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遂宁市绿色发展方式及借鉴*

程 都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财经系, 北京 102488)

摘 要:城市群发展过程中,非增长极城市面临资源流出多、接受核心城市扩散效应少的困局。座落于成都和重庆两大增长极中间的遂宁市积极发挥环境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城镇体系,开创组团发展模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完善城市生态,吸纳绿色产业形成体系,在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上融入绿色化,形成了有遂宁特色的绿色发展模式。遂宁市的绿色发展对于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方式选择具有参考与借鉴意义。

关 键 词:城市化; 绿色发展; 资源经济; 区域经济

在全国加速推进城市化建设的时期,多数城市群还没有发展成熟,常见的情况是在一个城市群中,合理的层级体系尚未形成;城市间产业分工体系还在演化过程中,尚不稳固;核心城市极化效应显著,吸引了经济腹地的大量资源支撑本地快速发展,而外围城市资源流出多,接受核心城市的扩散效应小[1]。在这一阶段,众多非核心城市面临发展资源不充足、产业分工不明确、发展优势不明显等难题,陷入区域发展洼地中。

四川省遂宁市地处四川盆地西部、涪江中游,恰好落在成渝经济区的两大经济高地之间,与成都、重庆两市区距离均接近150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发展洼地城市,曾经长期处在四川经济发展的低点上。但是遂宁市充分利用良好的环境资源,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遂宁市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挑战

1. 城乡差距较大,乡镇发展相对滞后

从2008年以来,遂宁市经济增速均高于四川平均水平,处于赶超状态,但是城乡差距较大、城乡发展不够协调的问题突出。2014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 790元。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为9 482元,只相当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41%。最近十年,虽然城乡居民收入都在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如图1所示)。

图1 20052014年遂宁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较

数据来源:2006—2015年《遂宁市统计年鉴》。

其主要原因在于:

一是规划滞后现象依然存在。各乡镇新的总体规划还没有完成,一些乡镇存在口头规划的现象,导致建设无章可循。而且总体规划缺乏连续性,在落地过程中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小城镇建设布局不规范,特色不突出,基础设施不配套。

二是政策落实不到位。虽然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一些诸如户籍、土地使用方面的优惠政策,但在乡镇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小城镇的数量呈现出迅速增加的态势,但住房、教育、社会保险等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不配套,农民进镇后有后顾之忧。

三是乡镇基层管理机构薄弱,管理水平低,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工作的需求。全市乡镇建设管理机构普遍存在人员、机构不健全的问题,只有大英、射洪设有村镇建设管理所,其他区县无专职村镇管理机构,城建管理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经费少,城建工作缺乏积极性和连贯性。

2. 城市中心性不强,城镇经济发展体系不完善

由于地处成都和重庆之间,虽然受到两大城市一定的辐射作用,但是更多的资源还是被吸纳出去,不利于遂宁市城市中心的形成。而且遂宁市原有的建成区面积主要局限在绕城高速环线内,难以形成开放式的空间发展形态。在产业分工方面,市城区与区县之间没有划出明确的界限,相关协作关系也没有形成。城区的产业带动力度不足,各区县的产业聚集能力也不足以支撑本地发展。此外,城市的高端综合体少,城市标识和导向系统不成体系,限制了城市的辐射能力。虽然遂宁的农贸服务已经逐步辐射至南部资阳的部分县区,但其城市建设基础和交通辐射能力有限,区域中心地位尚未获得地区认可。

3.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随着连年的高速增长,遂宁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已经不能满足城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坐落于丘陵地带的城市,面积相对狭窄,拓宽成本高,城市道路面积不足,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

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水资源贮藏、水体清洁和防洪防涝等水利设施缺乏,虽然市区就有数条河流通过,但是水质保障能力有限导致水资源富裕度大打折扣。同时,污水处理能力薄弱,很多区域还不能实现雨污分流也影响了城市总体水环境。城市垃圾无害化处理能力有待强化。2014年全市生活垃圾处理率为91.98%,而四川省已经达到97.24%。公共绿地建设落后,很多乡镇缺乏公园和广场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

2014年遂宁市城市居民用水普及率和燃气普及率分别为82.66%和82.25%,分别比四川省总体水平低8.46个百分点和8.64个百分点。全省的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1.26 m2和37.51%,比遂宁市分别高出3.02 m2和4.02个百分点。

