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与反思*

依 有

(辽宁中医药大学 发展研究中心, 沈阳 110847)

摘 要: 通过对美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的分析,探析中美高校管理体制和运行方式的特点及差异,在微观层面比较中美高校在教师聘任考核、教学管理、科研管理、跨学科发展、学生管理、研究生教育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和做法,分析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深化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关 键 词: 管理体制; 管理体系; 教学管理; 科研管理; 学生管理; 研究生教育; 办学经费

美国高等教育在世界上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主要是美国具有经济、科技和军事上的优势[1]。中国正处于复兴发展的关键时期,高等教育也正迎来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期。探析美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若干具体问题,分析中国高等教育的现状,反思我们在自身发展中的一些管理方式和做法,改革高等教育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对于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推进国家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中美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美国第一所大学于1636年在马萨诸塞洲的查尔斯河畔首建,这就是哈佛学院,1780年升格为哈佛大学[2]。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史经过了五个关键的阶段,而其中关键的有三:一是1862年的莫里尔法令有一个《赠地法案》,通过赠送一部分土地给大学,建立了一批州立大学[3];同时《法案》还允许大学将这些土地变卖,用卖地之资作为学校经费。二是20世纪初,大学开始摆脱私人利益集团和宗教利益的控制,转向追求知识,满足社会经济和技术发展的需要。三是二战后积极发展以退伍军人为主要对象的大众化教育,促进了一大批社区学院的建立,奠定了美国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基础。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是按照公立、私立和非盈利来划分类别的。美国的公立大学主要由州政府管理,私立大学由公司或基金会管理[4]。公立大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学生大多都会选择公立大学就读。但私立大学更注重品牌,美国最好的大学大多是私立大学,其规模不大、学费高,如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斯坦福等。美国全国公私立院校总数为4 197所,其中:四年制的公立学校628所,两年制的公立学校1 085所;拥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500多所,拥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大学700多所,拥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约600所。社区学院或两年制专科学院有2 000多所[5],是美国普及高等教育的基础。美国高等教育的数量和规模远远超过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也是全球拥有外国留学生人数最多的国家。美国的高等教育具有多样化、个性化、社会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典型特征。

美国公立大学与私立大学的主要区别在于与政府的关系不同、办学资金的来源渠道不同。公立学校是政府出资办学,而私立大学不能得到政府补贴。所以,私立大学的费用很高,这也是私立大学必须办出品牌和特色的重要原因。但现在公立大学学费也越来越高,因为政府的补贴越来越少。在学校管理方面,私立大学更为灵活,注重效率和效益,公立大学则受当地政府和议会牵制比较多。

中国高等教育主要是起步于新中国成立以后,停滞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发展于改革开放的四十年间。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普通高校2 663所(含独立学院265所),高等教育在学学生达到3 833万人。高等教育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特别是在2000年以后,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发展环节:一是全国几百所高校通过老校园土地置换或政府直接划拨土地方式建设了新的校园,使得高等学校面貌一新,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扩大了办学规模,这在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上是空前的;二是以大学的独立学院为依托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既吸纳了社会资金办学,又发挥了国有高校的办学优势。为此,中国高等教育能够从精英教育阶段快速进入了大众化阶段,我们用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美国需要上百年的时间完成的事情,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为中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中国高等教育的办学规模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办学条件和环境也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高等教育整体的学科建设水平发展得还很不平衡,世界一流的学科还很少,办学质量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高等学校的管理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民办高校的管理还不够规范,办学经费的来源还不够稳定;在许多地区,各类高校还是处于“山多峰少”的状态,高校的数量很多,但高水平的大学很少,所以,中国的高等教育在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方面绝不可以急功近利,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式应当适时地转移到学校的内涵发展上,尤其是需要在管理体制和管理模式的微观层面上下功夫,这是我们需要反思的一个重点。

二、中美高校的教师和学生管理

美国大学的内部管理主要分为两部分,即学术管理和非学术管理(事务管理)。管理的主要特点是校、院、系各自的权力重点不同,学术管理主要在系里,而且重点是教学和科研方面,其具体工作方式是通过教授委员会来决定系一级的相关政策,组织具体的教学和科研过程。院系的日常工作主要是由行政秘书完成的。

