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林 明, 尹宗成

(安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 合肥 230036)

摘 要: 选取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冗余资源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和盈余管理之间呈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应计盈余管理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呈现正U型关系;真实盈余管理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呈现倒U型关系;盈余管理和沉淀性冗余资源无显著性关系;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反向替代关系。

关 键 词: 上市公司; 盈余管理; 冗余资源; 正U型; 倒U型; 反向替代

盈余管理是公司高管运用会计方法或安排改变财务报告的行为,以误导利益相关者对公司业绩的理解或影响以报告为基础的合约。作为会计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盈余管理近年来已成为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热点。我国证券市场上披露的虚假财务信息不断增加,表明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现象较为严重。

冗余资源是指企业中拥有的超过实际需要的那部分资源,即闲置的资源(于晓宇等,2017;刘蓓,2018)[1-2]。造成资源冗余的原因有很多:一是企业很难达到理论上的最优状态,冗余资源是不可避免的;二是冗余资源是企业自利行为的结果,选择不同的预算方式,选择不同的策略,企业冗余资源的数量不尽相同。冗余资源本身是一个中性词,一方面过多的冗余资源会降低企业效率,造成资金使用上的浪费,造成组织冗余,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从而引发代理问题;另一方面,冗余资源可以成为企业危机状态下的“缓冲器”,过少的冗余资源会导致企业在面临突发事件时反应无力,无法应对风险。

在现代公司制度中,减少冗余、追求效率成为增加利润的主要手段之一。但在追求最大周转率的同时,要考虑保持多少冗余资源最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冗余资源是典型的柔性资源,可以满足企业资源在日常需求之外的来源。高冗余资源可以有效推动企业探索式创新,但是过多的冗余资源也为企业盈余管理提供了温床。

一、文献回顾

1. 有关盈余管理文献

(1) 盈余管理的动机。盈余管理动机主要从狭义公司治理和广义公司治理角度分析。从狭义公司治理角度分析,盈余管理是由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Dechow等,1994),主要考虑股东和经理人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利益冲突,并没有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3]。广义的公司治理充分考虑了劳动力等利益相关者因素对盈余管理的影响。从广义角度来看,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IPO动机、契约动机和监管动机。IPO动机主要是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对业绩有强制性要求。契约动机主要是基于代理理论的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公司高管与盈余管理有显著的正向关系,经理人基于自身利益会进行盈余管理。公司为了逃避外部监管会定期调整报表、平滑利润,避免引起监管机构的关注,减少纳税。经营者为了误导证券市场对公司业绩的理解增加经理人自身的福利、违背债券合同以及逃避相关机构的约束,通过调整应计项目或进行真实交易的方式进行盈余管理。

(2) 盈余管理的影响因素。企业绩效对盈余管理的影响是主要的,无论是IPO动机、契约动机还是监管动机,追求的最终目的都是达到一定水平的绩效。已有研究表明,公司经营绩效越差,盈余管理程度越大,盈余管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艾林等,2013)[4]。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也要承担一定的成本,一方面来自对抗外部监管者的额外支出,另一方面绩效提高要承担额外的税负。对于业绩不佳的企业,进行盈余管理往往得不偿失。为了短期利益目标进行盈余管理,看似公司绩效有所提高,实际损害的是企业长远的生存发展机会。提高公司财务信息质量是会计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盈余管理掩盖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造成会计信息质量低下,不利于管理者作出有利于公司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上市公司扭亏为盈主要依靠调节营业外收支、调节投资损益、充分利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转回和“主业扭亏”等(程书强等,2010)[5]。健全的公司治理机制和治理结构可以制约盈余管理(Klein,2000)[6]。股权充分分散可以避免大股东对中小股东的“隧道挖掘”。但在中国上市公司中普遍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中小股东对大股东的盈余管理制约力非常有限。基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国有企业中大股东不可避免地带有行政色彩和政治联系,使得监管变得更加困难。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并购过程中的盈余管理、并购对价支付方式以及并购融资方式等。如果上市公司采用股权支付方式并购,在并购之前倾向采用正向盈余管理,在并购后一年内公司业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而从整体来看,我国公司跨国并购后企业长期业绩并没有多大改变。已有文献表明,除了企业绩效会影响盈余管理之外,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盈余管理,如外部审计、公司规模、公司财务杠杆等都对盈余管理有显著的影响。

