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幸福观与人的全面发展】

习近平幸福观及其对青年成长的意义*

樊跃发, 田秀芬

(太原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太原 030024)

摘 要: 习近平幸福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目标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的幸福观,是以个人的、社会的和生态的全面进步为主旨的幸福观,是以新的发展理念解决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幸福观,是借鉴各国人类文明、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幸福观。弘扬习近平幸福观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对新时代青年成长具有积极意义。

关 键 词: 习近平幸福观; 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以人民为中心; 为人民谋幸福;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习近平幸福观的渊源及内涵

1. 习近平幸福观的理论渊源

习近平幸福观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吸取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思想产生的,深刻把握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并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1) 继承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创造和享受幸福生活的主体。要想使人类获得幸福生活,需满足人类的需求[1]。马克思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两种。习近平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青年时的习近平喜欢读马列原著,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中利用闲暇时间学习马列主义,在清华读研期间研学马列主义,提升了自身修养。工作后习近平始终将人民放在心里,始终想着为人民谋幸福,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2]

(2) 传承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幸福观。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自1921年成立以来,党始终将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斗争,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3];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给人民创造了富裕的幸福生活[4];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都致力于使人民生活更加幸福。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5],致力于继续为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3) 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基因。习近平幸福观不仅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党的历代领导集体的幸福观,而且汲取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幸福的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为习近平幸福观提供了深厚底蕴。习近平幸福观充分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思想,其幸福观着眼于全国人民的幸福,而不是某个人的幸福。

2. 幸福观的相关概念

从古至今,人民对幸福概念的理解多种多样。例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但关于什么是幸福,人们就有争论;一般人的意见和爱智慧者的意见就不一样了。因为一般人把它等同于明显的可见的东西,如快乐、财富或荣誉。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的看法,甚至不同人在同一时间把它说成不同的东西:在生病时说它是健康;在穷困时说它是财富;在感到自己无知时,对那些提出自己无法理解的宏论的人无比崇拜。”[6]在他看来,幸福与个人的生活及生活体验相关。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是这样说幸福的:“也有一些僭越的概念,例如幸福、命运,它们凭借几乎普遍的宽容和流行,但毕竟有时需要回答quidiuris(有何权利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就陷入不小的麻烦,因为人们无论是从经验出发还是从理性出发都举不出清晰的合法的根据来澄清使用这些概念的权限。”[7]康德指出,幸福概念就是幸福本身,并不是存在某种直接的经验,幸福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性的概念。由此可见,幸福的概念可以在人的实践活动及其超越性意义、人与世界的否定统一关系三重维度上理解。

幸福观主要是指人们对幸福定义的理解,通俗地讲就是对“幸福是什么”的回答。人们对幸福的理解既是理性的、抽象的,也是感性的、具体的,所以幸福观不可被量化,也不可被实证。有学者认为:“‘幸福观’是个人对‘什么是美好人生’的理解,并且在其中包含与此相关的信念、价值、态度以及行为意向。”可见,人民的幸福观不是对事实的简单复制和描述,而是比较深层次的概念。

3. 习近平幸福观的内涵

(1)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首先,人类个体是社会的一部分,我国人民追求自身幸福是本能的选择,但不能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忽略人民的整体幸福,那样就会陷入个人主义自私的幸福中。人类自身幸福需要依靠社会来获得,因此在追求自身幸福的过程中应牢记集体幸福,将人民的幸福放在首位。习近平幸福观致力于实现人民的幸福。他指出党的初心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在此基础上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203次提到“人民”二字。其次,习近平将人类自身的幸福看作推进实现中国梦的动力,在其内涵中将人民幸福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提并论,突出实现人类自身幸福在中国梦中的重要地位,指出全体人民过上更加美好、富裕的生活是人类自身幸福感最根本的体现。习近平阐释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8]再次,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目标就是实现人民的幸福。“我国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8]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政治建设取得新成就,文化事业不断进步,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绿色健康发展是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基础。