1. 教师的聘任

美国高校教师的聘任一般是采取短期合同制与教授终身聘用相结合的聘任制度[6]。教师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即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统称faculty。许多高水平的大学规定,助理教授如果6年以内达不到副教授的职位就要离开,或者不给加薪。如果教师中有了空位,法律要求学校要刊登启事向全国公开招聘。竞聘人员一般应具有博士学位,可以自己申请,也可以由相关人员推荐[7]

2. 教师的工作量

美国高校教师的工作任务一般分为三个部分:教学、科研和服务工作[8]。教学任务一般要求每个学年讲授3门课程,科研任务重的教授每学期也必须至少承担一门课的教学任务。科研任务也有论文和项目的要求。服务工作主要是一些与教学科研相关的建设性工作,没有具体的规定,但要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的一个方面。

3. 教师的考核

美国许多大学规定教师在同一职位达到一定年限“非升即走”。所以,对于教师日常教学的考核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教师应当完成的基本工作量,主要是承担课程的门数和学分;二是由学生完成的课堂测评结果,这个评定是随课堂进行的,内容很详细;三是由院系指定的教师听课后给出的评价结果;四是每个春季学期,每位教师都要提交自己的学术、教学情况以及科研负责人的评价。综合上述四个方面,学校对教师作出续聘与否、工作质量是否优秀和是否加薪的决定。美国大学教师的工资一般只发放9个月,其余3个月靠自己的科研来获得[9]。行政人员领取12个月的工资,这就要求他们全力投入工作,而且规定其不能从自己的科研项目中获得工资,因为学校已经给付工资了。

4. 学生的教育和管理

美国大学十分重视学生的责任、诚信和道德教育。密歇根大学提出,大学的使命就是致力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要通过各种渠道、项目和服务,帮助学生成长和接受责任、诚信和道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世界[10]。为此,学校开设了各种相关的课程,学生也会自发组织政治性的、宗教性的、学术性的、文化艺术性的社团。

社会实践活动也是美国大学进行道德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十分注意发挥学生社区的作用,一般在学院都设有学生事务办公室,由专人负责本单位注册学生的事务。同时,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学生的道德与非道德问题由他们自己来评判,使学生形成批判性的思维。学生中有自己的治理组织,学校也有心理咨询和服务(counseling and psychological services,CAPS)机构,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和冲突问题。

5. 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在美国的大学是一个重要问题。美国一般大学的就业率都在80%以上,密歇根大学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11]。美国大学一般都设有就业指导机构,各个学院有专门的就业指导教师,定期收集就业信息,组织企业到学校召开选择见面会。学生经过认真准备同用人单位交流各自的信息,如果双方有意向则可以进行深入了解和协商。学校也会定期举办有关就业方面的讲座或报告,学生可以自己选择感兴趣的参加。学校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非常具体,包括如何写个人简介,如何向用人单位推荐自己,如何开始谈话,如何结束谈话等。也有的学校会请用人单位到学校给学生进行现场讲解。同时,学校还为学生推荐校友,通过校友介绍选择合适的工作。学校会安排学生在学业的最后一年到企业和单位实习,时间最少为4周,对于学生的就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高等学校主体实行的是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教师也是按照事业编制人员的模式管理,教师的晋升主要是走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的路径。所以,教师如果没有违法违纪,基本上都是保留事业编制,这就导致了教师队伍整体流动性比较差。对于教师的日常考核,也主要从教学工作量和科研成果方面进行,社会服务方面的考核不是很严格。教师的这种管理体制和模式,使得教师队伍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年轻的拔尖教师不容易脱颖而出。特别是在对教师的考核上,注重科研成果、轻视教学效果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得相当一部分教师忽视了教学研究,影响了学校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高校的学生管理和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两个:一个是体制上的,“进了大学门,就是大学人”“大学好混”的观念在大学生中具有普遍性;二是机制上的,教育方式是“宏观多,微观少”,看起来很多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但具体到学生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上,效果却不是很明显。包括学生的就业指导,形式很多,但缺乏对学生的个体指导。所以,中国的高校教育和管理需要在微观层面下更多的功夫,需要更扎扎实实的工作。