2. 有关冗余资源文献

组织理论认为,冗余资源是企业必须的。企业的冗余资源不仅可以作为诱因增加企业额外偿付能力,缓解资源稀缺、供需不平衡矛盾,起到“缓冲器”的作用,减少危机造成的冲击;还可以促进企业创新(李强等,2019)[7]。代理理论则认为,过多的冗余资源会引发代理问题,即经理人会不顾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从事有利于自己的活动,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组织理论和代理理论一致认为:过低的冗余资源会降低企业面对不确定性的反应能力,减少创新等活动;冗余资源过多时,企业会过度依赖冗余资源,灵活性降低,应对变化反应迟钝。因此,适当的冗余资源可以给企业绩效带来积极影响(廖中举等,2016)[8]

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以往的研究大多孤立地研究冗余资源和盈余管理,将二者纳入一个框架并实证分析两者之间关系的成果较少。事实上,无论是IPO动机还是经理人自利动机,盈余管理都要求企业绩效最大化,而保留适量的冗余资源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张庆垒等,2015)[9]。基于此,本文以企业绩效为纽带,遵循“冗余资源→企业绩效→盈余管理”的研究思路,探讨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从而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

二、研究假设

企业保持冗余资源应该有一个理想的期望值。当企业冗余资源实际值和期望值不一致时,企业会通过“机会搜索”和“冗余搜索”调节差异,使实际值达到期望值。当企业实际冗余资源大于期望值时,说明企业拥有的冗余资源过多,企业会进行“机会搜索”,在内部或外部寻找机会,消耗过多的冗余资源,以获得更多的产出;当实际冗余资源小于期望值时,说明企业拥有的冗余资源过少,企业会进行“冗余搜索”,减少支出,剥离资产,积累资源。只有当企业实际拥有的冗余资源等于或接近期望值时,冗余资源才会维持在一个均衡状态,企业才不会进行“机会搜索”或“冗余搜索”。冗余资源处在这个期望值上企业绩效最高,其与企业绩效呈倒U型关系。该倒U型关系也得到了实证检验(蒋春燕等,2004)[10]

大量研究表明,企业绩效与盈余管理呈负相关关系,是盈余管理的主要动机之一。在企业面临危机或者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时更有可能进行盈余管理活动。实证结果表明,我国上市公司IPO后公司业绩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三年亏损会被标注为ST(“垃圾股”)。基于绩效的压力,公司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绩效越差,盈余管理动机越大。

按照使用灵活性可把冗余资源分为沉淀性冗余资源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陈家淳,2018)[11]。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相对于沉淀性冗余资源灵活性更强,“缓冲器”作用更显著。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直接作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当企业面临的风险较高时,保持更多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有利于应对危机;如果企业风险不是很高,而且很容易获得外部资源,保持较高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成本就会很高,这时对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持有量要求较低。企业有需求进行盈余管理时,倾向于保持较多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而企业面临资源短缺情况,需要从外部获取较多资源时,保持过多冗余资源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对冗余资源的需求会降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持有量处在合适的期望值上,盈余管理程度最低。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1:

H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呈现出正U型关系。

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不同,沉淀性冗余资源内化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一般有特定的使用范围,灵活性较差,在企业面临困境时很难及时作出调整。沉淀性冗余资源作用于企业内核,内嵌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沉淀性冗余资源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隐蔽性。沉淀性冗余资源在企业中有时很难辨识,在企业僵化时搜索沉淀性冗余资源更加困难。(2)很难转化利用。即使企业在危机时能够发现沉淀性冗余资源,但由于它有固定的使用范围,企业很难将其转化用来应对危机。沉淀性冗余资源与企业内核联系密切,因此通过调节沉淀性冗余资源进行盈余管理的代价是巨大的。如过高的薪酬势必会引起股东的注意,甚至引发不满;存货过度囤积会引发现金周转困难,减少企业的现金流;闲置设备过多、管理费用过高等都会引起股东、债权人以及利益相关者的关注。利用沉淀性冗余资源进行盈余管理通常是非常困难的。对沉淀性冗余资源进行账面调节存在很大风险,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经理人也会意识到这一点,因而盈余管理一般不会涉及与企业内核密切联系的沉淀性冗余资源。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设H2:

H2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盈余管理与沉淀性冗余资源无显著性关系。

三、研究设计

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初始样本包括2008—2017年所有A股上市公司。在25 907个初始观察值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样本筛选:(1)剔除关键数据缺失的样本;(2)金融保险业的会计准则与其他企业有所不同,故剔除金融业和保险行业;(3)剔除ST和*ST的公司。最终,本文的研究样本包含16 658个观察值,涵盖了2 251个A股上市公司。数据来自国泰安数据库(CSMAR),实证部分采用Excel2019和STATA15软件进行相关处理。

2. 相关变量的度量

(1) 盈余管理。盈余管理可以分为两类: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主要对会计弹性较大的方面进行调整,例如:不违背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调整会计政策;改变会计计量方法;在会计估计方面人为高估或者低估以操控利润(杨恩惠,2019)[12]。真实盈余管理活动主要通过安排真实的交易来操控利润,相比应计盈余管理风险更大,更容易被发现(Roychowdhury,2006)[13]

应计盈余管理上,由于中国资本市场与外国资本市场有所不同(黄梅等,2009)[14],本文用修正的Jones模型分年度分行业计算应计盈余管理程度(李芳等,2019)[15]

真实盈余管理上,本文参考陈国辉等的做法,构建度量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指标REM=ABPROD-ABCFO-ABDISX,其中ABPROD、ABCFO、ABDISX分别表示异常生产成本、异常现金流量和异常操控性费用[16]

(2) 冗余资源。本文把冗余资源划分为沉淀性冗余资源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大多面向特定的对象,作用于企业内核,用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度量。而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主要由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及各种应收款项组成,最能反映企业的流动性,用速动比率加以度量可以准确反映其水平。

(3) 控制变量。根据已有文献的研究,本文控制了对盈余管理有影响的因素,各变量定义及符号如表1所示。

公司规模:已有研究表明公司规模和盈余管理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公司规模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表示。资产负债率:Bartov等(2004)研究发现,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面临的风险越大,就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资产负债率用财务报表上的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表示[17]。事务所类型:Deangelo(2006)研究发现,信誉高、权威性高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财务报表可信度较高,当审计失败时会导致更多的经济损失,因此审计的盈余管理水平会较低[18]。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Wong(2002)研究发现,大股东持股比例过于集中会导致中小股东的利益受损,盈余管理程度更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用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数占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来表示[19]。成长性:Koh(2007)研究发现,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可能面对更多的信息不对称,有更多操控利润的机会,盈余管理动机更大[20]。已有文献表明成长性的度量指标有很多,如市净率、销售收入增长率(Biddle等,2009)[21]、Tobin-Q值。本文倾向于Biddle等的观点,用营业总收入增长率来表示。资产收益率: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收益率表示,资产收益率=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本期期初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本期期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2。经营活动现金流: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除以期末总资产表示。

表1 主要解释变量简述

类型变量名称变量符号变量定义因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应计盈余管理DA应计项目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REM真实盈余管理的综合水平指标非沉淀性冗余资源NPRR用速动比率衡量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PRR用管理费用占销售额的比例衡量沉淀性冗余资源公司规模SIZESIZE=ln总资产资产负债率LEVLEV=负债总额/资产总额事务所类型BIG4如果会计事务所为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安永和毕马威)则BIG4=1,否则BIG4=0;若审计单位缺失记为0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取公司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成长性GROWTH营业总收入增长率=(营业总收入年末金额-营业总收入年初金额)/营业总收入年初金额资产收益率ROAROA=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平均余额经营活动现金流OFC经营现金净流量/期末总资产

3. 模型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以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真实盈余管理)为因变量F。由于冗余资源作用于企业,企业对此作出反应有一定的时间,因此选取滞后一期冗余资源(非沉淀性冗余资源、沉淀性冗余资源)、滞后一期冗余资源的平方项为自变量。引入控制变量公司规模(SIZE)、资产负债率(LEV)、事务所类型(BIG4)、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FIRST)、成长性(GROWTH)、资产收益率(ROA)和经营活动现金流(OFC)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如式(1)、(2)所示。其中,因变量Fit分别取DAit和REMit