4. 城镇化和工业化发展不协调

对于多数城镇而言,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不协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带来了城市建设用地的大规模扩张,但对人口城镇化的吸纳效应相对有限,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发展。二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过度依赖,使得财政收支与人口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反向变化关系。三是户籍管制政策的放松和制度的改革不足以促进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四是农地使用期限的延长及由此带来的“保障效应”有利于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但效应的发挥应以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为前提[2]

对于遂宁市而言,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发展的不协调也同样可由以上原因予以解释,但也有其自己的表现形式:

一是保护与保障的矛盾依然尖锐。当前全市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双加速时期,按“六大兴市计划”要求,全市要全面融入成渝经济区,努力提升枢纽地位,建成全省重要支撑极,对土地和矿产资源的需求增大,全市土地利用规划中所剩城镇建设用地规划指标严重不足,加之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财政”和“资源经济”的依赖,全市土地、矿产资源特别是建设用地供应紧张。资源供需矛盾尖锐,年度土地利用计划缺口较大。

二是国土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节约集约用地亟待加强。受发展阶段、制度机制和技术水平制约,遂宁市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当前遂宁市建设用地特别是工业用地粗放利用现象仍然突出,供地率偏低、亩均产出普遍不高。

三是国土资源领域防范隐性风险压力增大。当前,国土资源在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土地整治、矿产开发、执法监察、地灾防患等方面影响较大、矛盾纠纷较多,加之资源供需紧张,维护群众权益责任重大,防范和化解各类隐性风险、妥善解决矛盾问题的压力大增。

四是严守耕地和基本农田任务艰巨。上级对国土资源规划管控和用途管制更为严格,而遂宁市耕地仅占幅员面积的49.24%,基本农田就占耕地的88.41%,加之后备资源匮乏,全市耕地、基本农田红线保护任务更为艰巨。

五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建设、轻规划的问题。不重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引领作用,存在城镇规划、城市建设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协调,未严格实施土地利用用途管制制度,导致城镇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脱节的问题。

六是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内部结构不均衡。科研教育和行政办公用地所占比例较高,单块用地规模不大,但布局比较松散。文化设施、体育、医疗卫生等用地比例偏低,需要加强建设。行政办公用地总体上存在着布局分散、集约度低、迁改滞后、不利于提高行政管理效率等问题。随着河东新区的开发建设,老城区部分市级行政办公机构迁至河东新区一期范围内,以市政府为核心的行政办公设施搬迁对新区建设和老城改造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但仍有部分行政办公设施留在老城区,由于建设年代较早、设施功能不完备,且布局分散,不利于其行政效率的提高,也不利于老城环境的整体优化。

二、遂宁市实现绿色化发展的具体措施

1. 做好顶层设计,确保有效落实

做好顶层设计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做好规划蓝图,严格落实规划,是城市持续可协调发展的重要条件。遂宁市在推动城市发展方面,非常重视城市规划的编制和执行。构建了以“三大体系”为抓手的规划管控体系,统筹协调城乡规划“编制、监管、标准”体系建设。狠抓规划编制、强化规划引领,全面推动市、县、镇(乡)和村庄四级规划编制。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修编市、县城市总规划;全面推进中心城区(除老城区外)控规和水电气、文教卫、绿地系统、海绵城市建设等专业专项规划,以及镇(乡)总规编制修编,全面开展全市域幸福美丽新村规划编制。除了编制规划之外,遂宁市还通过规划监督机制确保总体规划和局部规划的统一性、规划和实施的一致性。

2. 中心城市与中小城市协同发展

城镇体系不健全,大中小城市发展脱节,中小城市承载力薄弱,服务功能有限,不能形成聚集效应,是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3]。遂宁市在做大中心城区的同时,坚持县城的差异化发展,积极建设市域副中心。加快射洪、大英、蓬溪等县城建设,通过三县城市总规修编,推动三县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加大旧城区改造力度,实施了射洪滨江路景观带建设、蓬溪城河二期书法湿地公园建设、大英卓筒大道等5条主要道路改造等项目,提高了城市服务水平,增强了县城环境承载能力。

对于小城镇,遂宁坚持城镇集群式发展,积极建设绿色小城镇。成功申报了拦江、西眉等11个全国重点镇,积极推动百镇建设行动试点的蓬南、金华、回马、拦江、隆盛、沱牌、天福、龙凤8个镇的城镇建设,开展“绿色城镇建设行动”,每年启动20个绿色小城镇建设,重点实施“十个一”工程,城镇综合承载力得到提升。

3. 推进城市信息化,逐步打造智慧城市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将深度融入到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去。遂宁市顺应时代潮流,积极开展智慧城市建设,加大力度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多层次信息平台,为城市未来发展奠定现代化的基础。