三、中美高校的教学管理体系和模式

美国大学的教学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管理体制上,建立了以教务长为核心的学术领导和管理系统。这样做的原因是学校的主要资金均用于学术事务,经费有效分给各个学院,以确保教学的主要地位,各个学院也直接向教务长报告工作。管理内容上,体现在教学计划的弹性方面。美国大学没有统一的教学计划,由各学院根据各自学科专业的特点具体制定。总的来讲,教学计划都是由各类必修课、限选课和任选课组成的,灵活性比较大,弹性也比较大,适合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大学的教学计划主要分三类:一是适合于低年级学生必修的核心课程计划;二是适合于高年级学生需要主修的专业课程计划;三是适合于其他学生的任选课程计划。核心课程计划包括人文社科课程,也包括自然科学和基础科学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和学分。美国大学比较重视教学大纲在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为重要的教学文件,每年都要备案,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基本依据,对于学生的课程学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教学大纲包括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方法、教学重点和考核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等。教师要严格遵循教学大纲的要求,特别是要确保教学时间的安排。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不能执行教学大纲的要求,就会影响其考核结果。

考试仍然是美国大学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手段,一般在学习的每个阶段都要组织不同的考试。考试的方法多种多样,既有当堂的闭卷考试,又有开卷考试和撰写论文。学生的考试成绩结合平时考试综合评定,而不是通过一次期末考试确定,期末成绩一般只占30%左右。教师有责任将考试结果通过各种方式反馈给学生,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考试结果能够影响学生对其他课程的选择,影响学生的评优甚至个人贷款信誉,因此学生对自己的考试结果十分重视。

对于教学质量的监测和管理,美国大学的主要做法有两个:一是大学有一套专门的学生评价表,由学生当堂对教师教学情况打分。二是组织教师听课打分评价。课程的教学评价表既包括对教师教学态度的评价,也包括对教师教学过程评价,如教师上课的责任心如何,教学方法是否得当,能否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能否与学生开展教学互动等。评价结果均计入教师考核档案中,作为其聘任、晋升职位的重要依据。学校也根据对教师的课程评价调整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形成了一套严格的教学管理模式和体系,而且不同类型的高校也具有不同的特色。但我们在教学的考试方式上,缺乏学生对于教学过程的参与和评价,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和做法。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通过期末考试“定终身”的做法还普遍存在,所以,导致许多学生存在“平时不努力学习,期末拼命学”的现象。落实严格的教学管理体系需要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我们需要在微观层面强化教育和管理,进一步提高高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四、中美高校的科研经费来源和管理

美国的科学研究中心主要设在大学,大学是获得科研经费的主要机构。这种经费是通过组织团队申请以竞争的方式来争取的,因此数额在各个大学之间差别也很大,如密歇根大学各个学科领域研究都很强,每年的研究经费接近10亿美元。学校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于联邦政府,占73.5%,也有一部分来自当地政府、企业和相关组织。一般而言,美国大学都十分重视科研成果的转化,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与企业的联系。实际上,大学的科研管理部门就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部门,配备有专门的熟悉法律、市场、技术和营销的人员,能够将最好的科研成果及时推广出去,使科研人员节省时间并获得相应回报,充分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美国的企业界接受科技成果的能力强,因而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高。而美国高校的科研力量及对接企业和市场的能力很强,特别是科研创新能力。

美国高校对科研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很严格,一般都建立了严格的科研政策和经费制度,由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责任。联邦政府和企业的大部分研究经费包括研究人员9个月的工资。无论研究经费有多少,超过了规定的工资收入部分就不能再以任何理由分配。就是说,工资是在科研的直接成本中,招聘的研究人员和留学生的工资属于人员的工资成本。密歇根大学允许教师有3%工资列入间接成本,以解决科研中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我国高校在承担国家和地方的重大科研任务和项目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国家科研力量的主力军,这是中国高等教育的优势。但是,我们有两个方面需要反思:一是高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不够强,许多科技成果获奖了、结题了,也就“束之高阁”了;二是纵向科研项目经费一般不包括劳务成本,使许多科研项目的劳务支出没有出处,这样就限制和影响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应当给高校教师科技成果转化更多的自主权,减少对科技成果和科研经费支出的政策性束缚,使社会和企业能够更快地接受教师的科技成果,使科研人员能够得到经济上的回报,以加快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这是当前和今后高校科研上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五、中美高校的跨学科发展