φ4LEVit+φ5BIG4it+φ6FIRSTit+

φ7GROWTHit+φ8ROAit+

φ9OFCit+θit

(1)

α4LEVit+α5BIG4it+α6FIRSTit+

α7GROWTHit+α8ROAit+

α9OFCit+εit

(2)

四、研究结果分析

1. 描述性统计分析

为了避免极端值造成的影响,本文对所有连续变量进行1%和99%分位winsorize处理。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DA的均值(中位数)为-0.001 3(-0.003 8),最大值为0.344 6,最小值为-0.320 4,标准差为0.095 3,说明样本公司应计盈余管理程度的平均值(中位数)为上期总资产的-0.13%(-0.38%);标准差较小,说明数据极端值造成的影响很小。REM的均值(中位数)为-0.005 4(0.005 6),最大值为0.745 8,最小值为-0.764 5,说明真实盈余管理程度的平均值(中位数)为上期总资产的-0.54%(0.56%);REM的标准差为21.73%,显示出不同公司真实盈余管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样本公司PRRit-1的均值(中位数)是0.078 0(0.065 3),说明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为7.8%。

NPRRit-1的均值(中位数)是1.891 3(1.076 9),说明速动资产占负债总额的比例为1.891 3,速动资产占负债总额的比例较大,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在企业中的持有量较大,也说明短期偿债能力较强。FIRST的平均值(中位数)为0.348 2(0.327 8),说明中国A股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情况比较严重。

2. 相关性分析

解释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表格上三角为Spearman相关系数和显著水平,下三角为Pearson系数和显著水平。Spearman相关系数和Pearson相关系数显示,解释变量NPRRt-1、PRRt-1与DAt、REMt之间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限于篇幅,本文没有报告其他控制变量相关系数的结果。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尽管有的控制变量之间相关系数显著,但控制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5。此外,VIF检验结果表明,VIF最大值为1.60,远远小于10,因此不必担心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 描述性统计结果

变量样本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中位数最大值DAi,t16692-0.00130.0953-0.3204-0.0038 0.3446REMi,t16692-0.00540.2173-0.76450.00560.7458PRRi,t-1166760.07800.1485-0.66170.06530.5869PRR2i,t-1166760.03960.14610.00000.00601.2419NPRRi,t-1166991.89132.54500.13801.076916.6544NPRR2i,t-11669910.055235.57990.01931.1604277.3695SIZEi,t1669822.15021.295119.340621.998626.0379LEVi,t166980.45290.21390.05300.44920.9554BIG4i,t166990.04640.21040.00000.00001.0000FIRSTi,t166990.34820.15080.08610.32780.7500GROWTi,t166660.23070.5953-0.56720.12104.3699ROAi,t166990.04050.0551-0.16360.03550.2158OFCi,t166980.04000.0730-0.19610.03970.2395

表3 相关性分析结果

变量DAi,tREMi,tPRRi,t-1PRR2i,t-1NPRRi,t-1NPRR2i,t-1DAi,t1.0000.267∗∗∗[0.000]0.181∗∗∗[0.000]0.154∗∗∗[0.000]0.078∗∗∗[0.000]0.078∗∗∗[0.000]REMi,t0.237∗∗[0.000]1.000-0.295∗∗[0.000]-0.237∗∗[0.000]-0.105∗∗[0.000]-0.105∗∗[0.000]PRRi,t-10.124∗∗[0.000]-0.185∗∗[0.000]1.0000.748∗∗∗[0.000]0.392∗∗∗[0.000]0.392∗∗∗[0.000]PRR2i,t-10.051∗∗[0.000]0.034∗∗∗[0.000]0.072∗∗[0.000]1.0000.293∗∗∗[0.000]0.293∗∗∗[0.000]NPRRi,t-10.026∗∗[0.000]-0.070∗∗[0.000]0.291∗∗∗[0.000]0.070∗∗∗[0.000]1.0001.000∗∗∗[0.000]NPRR2i,t-10.010[0.000]-0.042∗∗[0.000]0.223∗∗∗[0.000]0.080∗∗∗[0.000]0.929∗∗∗[0.000]1.000

注:括号里数值为伴随概率P值;*****分别为在5%、1%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双尾),下同。