推进“智慧遂宁”建设,市委市政府主要推进“一中心、三体系”及相关服务应用。一个中心是集约建设城市信息枢纽中心,夯实智慧城市核心基础。三个体系包括打造城市管理运行体系,改善城市运行环境、提高政府治理效能;构建市民融合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均等化水平,提高公众生活品质;完善产业绿色发展体系,助推产业经济绿色化、规模化发展。

目前遂宁市建立了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正在建设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城市基础数据库正在建设地理空间数据库。智慧政务市、县两级部门政务专线接入通达率达100%,建成了12345政务服务热线平台、政务公开目录系统、行政权力公开运行平台、电子政务大厅等。通过智慧建设工程完成市城区建筑在建工程数字化管理覆盖,完成全市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建成了城建档案一体化管理平台,初步建立了地下管网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智慧卫生工程建立了市、县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完成卫生专网建设,覆盖95%以上卫生机构,全市80%的三级医院通过数字化医院验收。通过城市一卡通工程与成都天府通卡系统实现了对接,已发行3万多张城市一卡通,加载了公交、水电气缴费、定点超市小额支付等功能应用。在智慧物流方面完成了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门户、物流信息交易平台、物流设备交易平台、物流运作服务平台等子系统建设,移动终端应用开发,目前为2 000多家企业提供在线交易、仓储订单、货品物流信息发布等服务。

4. 完善城市水生态,严格水资源管理

遂宁市首先针对城市水系加强生态保护。划定了城市蓝线、绿线,分别制定了管理办法,对随意侵占和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严格处罚。其次,针对城市原有的但是已经受到损害的水系进行生态修复。在观音湖沿线,遂宁市建成了圣莲岛、湿地公园、莲里公园、席吴二洲湿地公园,这些公园有丰富的环境资产,充分利用湿地的水体净化功能,将原有的硬质防洪堤进行生态修复,可以有效治理城市污水排放问题,保护涪江水质。三是加强水污染防治。对穿城而过的涪江支流进行了全面的水质检测和污染源排查,制定了水质保障计划和方案。四是保障饮用水源质量。遂宁市在2015年对所有集中式饮用水源环境进行了一次评估和整改,完善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坐标数据库,建设应急备用水源系统,并完成了渠河饮用水水源北移工程,使得渠河饮用水质完全达标。

在水资源管理方面,遂宁市不断细化计划用水管理,制定了各个县、区的用水效率控制指标,严格实施计划用水管理制度和建设项目的节水“三同时”制度。对超计划用水单位,以累进水资源费和累进水价进行收费。修订完善水资源管理相关规范性文件,推行节水强制性标准,明确事权和分工、规范执法、加大力度,使得水行政执法工作更加协调顺畅。完善水资源中长期供求计划和配置方案、年度取水计划、水资源统一调配方案,严格限制和禁止高耗水、高污染建设项目,积极提高水资源信息化覆盖率。

5. 构建多元投入模式推进城市建设

遂宁市在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以政府资金投入为引导,调动社会资本积极参与。遂宁市积极申请国家财政补助资金,并加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2015年,遂宁市从地方债转贷资金中拿出1亿元作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经费。此外,农业发展银行对遂宁市授信数十亿元的贷款用于海绵城市建设。政府支持、企业运作是很多公共设施长期良好运行的有效模式,遂宁市鼓励海绵城市相关项目建设和开发单位,在建设上采用PPP模式,在运营维护上采用EPC模式,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建设海绵城市,经营海绵设施。2015年遂宁市开发区产业新城一期项目与中冶交通建设集团、中冶建设高新工程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等多家公司联合体签署了PPP合同。项目总投资25.26亿元,期限为10年。项目公司出资90%,负责投融资、设计、建设、运营及移交。政府授权出资代表持有另外10%的股份,按照“一次承诺、绩效考核、分期支付”的原则支付费用,向社会资本方采购服务[4]

6. 因地制宜发展城市组团

在城市建设的土地开发利用方面,遂宁市坚持生态优先、基础先行,注重低影响开发建设,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在维护“生态底色”的基础上,科学规划城市开发边界,明确已建、使建和禁建管制空间,严格控制城市蓝线、绿线、黄线、紫线,避免城市新区“摊大饼”式无序发展[5]