美国大学给教师们提供了跨学科发展的有利条件:将各领域优秀人才组合起来并给予支持,放手让他们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为他们提供一切为争取成功所需要的时间、资金和自由。跨学科主要以研究方面为主,没有跨学科的研究,就很难产生新的学科方向和优势,很难有大的突破。所以,美国大学会鼓励教师在相关领域获得学位,扩大自己的知识领域,同时鼓励教师在不同的学院兼职并得到相应的工资。此外,学校还会组织建立跨学科的项目,鼓励不同学科之间开展有效合作;要求主要的研究人员精通相关的学科,学科研究具有创新性和可持续性;在教学中,学校也会根据实际调整合并许多课程。大学通过跨学科的实践形成了新的学科方向,改善了教学方法和相关的课程,整合了学校的相关资源,使许多教师开拓了新的研究和教学领域,提高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

中国高等教育在跨学科方面已经迈出了很大的步伐,包括高校普遍实行的专业大类招生、高校协作联盟等。特别是承担的国家重大课题和项目,一般都是多所高校、多个学科的合作。今后需要在管理上,进一步细化相关政策,把跨学科发展纳入学校发展的统一规划,纳入对教师的考核和奖励,纳入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要鼓励教师拥有多个学位和参加培训学习,不断开拓新的学科领域;要鼓励教师在学校内不同的院系之间兼职兼课,拓宽合作范围;要鼓励教师定期举办学术报告和讲座,提高学术氛围。在总的前提下,特别是强化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使跨学科的发展更接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扩大高等教育发展的视野,不断提高办学水平。

六、中美高校的研究生教育和管理

美国大学的研究生教育不是由国家统一授予学位,而是由各个大学自主授予学位。美国大学之间有研究生教育和管理的协作组织,由其开展大学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一般每年召开两次会议。

大学研究生院主要负责研究生的招收和学位管理工作,定期审查和评估研究生项目,以保证质量,制定共同的政策和标准,保证教育的公平。在研究生管理方面,研究生院支持学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经常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求,定期举办针对研究生的各种讲座,比如如何选择比较好的论文指导老师以及学生个人的生活、时间利用等。研究生院为保证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往往采取各种鼓励和奖励政策,做好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以提高研究生的素质。在研究生教育中,学校设有专门资金,以支持学生的学习和教授的研究。比如,鼓励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如果其论文被国际会议录用,学校将为学生提供相关的经费。

在美国的大学里,往往一个学科招收研究生的规模与获得的科研课题经费成正比。研究生培养经费的50%以上来自政府,这样就从根本上保证了研究生教育和科学研究的一体性。很多研究生在入学后就直接参加到教授的科研组织梯队中,直接接触最前沿的、最实际的研究课题。这样就把研究生的课程学习真正地和实际研究课题结合起来,提高了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

美国高校的教授一般都有一定的科研经费,培养研究生的教育经费充足、资源丰富,能够负担得起研究生担任教学助手或研究助手的费用。近年美国高校将以前直接给研究生提供资助更改为资助高校教授的科研项目,在教授科研项目中担任一定任务的研究生则可以从教授的课题经费中获得一定的报酬,这样研究生就能够抛开经济顾虑,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研究课题之中。所以,在美国教师指导研究生主要取决于研究经费,有项目、有经费一般都可以指导研究生。

近年来,中国研究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很快,截止到2018年底,全国共有824所大学招收研究生,规模达到85万人,这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基础,也是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人才的关键。但是,规模的发展带来的问题是研究生导师队伍的不足,部分高校研究生导师队伍的质量和数量,满足不了研究生规模发展的需要,部分教授招收的研究生多而研究经费不足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单纯为教授打工的现象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所以,高校应当把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的建设提到重要日程上,加大投入,强化管理。对于研究生的研究课题和方向,既要面向本学科领域的前沿,也要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难点和热点;既要延续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也要有拓宽的领域和创新,使研究生教育具有世界眼光、中国特色和高等教育的特点,适应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适应提高高等教育办学质量的要求。

