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论坛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与新时期高校“立德树人”使命*

王建辉,黄晓通

(沈阳工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沈阳 110870)

摘 要:“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使命。要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树人”的“立德”工作,“立德”在培育学生政治品质、道德品质、思想等方面都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要求。要完成“立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组织建设、工作方法、教书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方面加强和改进。

关 键 词: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 立德树人; 立德

一、“立德树人”是我国高校的根本使命

1.“立德树人”思想的提出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新中国建立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向重视教育。在教育思想和方针上,存在着很多表述。民主革命时期,德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放在第一位,当时教育的目的是“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转变学生的思想”[1]256。建国后,我们始终坚持德育第一的方针。1957年,毛泽东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1]320,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

2004年,中央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首次提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2]的思想,这是“立德树人”表述的雏形。2006年,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3],完整地提出“立德树人”这个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更加明确地把“立德树人”表述为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35至此,党中央已经完全确立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

2.“立德树人”的内涵

“立德树人”来自两句古语的组合。《左传》中有言:“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后来立德、立功、立言被称为古代“三达德”,以立德为首。又《管子》中有记载:“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在两段古语中,“立”和“树”都有“造就”和“留下”的意思。今日之“立德树人”,两个词放在一起既可表达“培养德行,造就人才”的意义,亦可表达“先立德,后成才”的意义。

“立德”和“树人”,在中国古代并未形成大规模的培养体系和教育机制,因此它并不是教育的方针和思想。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国家和教育形成了紧密的关系。19世纪末,由于科技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直接推动科技发展的大学凸显其重要性,从此迅猛发展。中国近代认识到了科技和国家发展的关系,清代末期开始大规模引进西式教育。新中国成立后,在高精尖技术方面努力学习和赶超西方。1995年,我国正式提出了“科教兴国”[5]的战略,此后大学扩招,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在这种背景下,“立德树人”也逐步被表述为教育的指导思想。

“立德树人”在世界和中国的双重背景之下具有如下含义:

(1) 它是全世界教育机构的基本任务和工作内容。全世界每个学校、每个培训机构都在培养人才,广义上讲都是立德树人。

(2) 自从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新一届党中央锐意进取,奋勇向前,高举民族复兴的旗帜,努力实现新的伟大目标,经济发展和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中国必须以“创新”完成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要培养更多、更符合时代需要的科学技术人才、服务管理人才。

(3) 在接近伟大目标的时刻,更需要保持社会稳定,更需要坚持既定方向,更需要保持政治的定力和领导力。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理念的提出和市场经济建设的逐步推进,中国社会阶层分化,出现很多新的阶层及其社会意识。这一变化对执政党如何进一步提高执政能力提出了严峻课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要求新时期人才培养必须加强“德”的培养,使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使社会主义建设人才源源不断。

二、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立德的任务

1.思想政治教育的使命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特殊的学科。之所以特殊,是因为中国古代和国外并没有这个概念和这个学科。虽然没有概念,但是国外并非没有类似的学科及其对应的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包含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性和政治性。马克思主义强调:“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6]9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就是让思想掌握群众,从而产生实践的力量。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通过宣传教育手段,让广大群众认清社会和历史发展规律,从而自觉参与到推动历史发展的社会潮流之中。在解放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放了千百万群众的思想,让他们认识到革命的时代性和正义性,从而积极投入到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的洪流之中。新中国建立后,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了一批又一批的革命干部群众以及在校学生,使他们为社会主义和国家的发展努力奋斗,拼搏奉献。可以说,在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是群众参与国家建设和推动历史潮流的主要武器,“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凝聚力量。

2.思想政治教育担负着新时期“立德”的任务

“立德树人”作为大学的使命,其根本内涵是培养人才。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教育强则国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6-7]。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8]实现“立德树人”的使命,要求高校培养更多的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工程师、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营销人员以及优秀的建设者和劳动者。

“德者,才之帅也”,我们在培养这些人才的时候,这些人才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和态度、持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念,一句话——他们是否是社会主义的建设人才至关重要。因此,大学培育人才以德为先。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的使命,自然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先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这就奠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崇高的地位。其实,思想政治教育的崇高地位,不但因为它关系到培养什么人的问题,而且还在于它比较全面地负责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修养问题,也就是关系到为人才“立德”。

