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刘冬雪, 张 君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沈阳 110870)

摘 要: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形势下,创新创业已然成为一股热潮。与此同时,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当前社会创新创业发展新要求,切合实际地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努力寻求教育方法上的新突破,这不但有助于学生提高创新创业素养,而且也让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日臻完善,以更加完备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 键 词:创新创业; 思想政治教育; 高等院校

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将社会发展推向更高水平。相应地,按照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新要求,打造专业知识更全面、综合素养更高的创新人才成为待解之急。当下,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力军,有义务有责任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这对于要有效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考验与挑战。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开拓学生的就业视野,培育学生的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得高校学生成为新时期经济浪潮中的弄潮儿。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

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将创新创业作为培育和催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1],使之成为保证经济持续增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是富民之本,更是强国之路。各大高校积极响应,纷纷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大学生在接触之后,对创业产生了浓厚兴趣,表现出极大热情,对自主创业的认知程度不断加深,部分同学希望能在这样一个信息大数据的时代下有一番作为。

从学校方面来看,创新创业课程持续开展。在贯彻理解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性之后,各高校针对自身办学特色开设相关课程供学生选择学习,并且开展创业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创业的整体认识与细节把控,让相关理论教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为学生日后投身到创新创业行列之中奠定基础。

从社会方面来看,系列创业政策大力支持。面对人数日益增长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和各级政府十分关心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全民创业”的口号,并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创业的政策[2],对初出校门的毕业生予以适度的保障。各地方政府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初期的创业实践;国家也出台了许多关于税费减免的政策,并且小额担保贷款也保证了初期创业的资金周转。

当前,创新创业教育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且也取得一些成绩,但是从总体情况看,高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尚存在不少问题[2],如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视度不够,缺乏系统规范的教育课程;更多地停留在理论传授,相应的实践活动较少;只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技能的培养忽视其思想意识上的引领与综合素质上的提升。面对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创新创业教育深入融合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可谓是一条良计。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在目标、路径、内容前景等问题上高度统一,相辅相成[3]。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指导,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价值引领;创新创业教育又丰富和外延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理论内涵,对于完善学科体系大有帮助。

二、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积极意义

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创新是一个民族繁荣昌盛的进步之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基于创新创业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兼顾理论创新与实践指导的全新教育方式,既能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职业操守、职业道德。当代大学生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敢于创新思想,追求个性发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4]。数字媒体日益渗透到生活各个方面,对于学生创业者来说既是机遇更是挑战,这就要求学生有及时处理信息的能力、预测风险的能力、市场分析的能力,团队建设与发展规划都要熟稔于心。这需要不断地实践、总结、领悟。只有在正确的思想引导下,掌握过硬的理论知识,展现出色的实践能力,才能在残酷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秉承与时俱进的精神,吸纳创新创业教育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闭锁式、灌输式的说教型思政教育向开放式、互动式的参与型思政教育转变。帮助大学生塑造良好的道德修养[5],培育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与开拓进取精神,树立责任意识与感恩意识,将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补充完善思政教育体系,优化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树立正确的创业观[6]、择业观,以达到服务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目的,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就业与发展要求。

在扩充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同时,深化了其实践性内涵。创新创业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是与实践紧密相连,不仅要重视知识的积累,而且要从实践中获取经验、摸索规律。课堂教学能解决的大都是理论上的疑惑,更加复杂的突发情况只有亲身经历才会碰到,更多具体的矛盾问题是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总结才得以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搭建起学生通往创新创业之路的桥梁,让学生充分触碰到、深入感知到社会现实,加深对我国国情的认识,深化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期性与艰巨性的理解,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现实。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生活之中,以生活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向生活回归,是因为它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7]

创新创业教育不断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之中,不仅仅是充实了学科理论,更重要的是不断加快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以往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的新标准新要求,所以应该进行新的尝试、寻求新的突破,而创新创业里面所蕴含的新理念新思维也不断推动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发展。

三、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融入后教育方法的创新

第一,教材内容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使用的教材应及时归纳补充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教材是学习理论、获取知识的重要来源,没有合适的教材作为教学的基础,教育就很难取得成效。虽然创新创业教育已在高校广为开展,但是针对创新创业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极少涉及,更有甚者认为这完全分属不同学科,不愿去教授,使得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缺乏正确的思想引领。学生创业者可能在初期创业激情消退以后,面对层出不穷的阻碍而畏缩不前,最终放弃,若是没有在课程学习时有意识地去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业意志,可能会为日后的创业平添更多困难。种种事实表明,对教材内容的选取、编撰,出版适合中国具体创业实际的书籍变得尤为重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王义军教授曾经在青年创业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指出:中国的高校还没有符合国情的本土教材。正是因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创业教育割裂而授,并且只是更多地去照搬外文教材,使得课程显得有些照本宣科、空洞无味、枯燥乏趣,不但学生不愿去学,老师也会敷衍了事。想要让学科得以纵向的深入和横向的延伸,必须有明确的教材教案保障,一定要融入到正常的教学活动中,真正发挥教材的最大功用。