七、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中国的启示

美国的高等教育体系已基本形成,且具有一定的活力。美国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和科学技术的前沿化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美国高等教育也面临新的挑战。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从政府中获得的经费逐渐减少,学校的支出却越来越多,办学成本不断增加,筹措资金成为学校的首要问题。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吸引捐款,经营学校的资产,实施学分成本机制,减少一些不适合的专业等。随着经济全球化,美国企业将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移至国外,企业管理国际化,学校鼓励学生在大学期间学习不同国家的文化以开拓视野,鼓励学生到国外学习、实习,加强国家交流与合作。鉴于美国主导世界高科技的地位,其对于空间科学、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等学科有着广泛的需求,高等教育的跨学科需求越来越大。许多一流大学均将生命科学、空间科学、能源等作为下一轮竞争的重点,加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力度,鼓励不同的学科和专业实行跨学科的合作,积极试办新的专业。随着高校竞争日趋激烈,美国的大学更加重视本科教育质量,从师资队伍、课程设置、办学条件等方面进行调整,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合作精神。随着社会发展和变化的加快,学校扩大同企业的合作,根据企业的需要开展合作研究,为企业培养人才,组织技术成果的转让等。随着办学成本的增加,学校开始调整内部治理结构,进一步合理配置学校的办学资源,提高行政效率。

总的来讲,随着世界政治、经济、科技和社会生活的变化,美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也正处在进行战略调整的过程中。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前提下,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是世界性的、共性的。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美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当今世界,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中国的高等教育比较和借鉴美国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反思和深化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的改革,在借鉴中寻找机遇,在比较中抓住机遇,在反思中成就机遇,就能把机遇变成现实,让现实成就未来,就能够实现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弯道超车”,实现高等教育的超常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高等教育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张伟远,王晓霞,谢青松.开放大学办学模式和质量保证机制的国际比较 [J].中国远程教育,2018(9):22-28,52,79.

[2] 于珈懿,李云鹏.美国高等教育法治化进程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当代教育科学,2019(6):82-86.

[3] 王志.美国高等教育中的“国际”视野:一项观念演变研究 [D].长春:吉林大学,2019.

[4] 符琼霖.美国现代大学荣誉教育发展演变的制度逻辑——基于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视角 [J].教育学报,2019,15(3):76-83.

[5] 卓泽林.美国旧金山湾区高等教育整合动因及路径 [J].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7(2):29-36.

[6] 李欣欣.美国高校一流教育学学科建设与镜鉴 [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9.

[7] 李松丽.道德示范·技术理性·反思实践:20世纪以来美国教师教育转型发展研究 [D].保定:河北大学,2019.

[8] 张媛媛.美国一流大学经费支出结构及启示 [D].烟台:鲁东大学,2019.

[9] 韩梦洁.美国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历史变迁、现实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J].高等教育研究,2019,40(2):95-102.

[10] 朱雪琴.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历程简述 [J].科教导刊(下旬),2018(9):7-8.

[11] 侯宇飞,赵旭.英美两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对比研究 [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3(21):169-170.

Comparison and reflection on management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United States

YI You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enyang 110847, 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n basic situ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 characteristics are probed and analyzed of management system and operation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Specific issues and practices are compared on aspects of teacher hiring and assessment, teaching management, scientific research management, student management, post graduate edu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etc.from micro-perspectives. The challenges facing the higher education are found and the developing trend is predicted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Key words management system; management structure; teaching management; research management; student management; postgraduate education; university financing

收稿日期 2019-07-25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2019lslktyb-026)。

作者简介 依 有(1983-),男,辽宁沈阳人,硕士生,主要从事比较高等教育等方面的研究。

* 本文已于2019-12-11 11∶28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91211.1103.002.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0.01.15

中图分类号: C 93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0)01-0091-06

(责任编辑:张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