遂宁市避开丘陵地区缺乏开阔平原、城市规模难以扩大的弊端,创造性地采取了城市组团式发展,积极建设绿色生态新区。在市中心城区,制定了“南延北进、拥湖发展,东拓西扩、依山推进”的发展战略,着力打造“一城两区五组团”的城市布局,不同的城市组团之间虽然有山水隔断,但是有快速通道连接。各组团内部按照“三区一体、产城同区”的发展思路,打造城市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保护区融合发展的“产城综合体”[6]

7. 多方面实现成遂同城化

遂宁市从交通、产业、信息、市场、民生5个方面推进遂宁与成都市接轨。在交通方面,按照《四川省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和《遂宁市综合交通规划》,到2020年将增加3条高速公路和1条快运专线,遂宁与成都之间的交通更加便捷。在产业同城化方面,安居工业区引进了成都市扩散而来的江淮汽车、福多纳汽车底盘灯重点项目,建成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共有在建汽摩配套项目5个、汽车配套项目10余个。全市规模以上电子企业中已有17户正在直接或者间接给成都、绵阳的大企业进行配套服务。配套的主要产品方向集中分布在电子精密元器件和PCB两大产业上。其中,志超科技已成为富士康、仁宝、纬创、联想、京东方等全球知名企业的主要配套商。深北电路、海英电子、蓝彩电子、立泰电子、金湾电子等企业已经或将成为富士康、九州等大企业的配套厂商。中腾能源成为彭州四川石化基地的主要配套企业。

在信息化方面,成都天府通公司与遂宁发展公司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共同出资在遂宁成立“遂州通”城市卡公司。2014年10月,遂宁“遂州通”城市卡系统完成一期建设,于2015年正式运行,实现了城市卡的跨城使用。市政府还与四川移动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按照协议,四川移动公司将加大对遂宁的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展遂宁移动公司到成都市的通信带宽,便于信息与成都通信枢纽快速传输交换。在市场同城化方面,遂宁市一方面积极推进商贸物流一体化,推动市场整合,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工作的进行。

在民生同城化方面,遂宁市与成都、绵阳等八市签订《成都经济区劳动保障区域合作基本医疗保险合作协议》和《成都经济区医疗保险异地就医“同城化”监管合作协议》,实现了定点医疗机构和定点零售药店互认,强化异地就医“同城化”监管。其次,实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无障碍转移接续。在外就业的遂宁、成都的农民工返乡后,可申请在户籍所在地转移接续原有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还可以按照灵活就业人员身份继续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加居民养老保险的人员,在缴费期间户籍在成都、遂宁迁移需要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可以随同转移,并按迁入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

两地还实现了异地退休人员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互认。在遂宁、成都两市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领取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以及其他相关养老待遇的各类人员两市异地居住的,本人均可在法定工作日内,持《居民身份证》《社会保障卡》或所属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规定的证件,就近到居住地街道(乡镇)、社区设立的核查点办理生存验证,不收取任何费用。两地还建立了工伤案件协查机制。成都、遂宁两市人社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案件情况,可以相互委托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调查核实。

8. 严格准入标准,杜绝“双高”行业

在产业体系构建方面,遂宁市对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进行严格控制,以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作为抓手,对新改建扩建项目做实环境影响评价。市属三园区和扩权县需要建设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必须提前报告市级对口部门。金融部门通过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节能减排与高新技术项目的支持力度,逐步紧缩对环境破坏型、产能过剩行业的信贷投放。各级政府建立了与新开工项目管理部门的联动机制和项目审批问责制,严格遵守项目开工建设必要条件并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

遂宁市还建立了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新上项目与节能减排指标完成进度挂钩机制。对项目年综合能耗在5 000吨标煤以上的,年产生100吨COD以上的工业项目,必须由同级政府和企业向市应对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提交书面报告,保证建设项目不会影响本地区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并提出淘汰相应落后产能的具体措施。

9. 淘汰落后产能,推进清洁生产

淘汰落后产能是保障经济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遂宁市制定了重点行业“十三五”淘汰落后产能实施方案,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县、区和市直三园区。在资金上,各级财政部门都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此外,有关部门努力争取国家和省对淘汰落后产能的专项资金扶持。未按期完成任务的企业,将被吊销生产许可证,进行停业整顿。