3. 多元回归分析

(1) 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模型1的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应计盈余管理(DAit)与滞后一期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一次项系数(NPRRit-1)为负(-0.002 6),并在5%水平上显著;二次项系数为正(0.000 1),并在5%水平上显著,表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呈现正U型关系。真实盈余管理(REMit)与滞后一期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一次项系数(NPRRit-1)为正(0.012 1),并在1%水平上显著;二次项系数为负(-0.000 6),并在1%水平上显著,表明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呈现倒U型关系。假设H1得到部分验证,这可能是由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反向替代关系导致的,下文将进一步分析。

(2) 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模型2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应计盈余管理(DAit)与滞后一期沉淀性冗余资源一次项系数(PRRit-1)、二次项系数均不显著,假设H2得到支持。真实盈余管理(REMit)与滞后一期沉淀性冗余资源一次项系数(PRRit-1)不显著、二次项系数在5%水平上显著为正(0.044 9,t=2.47),据此无法判断真实盈余管理与沉淀性冗余资源的关系,假设H2得到支持。

表4 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回归结果

变量DAi,t系数t值REMi,t系数t值NPRRi,t-1-0.0026∗∗-2.54 0.0121∗∗∗ 4.54NPRR2i,t-10.0001∗∗2.06-0.0006∗∗∗-3.79SIZEi,t0.0102∗∗∗5.890.00240.67LEVi,t-0.0319∗∗∗-3.830.1051∗∗∗5.13BIG4i,t-0.0091∗-1.72-0.0112-1.07FIRSTi,t0.00120.100.00380.11GROWTHi,t-0.0029-1.45-0.0182∗∗∗-3.40ROAi,t1.0105∗∗∗53.80-0.6860∗∗∗-15.04OFCi,t-1.0732∗∗∗-85.781.4842∗∗∗-55.31_cons-0.2055∗∗∗-5.21-0.0330-0.40N1665816658调整R20.58400.3333F值1213.96428.48P值0.00000.0000

注:*为在10%的统计水平上显著(双尾),下同。

表5 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回归结果

变量DAi,t系数t值REMi,t系数t值PRRi,t-1-0.0007 -0.09-0.0074 -0.44PRR2i,t-10.00370.400.0449∗∗2.47SIZEi,t0.0105∗∗∗6.230.00290.80LEVi,t-0.0267∗∗∗-3.450.0746∗∗∗4.02BIG4i,t-0.0093∗-1.76-0.0104-1.00FIRSTi,t-0.0005-0.040.02130.64GROWTHi,t-0.0031-1.55-0.0195∗∗∗-3.62ROAi,t1.0115∗∗∗55.07-0.7052∗∗∗-15.33NPRRi,t-1-1.0715∗∗∗-85.81-1.4897∗∗∗-55.15NPRR2i,t-1-0.2195∗∗∗-5.76-0.0182-0.23SIZEi,t1665816658LEVi,t0.58380.3328BIG4i,t1207.11432.20FIRSTi,t0.00000.0000

控制变量系数的符号与理论预期基本相同。研究结果发现(见表4),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应计盈余管理之间呈正U型关系,而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呈倒U型关系。基于此,本文对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进行进一步分析。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具有反向替代关系。当应计盈余管理成本增加时,应计盈余管理减少,真实盈余管理增加。当真实盈余管理成本增加时,真实盈余管理减少,应计盈余管理增加(龚启辉等,2015)[22]。表5中滞后一期沉淀性冗余资源(PRRit-1)与应计盈余管理(DAit)和真实盈余管理(REMit)的关系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五、研究结论与意义

本文选取我国2008—2017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冗余资源和盈余管理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1)滞后一期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存在非线性关系;(2)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与应计盈余管理呈正U型关系,与真实盈余管理呈倒U型关系;(3)沉淀性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无显著性关系。

本研究对于企业冗余资源配置和盈余管理都有重要指导作用:首先,企业不应盲目地消除非沉淀性冗余资源,因为过低的非沉淀性冗余资源会加剧盈余管理。其次,非沉淀性冗余资源的持有量应有一个理想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企业盈余管理程度最低。最后,企业要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冗余资源管理,如保持合适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数量,计提适当比例的风险准备金(周国强等,2018)[23]