第二,课堂教学方面。各大高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依赖于课堂教学,因而改进课堂教学手段是沟通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的主要渠道,既然融入了创新创业教育的相关内容,那就要依托思想政治教育公共基础课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作出适当的调整,让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渗入其中,以转变观念的方式促进创新教育开展,以先进的教育理念保证创业教育可以发挥实效[8],充分发挥教育的先导优势,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的理念,树立持续发展创新创业教育和努力培育创新人才的观念,适应社会发展与实现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时代诉求,培养敢闯敢拼、有担当、有毅力、勇于创新、不惧艰难的高素质人才;在转变教学理念的同时,可以在思政教学教材内容中填充、挖掘创业教育的内容,做好更新与相关的拓展工作。创新创业中离不开学生的理想信念、道德素养、心理素质,同样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不可忽视的关键作用,在创新教学内容上,可以专门从创业者所必备素养的角度开展教学,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个人的理想信念始终与社会的发展、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紧密相连,与共同建成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同呼吸、共命运。将个人的努力奋斗投入到祖国的伟大事业中,让祖国的繁荣昌盛见证个人的成长进步,这样才能真正显示个人的价值存在;马丁路德金说过:知识加上品性,这就是教育真正的目的。而品性正是道德素养的体现,创业是个复杂艰险的活动,时时处处都在与人交往,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诚信为本、遵纪守法等良好品质都是优秀创业者所必备的内在精神和道德情操。优良的品德素养是大学生能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证,而这些品质的养成都依靠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授与引导,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高尚的职业情操、树立忠职敬业的创业形象,让大学生懂得守规矩、明是非的重要意义,创业过程中要诚以待人、团结合作、共担风险、协同进步;社会中竞争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有人成功登顶,就会有人坠落悬崖。创业不是一件仅凭勇气就可成事的行动,更像是羁绊与征服的斗争,考验的不光是创业者的胆气、更需要创业者有足够沉稳的心态与足够坚毅的心智,能否在创业的惊涛骇浪与暗流肆涌之中掌舵远行,足以看出创业者心理素质是否过硬,是否能及时把控、统筹协调、适时而变。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一直以来都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创业心态是心理素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结合的关键目标。日臻激烈的市场竞争,可能会让很多大学生创业者折戟沙场,若是此时就丢盔卸甲、择路而逃,来日哪怕重整旗鼓,也是一败再败;若拿出破釜沉舟、背城借一的信念,再接再厉,就会盼来柳暗花明之日了。创业途中最可怕的是半途而废,最忌惮的是意志不坚。种种的不思进取、自暴自弃的创业都是心理素质薄弱、抗压能力不强导致的。在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扭转这些不良心理,及时纠正学生潜存的劣性心理,充分发挥心理素质教育的优势,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循循善导,让学生认识到创业的严峻性与复杂性,合理调节自身心态,增强日后的创业信心,以自信、自强的心性去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创新教学内容之后,教学方法也要有所突破。教师应围绕创新创业主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确保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营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启发式教学方式与鲜活的案例讲述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顺利完成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学的诉求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目标。

第三,教师专业素质方面。想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创新创业做出正确的指引与导向,必须强化教师专业素质。作为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担当着重要角色,处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之中,教师更应该具备必需的创业知识和创业素养,高校对建设具有高创业素质的思政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同时,思政老师应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创新创业培训,强化对创业的感知,深化对创新的理解,并且与自身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将创业教育贯穿教学始终,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增加师生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不遗余力地帮助学生,实现教师自身价值。

第四,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校园文化一直以来都是宣扬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立足于新时期新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依靠校园文化来扩大在学生范围中的影响力,营造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导向与人生规划起到指引与激励的作用。以创新创业为主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可以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方面立足具体国情与本地实际,深度开掘国家传统文化和学校过往历史中关于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与品质精神,增强学生认同性、归属感与参与度,进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另一方面高校要全面收集、合理利用当前创新创业的典型案例,既要通过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社团活动、校史陈列,通过对已有的创业典型进行讲述,深化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理解;又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举办挑战杯创业竞赛、创办创新创业技能训练班、开办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定期召开创业指导座谈会,通过多角度多方面、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方式强化学生对知识的接纳与吸收、理解与领悟,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能力。通过思政教育打造创业文化氛围,把创业教育和实践作为思政教育的新载体和新战场,充分发挥环境育人功能,致力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9]

第五,网络教学方面。处在信息密集渗透的时代中,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更为便捷,网络对于学生来说不可或缺。同时校园微博、微信推送、校园网也在日益占据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建设好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和网页,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形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牢牢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权”[10],可见现代信息平台已然成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与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应努力搭建网络教育平台,设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专题版块,通过模范人物事迹展示、开通企业实训专栏、专业教师在线授课等多样形式解决学生的创业疑虑与择业窘况。充分发挥网络的灵活性和交互性的特征,通过网络教育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的创业思维,更好地投身于创新创业的活动中。

参考文献:

[1]陈春丽.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路径研究 [J].现代国企研究,2016(11):254-256.

[2]陈世君.创业教育视角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D].南昌:南昌大学,2010.

[3]宋妍,王占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的意义与现状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8):100-103.

[4]刘存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 [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6,13(6):175-176.

[5]艾军,邹金成,罗二平,等.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2):92-94.

[6]杨兆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多点突破 [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3(1):108-109.

[7]李上献.以创业教育为载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D].温州:温州大学,2010.

[8]夏欣.基于创业教育理念下的高校思政教改研究 [J].读天下,2017(3):183.

[9]胡小军.新形势下创业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探究 [J].西部素质教育,2017(1):49-50.

[10]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R].北京:中共中央国务院,2004.

(责任编辑:吉海涛)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under background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LIU Dong-xue, ZHANG Jun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Premier LI Ke-qiang pointed out that the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should be promoted in the Government Work Report in 2015.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have become an upsurge. Concurrently, the education of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universities is increasingly paid more atten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respond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and practically mingle with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soc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New breakthroughs in education methods should be sought out. Those will not only help student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but also gradually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so as to improve the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tudents with a more complet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Key word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university

收稿日期:2017-03-06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项目(WGD2016025);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思政专项(L16wsz029)。

作者简介:刘冬雪(1969-),女,辽宁北镇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7.03.02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7)03-0197-04

*本文已于2017-03-30 14∶31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330.1431.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