三、“立德”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要求

1.政治方面

政治品德是“立德”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个要求。通常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政治品德围绕以下目标:第一,社会观和历史观教育。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由私有制向公有制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取代,这也是历史不可逆转的命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第二,基本政情国情教育。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建立了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各项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实行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在意识形态领域,坚持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最新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第三,形势和政策教育。介绍社会发展的最新情况和党以及国家治国理政的最新政策,以统一高校学生思想和意志。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两个一百年”[7]35-36等宏伟奋斗目标,作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莘莘学子都应该围绕党和国家的号召设计自己的理想,规划自己的前途,把自己的个人梦和伟大的“中国梦”结合起来。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确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学生有合格的政治品德,我们的人才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9]的。

2.道德方面

道德是维系社会的基本支柱之一,社会主义要求人民有着更高的道德水准。当前“立德”,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在道德上确立以下几方面:第一,社会公德。社会公德的高低代表着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高低,现代文明与古代文明的一个基本区别就是现代文明社会公德的发展。在中国,加强公德教育、提高公德水平是提高文明水平、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步骤。我们必须在培养学生遵纪守法、遵守公共秩序、爱护公共设施、讲究环境卫生、保护生态、遵守公共秩序、注意礼节等道德规范方面着力。第二,职业道德。职业道德是中国发展市场经济、培养市场多元主体的必然要求。从公有制企业到非公有制企业,从企业的“主人”到“打工仔”,职业道德教育必不可少。培育当代大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这是职业道德的要求和内容。在当前树立职业道德,应着重引导大学生对职业岗位热爱、对职业技能崇尚、对职业操守敬畏。第三,生活美德。生活美德也可称个人私德,它是个人私生活的态度和品德,主要涉及个人、家庭、邻里、亲属、朋友等。生活美德教育就是培育大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重情重义、诚信友善等。中国向来是礼仪之邦,传统文化和伦理道德源远流长,确保生活美德的传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

3.思想修养方面

思想修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立德”的一个重要内容。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思想修养有其固有的内容,如理论修养、法律修养、政治修养等,但同时也要随着时代的变化加入与时俱进的内容。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贯彻到国民教育全过程。”[9]强调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新时期,提高学生思想修养必须围绕这样的时代主题:第一,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育。社会责任感是一个人服务社会、造福社会的重要人格品质。社会责任是高于个人对自己的责任和家庭责任的个人情怀,对普通人来说,个人责任和家庭责任是首先考虑的问题。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就是让大学生有崇高的使命感和情怀,把自己的人生格局放大,将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国家发展联系起来,把自己的生活与服务社会联系起来。当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要是培养大学生与国家发展相联系的使命感和自豪感。第二,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是科学的本质,是进步的灵魂。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是时代对当代大学生提出的要求。大学是富有批判精神、敏于创新的场所。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许多新理论、新思想,都是在大学里发端和张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做扎实的工作,为提高学生创新能力而努力。第三,加强学生的实践意识。实践育人是当前大学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点。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践。社会主义建设和实现“十三五”规划更是伟大的实践活动。时代要求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的能力和强大的参与精神。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要鼓励学生参与的激情,同时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拓展自己的知识本领。

四、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为“立德树人”贡献力量

1.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这些主体各有其作用: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协调、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根据学科和课程的内容、特点,负责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辅导员、班主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辅导员按照党委的部署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班主任负有在思想、学习和生活等方面指导学生的职责。加强队伍建设,就是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完善各个主体的组织建设,让他们在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同时,也要指导他们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形成合力。

另外,还要健全思政工作人员的考核培养机制。要采取措施,让思政工作者理论功底扎实,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联系实际,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教学骨干队伍;要让所有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员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方法是联系理论与实践的桥梁,是理论向实践转换的中介。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习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8]这些新的要求和目标设定,都告诉我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改进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效,就要关心学生内心的感受。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应该从几个方面改进: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要多通过个别的、私下的方式进行。无论是辅导员、思政教师或其他工作人员,都应多做一些具体的工作,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学生面临的困境,可能是学生受到的挫折,可能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所犯的错误,可能是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对这些同学,思想政治工作者或进行心理疏导,或进行人文关怀,或进行批评教育,或进行启发诱导,都将产生直接的效果。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者要保护学生的自信和尊严。“学校的校长、教员是为学生服务的,不是学生为校长、教员服务的。”[10]教育学生不是板着脸,思想政治教育并非一定要严肃。思政工作者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去引导学生,要循循善诱,而不能总是一本正经。只有通过和学生做朋友,才能使思政工作事半功倍,深入人心。