本研究意义:(1)发现冗余资源有一个合理的持有量,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供理论依据。(2)冗余资源通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作用于盈余管理,企业绩效是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之间的重要中介变量。以“冗余资源→企业绩效→盈余管理”的逻辑,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冗余资源和盈余管理关系的黑箱。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以往研究成果表明,经营状况好坏是影响企业冗余资源的重要因素之一,经营状况不同的企业盈余管理动机存在差异,进而影响冗余资源与盈余管理的关系。以后的研究将分“经营状况良好”和“经营状况不良”两种情况,进一步研究企业冗余资源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参考文献:

[1]于晓宇,陈颖颖,蔺楠,等.冗余资源、创业拼凑和企业绩效 [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9(4):52-62,147.

[2]刘蓓.低流动性冗余资源、两职合一与创新绩效 [J].财会通讯,2018(36):104-107.

[3]Dechow P M,Sloan R G,Hutton A P.Detecting earnings management [J].The Accounting Review,1994,70(2):99-101.

[4]艾林,曹国华.商业银行盈余管理与经营绩效 [J].管理世界,2013(11):174-175.

[5] 程书强,杨娜.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存在的可能性及实施途径分析 [J].管理世界,2010(12):178-179.

[6]Klein A.Audit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and earnings management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0,33(3):375-400.

[7]李强,朱倩玉.组织冗余、股权结构与双元创新投资 [J].会计之友,2019(9):38-44.

[8]廖中举,黄超,姚春序.组织资源冗余概念、测量、成因与作用 [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6,38(10):49-59.

[9]张庆垒,施建军,刘春林.技术多元化、冗余资源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 [J].科研管理,2015,36(11):21-28.

[10]蒋春燕,赵曙明.组织冗余与绩效的关系:中国上市公司的时间序列实证研究 [J].管理世界,2004(5):108-115.

[11]陈家淳.冗余资源与企业创新投入 [J].财会通讯,2018(33):66-70.

[12]杨恩惠.会计估计变更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 [J].现代经济信息,2019(9):292.

[13]Roychowdhury S.Earnings management through real activities manipulation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6,42(3):335-370.

[14]黄梅,夏新平.操纵性应计利润模型检测盈余管理能力的实证分析 [J].南开管理评论,2009,12(5):136-143.

[15]李芳,刘新民.盈余管理计量模型的改进 [J].财会月刊,2019(6):63-67.

[16]陈国辉,关旭,王军法.企业社会责任能抑制盈余管理吗——基于应规披露与自愿披露的经验研究 [J].会计研究,2018(3)19-26.

[17]Bartov E,Gul F A,Tsui J S L.Discretionary-accruals models and audit qualification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4,30(3):421-452.

[18]Deangelo L E.Auditor size and audit qualit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6,3(3):183-199.

[19]Wong T J.Corporate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the informativeness of accounting earnings in East Asia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2,33(3):401-425.

[20]Koh P S.Institutional investor type,earnings management and benchmark beaters [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2007,26(3):290-299.

[21]Biddle G,Hilary G,Verdi R.How does financial reporting quality relate to investment efficiency? [J].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2009,48(2/3):112-131.

[22]龚启辉,吴联生,王亚平.两类盈余管理之间的部分替代 [J].经济研究,2015,50(6):175-188,192.

[23]周国强,杨书阅.中小企业资源冗余与财务绩效的交互跨期影响 [J].财会月刊,2018(12):9-14.

Empirical study on redundant resour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of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LIN Ming, YIN Zong-che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

Abstract A-share listed compan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17 a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discov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dundant resour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when other conditions remain unchanged, there is a significant non-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non-sunk redundant resources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accrued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a positive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non-sunk redundant resources;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non-sunk redundant resources; and there is no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sunk redundant resources; and there is a reverse substitu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accrued earnings management and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Key words listed company; earnings management; redundant resource; U-type; inverted U-type; reverse substitution

收稿日期 2019-04-29

基金项目 全国统计学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8LZ12)。

作者简介 林 明(1993-),男,安徽金寨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会计学理论及方法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19-09-25 16∶44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90925.1539.010.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9.06.09

中图分类号: F 27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19)06-0544-07

(责任编辑:张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