(2) 奋斗本身是一种幸福。首先,奋斗是幸福的源泉。任何一件事的成功都源于奋斗,人只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懒惰者将会被历史抛弃,社会只会铭记坚定者、前进者、奋斗者。奋斗是推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是通往人民幸福生活的桥梁。通过努力奋斗获得的幸福,不仅仅是物质和感官上的幸福,而且是一种更高层次更有价值的人生追求。我国从一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发展中国家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成就,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奋斗取得的成果。其次,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党的十九大宣布中国进入新时代,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增强人民幸福感的新时代。作为新时代的主人,每个人都应努力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断奋斗。

(3) 劳动是实现幸福的途径。一是习近平认为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幸福并不是凭空而来的,所有的幸福都来源于劳动、来源于创造。劳动营造了个体幸福和社会幸福的氛围,使个体幸福与社会幸福相统一,社会幸福的同时个体必然幸福,个体幸福的获得也离不开社会幸福。二是习近平认为劳动使人类文明不断进步,是人类幸福的本质,是通往幸福之路的根本。他强调劳动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所有劳动者只有刻苦学习、掌握真正技术,才能在劳动中创造价值,感受到劳动带来的幸福。

二、习近平幸福观的基本特征

1. 人民性

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民为主体的,是站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民幸福观,其根本立场是为我国人民服务。人民既是幸福的创造者,又是幸福的享受者。习近平强调,我们不仅要为人民服务,而且还要学会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激发他们的创造性,为实现人民的幸福生活作好充分准备。习近平这样强调人民的幸福:“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正所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8]为此,他向全党提出严格要求:“全党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使我们党始终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8]享受幸福的主体是全国人民,党应该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的人才都聚集起来,为人民的幸福出谋划策。习近平幸福观是着眼于全体人民的幸福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幸福观,代表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进步潮流和前进方向。他要求全党紧紧团结和依靠人民,在改革开放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不断满足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断丰富幸福的内涵,提升幸福的标准,努力为人民谋幸福。

2. 整体性

习近平幸福观是以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目标的整体幸福观。社会的全面发展是指我国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得到“五位一体”全方位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在实现人民幸福的过程中,“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缺少,否则将影响人民幸福生活的实现。例如,过去存在强调物质、政治、精神和社会文明建设而忽略生态文明建设的现象,使雾霾、沙尘暴、白色垃圾等生态环境问题成为实现人类幸福道路上的阻碍。习近平指出,应在“五位一体”基础上满足人民的幸福需求,进一步解决好我国主要矛盾,从而推动我国人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可见,“五位一体”互相联系,一个都不能少,少了、忽略了就会出现不平衡问题,就不能全面实现人民的幸福。

3. 实践性

习近平幸福观是以解决新时代中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重要考量的具有实践性的幸福观。习近平幸福观源于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国人民勤奋工作创造美好生活的伟大实践是其思想源泉。习近平总结过去的经验,站在国家、民族和人民的立场上,着眼现在的生活格局,反复思考和实践,坚持以人民获得美好生活为目标,把实践与人民幸福联系起来。他强调人民群众既是幸福的创造者又是幸福的享受者,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努力工作不断丰富人民幸福生活,取得了许多重大成就。例如:目前我国GDP稳居世界第二,为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党的十八大提出精准扶贫政策,截至2018年12月8日我国农村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中国奇迹等。这些成就提升了人民的幸福生活体验,增进了人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信心。通过国家的不断努力和人民的发展实践,我国全部脱贫并实现中国梦未来可期。

三、习近平幸福观对当代青年的启示

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断追求的目标,尤其是对当代青年来说,如何实现幸福是非常重要的。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当代青年享受幸福美满的生活,持有正确的幸福观,就会对祖国的历史文化倍感自豪,就会自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担当民族复兴伟业。