第三,思政工作者要了解学生的生活,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态,要容许学生犯错误。学生的衣食住行、学生的爱好兴趣、学生的理想兴趣,这些都是思政工作者应该了解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8]我们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兴趣点、理想追求,又怎么能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呢?那样我们做的工作只是让学生围绕着我们罢了。

第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时要多注重与现实联系,与问题联系、与学生个人联系,要多进行讨论式的教学,不要灌输式;要多让学生发挥主动性,不要一言堂;要多给学生鼓励,而不是打击;要多与学生商量课堂管理,而不是独裁专制。只有这样,思政课才能改变其“板着脸”的姿态,才能从神坛走下来,进入学生的心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理解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内涵,不断改进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培育大学生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样才能达到思政教育的目的。

3.将育人工作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教书育人,育人为本”,不只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高校全体教师都应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或德育)的任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欧美高校并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但是并不缺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它们往往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各个社会学科的教学之中,以达到为社会和政府管理服务的目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习总书记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实现这个要求,首先就要把思政工作(或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每一个教师,无论是从事自然科学教学还是从事社会科学教学,都是灵魂的工程师,都担负着德育的工作。“道德的目的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并在一切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不论是什么问题的教学,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一切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品德这句尽人皆知的话就成了伪善的托辞。”[11]33“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高校教师都应加强师德修养,潜心研究如何将教书和育人统一起来。因此,高校教师应加强德育素养和基本政治素养,了解国家发展形势和发展政策,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德育与课程内容结合起来。这样,教师才能以自己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才能在课程中深入发掘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中加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专业学习的有效融合。

4.实现服务育人与管理育人

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全方位育人”。在高校要塑造全方位的育人环境,除了教学育人之外,就是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管理是指学校、院系各级党务、行政及教学等工作,其中很多工作直接面向学生。服务是指学校的后勤和产业的活动,这些活动直接关系师生的衣食住行。

高校在服务和管理大学生过程中,必须树立育人观念,并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服务和管理育人不但要求健全管理和服务大学生的各种机制,如构建全方位服务大学生生活的辅助平台特别是完善贫困大学生资助保障机制,构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服务咨询平台,构建鼓励大学生科技创新和社会实践的平台,构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等;而且要在服务和管理工作中树立服务观念,端正姿态,不以学生的上级或者恩主自居,以一种平等的、敬业的、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工作,做到以身示范、润物无声,从而培养学生负责、自信、平等、文明、敬业、守信、爱岗等品德。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5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及配套文件 [EB/OL].[2013-12-29].http://sa.gzu.edu.cn/news/159.html.

[3] 胡锦涛.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 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N].光明日报,2006-08-31(1).

[4]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政策指南(科学技术白皮书第7号) [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7]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8] 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EB/OL].[2016-12-08].http://news.qq.com/a/20161208/033976.html.

[9]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EB/OL].[2015-11-03].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7676.html.

[10]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11册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11]黄向阳.德育原理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Ideologicalandpoliticaleducationandmissionofvirtueandabilitycultivationofuniversitiesinnewperiod

WANG Jian-hui, HUANG Xiao-tong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Virtu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mission of universities in China.To perfect the work of “virtu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ust be carried out throughout the whole process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universiti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shoulders the work of “virtue cultivation” in “virtu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Virtue cultivation” proposes demands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cultivating the political quality, virtual quality and thoughts etc.of students.In order to realize the “virtue cultivati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must be enhanced and improved from aspects of organization construction, work methods, imparting knowledge and cultivating student, an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cultivation, etc.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university; virtue and ability cultivation; virtue cultivation

中图分类号:G 6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7)05-0385-05

(责任编辑:吉海涛)

收稿日期:2017-03-06

基金项目: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L16BKS005)。

作者简介:王建辉(1972-),男,陕西咸阳人,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7-03-30 14∶35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70330.1435.030.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7.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