发展循环经济也是遂宁市推动产业绿色化的重要推手。遂宁市首先抓住试点区、县、园区和企业,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废弃物品资源化,以点带面,逐步推进。市委选择了久大盐化公司、盛马化工、沱牌集团、新绿洲印染公司、城南污水厂等企业作为重点单位,打造循环经济示范工程,随后在全市企业推开。其次是推进企业间、产业间的生态工业园区及基地建设,遂宁经济开发区的光电工业园、微电子工业园和创新工业园都积极响应号召,通过生态改造,构建资源流、能量流循环耦合系统,创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绿色化不仅存在于遂宁市引进来的过程中,在生产过程中也要尽可能保持绿色,降低污染。遂宁市以减少主要污染物和重金属排放为目标,在农业、工业、建筑、商贸服务等领域推行清洁生产,从生产链的各个环节上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降低资源消耗。农业、畜牧部门以推动集约化、规模化生产为抓手,减少作物种植、畜禽养殖带来的面源污染;环保和经信部门制定了清洁生产推行规划和清洁生产审核方案,并定期对企业进行强制审核。

经过一系列的努力,遂宁市经济转型发展不断取得预期成果。2016年,遂宁市GDP跨越1 000亿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工业方面,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100多家,吸引电子信息、高端制造等先进企业200余家,形成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完整产业链。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开工和完工项目超过80个,基本实现城区“小雨不积水,大雨无内涝”的初步目标,在首批试点市验收考核中排名靠前。成功创建四川省节水型城市和3个绿色示范城镇。

三、遂宁市绿色化发展的经验借鉴

遂宁市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很多城市都会遇到的普遍性问题,特别是在城镇化进入到中期之后,城市群崛起过程中,非核心城市容易面临的状况。遂宁在实践绿色发展的做法中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1. 狠抓规划落实,保障蓝图落地

实现高效发展,就需要把一张蓝图落实到底,规划不能成为纸上画画墙上挂挂的摆设。遂宁市通过特定的监管方式有效推动了规划落地。城市不同区域、不同阶段的规划需要具有统一性,遂宁市为此出台了《遂宁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手册》《遂宁市城乡规划督察员工作规程》《遂宁市乡村规划师工作规程》等工作章程,制定依法行政五项规程、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图,来加强地方性标准规范的制定,健全规划管理体系。为了强化落实,遂宁市还推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监管一张网”制度[4],细化规划管理、强化规划监督,构建责任明确的规划分级管理体系。通过依法行政,推行“阳光规划”,开展规划动态联合监督检查,有效保障规划的严肃性。

2. 创新城市形态,提升综合承载力

从总体上看,我国平原少,丘陵和山地多,城市规模扩张过程中土地不足是大多数城市经常会碰到的问题。有一些城市通过“移山”的方式,把山区改造成平原,造成土地成本偏高问题,这样并不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而遂宁市采用的城市组团式发展,通过快速公路把山水之间的城市组团相连接,既扩大了城市面积,也保留了青山绿水。不同组团之间发展差异化的产业,创造性地实现了城市社区、产业园区和生态保护区的融合发展[5-7]

除了不断扩大城区面积,遂宁市还通过城市信息化建设开始打造与城市实体相对应的数字空间。如果说城市土地面积的扩大是提升当前城市承载空间的重要表现,那么数字空间的建设则代表了城市的未来承载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就是为将来的城市发展提供重要空间,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

3. 打造海绵城市,提升基础建设质量

水资源紧张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发展普遍面临的约束,水源短缺带来的生态衰落是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威胁。国家斥巨资建设南水北调工程就是为了解决整个北方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南方地区的城市也逐渐面临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遂宁市域内虽然有渠河、涪江等多条河流穿过,但是仍然存在水资源总量不足、水体污染的情况,城市供水和用水存在严重的不平衡。在国家大力推行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契机下,遂宁市抢占试点先机,享受政策红利。遂宁市推进海绵设施建设,提升了水源涵养能力,优化了水资源利用方式,修复了水生态系统,实现了水资源“再平衡”。

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过程中,遂宁市采用PPP模式,以政策性资金为引导,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以企业为主体进行运营,这一过程推进了新一轮投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增长,新的建设以提升城市质量为目标,为内涵式增长打下了基础。

遂宁市在推进海绵城市的过程中,把先进的建设规范拓展到了非试点区域,对原有的建设规范进行了替代,实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8-9],整体上提高了城市建设的要求。在可预见的未来,城市建设工程的质量必然得到普遍的提高。

4. 以生活同城化带动产业同城化

遂宁市位于成都市与重庆市之间。作为成都平原的增长极,成都市资源丰富,经济增长迅速,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逐步增强。遂宁市通过加快与成都市的同城化发展提升本市发展水平和服务功能,为承接要素扩散和产业转移提供基础支撑。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传统人口红利的收窄,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力资源要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遂宁市以生活同城化为切入点,实现居民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和成都市对接,配合交通和信息的同城化,减少人力资源流动的摩擦力,降低资源配置的转换成本,为其他产业要素流动奠定基础。

