创新管理方式和创新组织形式两个方面。物流产业管理方式创新首先要从物流企业内部开始,变革以往落后陈旧的管理制度,重塑企业管理思维,从企业内部激发企业活力。在内部层面,从管理角度入手,准确定位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优势取向,并以此作为管理创新的指导,优化内部运作流程,提高运行效率。在企业外部,物流产业管理创新主要涉及到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他们主要通过制定政策和行业规则等手段,宏观管理调控物流行业。这种外部管理创新也尤为重要,它能够正确地引导物流产业创新发展,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这就要求政府和相关管理机构把握市场动态,准确预见物流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广泛听取各方声音,发挥引导规范和激励指导作用。

物流产业创新在组织形式上的表现为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这些都是资源配置更加优化、合理的结果。物流产业组织形式的横向一体化是物流服务向上下游延伸拓展,由提供单一服务到提供更加全面服务的结果。这是企业集团化的一种形式,企业间结成战略联盟创新形式使产业内资源得到更为合理的配置[18],使产业内各企业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同时实现规模经济。这些创新方式最终都会提升物流产业整体竞争实力。而纵向一体化的物流产业组织形式创新是做大、做精自己的特长,如高效的配送网络、强大的物流一体化设计能力、低成本的库存控制能力等,从而形成别人所不具备的核心竞争力,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

管理创新贯穿于物流产业的各个方面,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决定了其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非阶段性活动。管理创新能够从更高层面改变物流产业运作模式,提高物流产业效率,促进物流产业的创新发展,并最终增强产业竞争力。

四、物流产业创新的机制

1.物流产业创新动力

物流产业创新驱动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企业竞争和政府政策,具体作用关系如图7所示。

图7 物流产业创新的驱动因素

(1) 市场需求拉动。如今,市场对物流服务的需求不再是以往单一不变的,而是越来越趋向于个性化、定制化服务需求,而物流本身属于服务行业,满足市场服务需求是其根本任务。基于这种市场需求变化的拉动,物流产业必须不断创新,保障其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只有通过不断的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物流产业才能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新要求。

(2) 技术进步推动。从人类发展历史来看,每次重大技术的出现必然推动生产效率的提高,物流产业也不例外。如图8所示,可以看出,物流

图8 物流技术变迁

产业的进步发展都离不开技术进步的推动。物流产业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创新均是以技术进步为基础的。技术进步不断为物流发展创造更多可能,推动着物流产业不断向前发展。

(3) 企业竞争压力加速。物流作为生产性服务业,更多的是为现代制造业、零售行业服务,而这些行业无一不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这种压力也将转化为物流产业创新的动力。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面对国内外同行业者的冲击,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这些企业间的竞争压力都从外部不断转化为物流产业创新的动力。

(4) 政府政策的促进。物流产业创新也受到外部创新环境的影响,这其中最主要的力量就是政府干预。政府通过政策的引导,可以宏观调控物流产业发展环境,同时强化创新激励机制,从而极大地影响物流产业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作为一种非市场力量,政府的政策规制是物流产业创新的必要动力。

2.物流产业创新机制模型

根据前文分析研究,本文给出了物流产业创新机制模型,如图9所示。

物流产业创新动力是由多种因素结合而成,而不是某一单个力量作用结果,这些动力因素地位和所起作用有所不同,但他们都必不可少,共同作用形成物流产业创新强大的动力源。物流产业创新由产业内企业群和物流相关机构共同完成,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两个方面,二者同步进行,持续不断并最终达到从产品完美和过程完美两个方面提升物流产业竞争力的目标。

图9 物流产业创新机制模型

五、结 论

在经济新常态、新趋势背景下,我国物流产业存在技术水平落后、发展观念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本文结合《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物流4.0”对物流产业发展的要求,提出物流产业创新的目标是适应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并提升物流产业竞争优势,在明确物流产业创新内容主要有信息化管理能力和对制造业服务转型升级的适应能力的基础上,给出了以管理创新为主、技术创新为保障的物流产业创新的途径,而对物流产业创新机制的研究则表明,物流产业创新驱动因素主要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企业竞争和政府政策,最后给出了物流产业创新机制模型。本文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和“物流4.0”作为物流产业创新的指导,并分别考虑物流在形成竞争优势的产品完美度和过程完美度中所发挥的作用,具有一定创新性,研究可为物流产业创新政策的制定以及实施过程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从而促进物流产业创新,提高产业竞争能力,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新需求。

参考文献:

[1]吕铁,吴福象,魏际刚,等.“中国制造2025”的六重玄机:改革传媒发行人、编辑总监王佳宁深度对话六位知名学者 [J].改革,2015(4):5-25.

[2]黄群慧,贺俊.中国制造业的核心能力、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兼评《中国制造2025》 [J].中国工业经济,2015(6):5-17.

[3]蔡瑞林,陈万明,陈圻.低成本创新驱动制造业高端化的路径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4(3):384-391,399.

[4]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我国物流产业创新发展方向与政策研究课题组”.加快推动我国物流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 [N].中国经济时报,2015-04-17(5).

[5]张立国.我国物流业转型升级研究综述 [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5(1):125-128.

[6]阳双梅,孙锐.论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的关系 [J].科学学研究,2013(10):1572-1580.

[7]王坤,骆温平.国外物流创新研究述评与展望:基于文献内容分析 [J].中国流通经济,2016(2):27-35.

[8]王继祥.物流4.0:中国物流互联网时代大幕开启 [J].物流技术与应用,2014(10):76-80.

[9]李万,常静,王敏杰,等.创新3.0与创新生态系统 [J].科学学研究,2014(12):1761-1770.

[10]曾繁华,何启祥,冯儒,等.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机理及演化路径研究:基于全球价值链治理视角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24):45-50.

[11]韩彩霞,仝建强.现代物流产业转型及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J].物流技术,2014(15):107-109,123.

[12]李伟庆,聂献忠.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机理分析与实证研究 [J].科学学研究,2015(7):1008-1016.

[13]徐志仓,余雷.产业升级与自主创新机理的实证考察 [J].统计与决策,2015(21):115-117.

[14]潘玉辰.基于物联网的物流产业发展研究 [J].中外企业家,2016(5):120.

[15]刘东英,程姿.京津冀物流产业升级路径及对策研究 [J].经济与管理,2015(4):18-22.

[16]王丽丽,陈国宏.供应链式产业集群技术创新博弈分析 [J].中国管理科学,2016(1):151-158.

[17]刘卫柏,李中.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投资决策的期权博弈模型 [J].管理评论,2016(4):89-97.

[18]李海超,李志春.高技术产业原始创新系统分析及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J].中国管理科学,2015(S1):672-678.

(责任编辑:吉海涛)

Ways and mechanism of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XU Jian, LIN Guo-zhi

(School of Management,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Made in China 2025, the innov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brooks no delay.On the basis of defining the problems of logistics industry in China, the innovation goals and content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are determined by comb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requirements of Logistics 4.0 and Made in China 2025.The specific ways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innovation are given and the innovation mechanism of logistics industry is explored further, so a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and support for the innovation implement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Key words:industrial innovation; logistics industry; Made in China 2025;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收稿日期:2016-10-20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课题(2017lslktyb-132);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F16-233-5-13)。

作者简介:徐 剑(1966-),男,辽宁沈阳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区域物流等方面的研究。

网络出版地址:09∶09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1129.0909.020.html

doi:理与实务】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6.09

中图分类号:U 6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6)06-05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