1. 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青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9],而幸福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明确了幸福人生的奋斗方向。青年应为追求幸福人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幸福的获得是在各个方面得到满足,但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诱惑使青年迷失方向,因而最为关键的是坚持正确的幸福观以选择正确的方向。习近平2018年5月2日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提出:“广大青年要培养奋斗精神,做到理想坚定,信念执着,不怕困难,勇于开拓,顽强拼搏,永不气馁。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10]只有坚持理想信念,立鸿鹄志,坚定正确的幸福观,才能最终实现青年们想要的幸福。正确的幸福观与正确的利益观密切相关,青年在义与利发生冲突时应及时维护社会和国家大义,放弃个人小利——以小利而就大义,是为“德”为“智”;而以大义而就小利,是为“盗”为“逆”。

2. 自觉学习,练就本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青年是国家的接班人,应不断提高学习意识,将学习放在首要位置。知识是青年走向成功的基础,也是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支撑。青年在学生阶段一定要把理论知识学扎实,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幸福。一是要学习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理论知识,将读书看作人生必修课,慢慢变为一种生活习惯,从少到多、从浅到深。青年还要学会思考,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用所学知识充分地认识改造自然,用所学知识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二是要向身边人学习,自觉到基层、生产一线学习,让自己增长才干为社会作贡献,在各种社会活动中锻炼自己,从而使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在实践锻炼中获得幸福感。

3.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

幸福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幸福不是空谈,而是实际行动。青年不仅要自觉学习,还应投身于社会实践中,奉献社会,在实践与奉献中充分实现自身的价值。应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做到知行合一,而不是仅仅装在头脑中,正所谓“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10]。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是青年成长发展的根本途径,只有在为国家、社会和他人的奉献中,才能使青年获得更大的幸福感。广大青年特别是共产党员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深刻道理,不怕苦、不怕累地积极为人民服务,从实践中得到收获;通过自己的实践来实现美好生活,从而获得充实的幸福感。

4. 敢于担当,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最伟大的实践。当代青年作为新时代的主力军,必须肩负起复兴大任,从中获得幸福。新时代的青年要将眼光放长远,敢于和乐于在吃苦中追求幸福。当代青年们要用全面的、发展的眼光看待遇到的问题,以自信、积极、勇敢的态度为自身赢得提升空间,为国家和民族的前进赢得未来。“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8]当代青年要乘新时代东风,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使命担当,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陈英.人生幸福论 [J].求实,2017(7):11-12.

[2] 靳津.习近平幸福观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9:13.

[3]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新华通讯社.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 [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3:5.

[4] 于志强.一切为了人民富裕幸福——论邓小平的富民思想 [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1994(4):12-14.

[5]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江泽民文选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

[6] 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 [M].廖申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22.

[7]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M].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36.

[8]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EB/OL].[2017-10-28].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

[9] 齐小学.十八大以来习近平青年工作思想及其意义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78-283.

[10] 新华网.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单行本出版 [EB/OL].[2018-05-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5/07/c_1122796057.htm.

Xi Jinping concept of happiness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growth of youth

FAN Yue-fa, TIAN Xiu-fen

(School of Marxism, Taiyu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 Xi Jinping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Xi Jinping Thought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its core goal is to let the people live a happy and beautiful life. Xi Jinping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focuses on the people and seeking happiness for the people, a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takes the overall progress of individual, society and ecology as the main purport, a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solves the unbalanced and inadequate development in China with a new developing concept, and a concept of happiness that draws lessons from human civilization in other countries and concentrat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To carry forward Xi Jinping concept of happiness is an important way of realizing the Chinese Dream, and has positive significance on the growth of young people in the New Era.

Key words Xi Jinping concept of happiness; New Era;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people orientation; seeking happiness for people; Human Destiny Community

收稿日期 2019-07-01

基金项目 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19B272)。

作者简介 樊跃发(1964-),男,山西山阴人,教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田秀芬(1994-),女,山西太谷人,硕士生,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等方面的研究 。

* 本文已于2019-11-07 10∶47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91107.0951.014.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0.01.11

中图分类号: A 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0)01-0070-04

(责任编辑:郭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