5. 引进和消化双管齐下,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构建绿色的产业体系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遂宁市主要通过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改造传统工业模式,实现对已有工业的调整。

一是积极把好引进关。对于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严格按照环保标准评判是否可以接受,对于污染性强的企业一律拒绝。对绿色技术能力强的企业,在引进后监督其环保投资和设施落地。在产业选择上,遂宁市着眼于未来产业体系,积极推进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疗、绿色能源和精密制造等环境友好型产业的企业落户遂宁。

二是把好改造关。对于落后产能,遂宁市坚决淘汰,对其他大体量工业经济部门,遂宁市通过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速传统工业向环境友好型工业转变,逐步建立技术先进、清洁安全、资源消耗低、附加值高的现代绿色工业体系[10-13]

此外,遂宁市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转变发展方式、构建绿色可持续服务业体系的突破口,发挥交通枢纽优势,以物流行业为主导[14],通过拓宽业务领域,扩大业务规模,快速推动服务业在体量上的增加。

遂宁市的绿色发展实践表明,以坚持绿色发展为导向,做好顶层设计,确保规划落地,不断推进基础设施的绿色性质和城市数字化程度[15],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空间。通过和周边核心城市协调发展,以劳动力流动便利化为切入点,引导核心要素迁移,着力引导先进产业落户,对本地落后产业进行替代,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是一条可行的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 柯善咨.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扩散回流与市场区效应 [J].经济研究,2009(8):85-98.

[2] 李子联.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之谜: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解释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11):94-101.

[3] 杜明军.区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协调发展:判定方法和路径选择 [J].区域经济评论,2014(3):147-153.

[4] 刘海玮.生态城市 绿色遂宁:遂宁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纪实 [J].城乡建设,2016(6):46-49.

[5] 熊筱伟.遂宁:现代新城,建在青山绿水中 [N].四川日报,2015-01-20(2).

[6] 杨月梅.遂宁绿色城镇建设答好“统筹”题 [N].遂宁日报,2016-06-21(1).

[7] 射洪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射洪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射洪县“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EB/OL].[2017-12-18].http://www.lsz.gov.cn/xcszfx/jrfcyhzc25/4787962/index.html.

[8] 遂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健全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体系实施方案》的通知 [EB/OL].[2017-11-19].http://gk.suining.gov.cn/t.aspx?i=2014-0901083557233859-00-000,2016-09-22.

[9] 陈岳海,袁敏.拓展城市新空间的遂宁路径 [N].四川日报,2015-12-25(1).

[10]白婉苹.从试点到示范 今年遂宁海绵城市这样建 [EB/OL].[2016-09-22].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16/3/16/10373006.shtml.

[11]刘裕国.绿色发展的遂宁路径 [N].人民日报,2014-11-01(6).

[12]胡鞍钢,周绍杰.绿色发展:功能界定、机制分析与发展战略 [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1):14-20.

[13]俞孔坚,李迪华.“海绵城市”理论与实践 [J].城市规划,2015(6):26-37.

[14]吴丹洁,詹圣泽,李友华.中国特色海绵城市的新兴趋势与实践研究 [J].中国软科学,2016(1):18-32.

[15]胡鞍钢.中国:创新绿色发展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Way and reference of green development of Suining in Sichuan

CHENG Du

(Department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Graduate School of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102488, China)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urban agglomeration development, non-growth-pole cities are faced with more resources outflow and less arrival of radiation benefit from the core cities. Suining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two major growth poles of Chengdu and Chongqing. In Suining City, the advantages of environmental resources are taken actively, the urban system is planned scientifically, the model of group developmentis cre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ponge city is promoted, the urban ecology is perfected, and the system is formed in absorbing green industry enterprises. The greening is integratedon the basis of promoting the new type of industrialization, information, urbanization and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which forms the mode of green development with Suining characteristics.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Suining has a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significance for the choic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in other areas.

Key words:urbanization; green development; resource economy; regional economy

(责任编辑:吉海涛)

收稿日期:2017-10-14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Ajax4Y015)。

作者简介:程 都(1984-),男,安徽宣城人,博士生,主要从事国际投资与贸易、产业经济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8-01-12 09∶06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80111.1427.014.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8.02.02

中图分类号:F 2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8)02-01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