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时代价值

陈春燕

(湖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长沙 410006)

摘 要: 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以及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是当前中国共产党制定一切大政方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于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

关 键 词: 以人民为中心; 唯物史观; 主体地位; 时代价值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一词共出现203次。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并将其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是他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他对人民主体地位精准把握和深刻认识的结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提出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在党的十八大被初步提出并逐渐发展起来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会议中深刻阐释了其核心价值理念。在2012年11月15日召开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的奋斗目标,而中国梦的实现也需要人民群众的帮助,这已经很明确地表达了“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内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中,习近平正式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3],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上升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这是继党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和人民至上的群众观之后,在执政方式上的又一次重大突破,最终形成的完整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体系,成为各级党员干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

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内涵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阐明了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为人民主体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符合历史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新时期思想的核心理念[4]。这一思想的基本内涵就是坚持人民立场,具体表现为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依靠人民群众来发展以及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果实。

首先,要始终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人翁地位[5]。我们党从成立之初就始终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着密切联系,并将人民立场作为党的宗旨[6]。因此,党做的所有努力和一切工作都是本着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目的,将人民作为发展的主体[7],积极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生活。同时,我党也明确了发展的根本方向,即坚持把人的愿望和要求作为发展的根本方向和前进目标,坚持把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终极目的[8]。因为一个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给人民提供舒适的生存条件和良好的发展环境,使人民能够生活得更好、更幸福,而发展的终极意义便是能够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切切实实的利益。如若人民没能从发展中获得满足感,那这个发展便没有充分发挥其该有的作用,也没有实现其该有的价值和意义,可持续发展也将无法进行下去。因此,增加人民幸福感、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一切工作的源动力。此外,坚持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还需要心系广大人民群众,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实实在在地了解广大人民的实际诉求,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各项难题,做到让人民群众放心生活、安心工作,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关心和重视,从而更努力地实现自身价值。

其次,依靠人民群众来获得发展[9]。人民群众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的基本内容。人民群众是智慧产生的源泉,也是历史前进和变革的推动力量。自古以来,人心向背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始终占据社会群体的绝大多数,在某种程度上,他们在历史进步和发展的程度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就必须依靠这些中坚力量去实现历史伟业。我国现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就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响应和支持。然而,要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必须在坚持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发挥其首创精神,将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集中起来。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要善于从人民群众中获取经验、汲取知识,放低姿态、虚心地向人民群众请教,认真向他们学习并广泛接受其建设性建议和意见[10]。同时,要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向人民公开一切举措,让人民知晓,让人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从而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加支持和拥护党的领导[11]

最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各项成果。广大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和依靠力量,是一切智慧产生的源泉,毫无疑问,广大人民群众必然也是一切发展成果的享有者。一切发展的出发点和立足点都是为了社会能够不断进步,广大人民群众能够物质富裕、精神满足,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与以往相比,人民群众现今的生活条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这一切都归功于党的好政策。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力于改善和保障民生,特别注重机会公平、教育公平,在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方面也都作出了全面论述和部署,带领着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当然,现阶段要实现共同富裕还需加大力度,要让每一个人都过上理想生活还需不断努力。如果每个人都能为发展出谋划策、贡献自身力量,那么,他也必然可以从中享受到实实在在的成果。

三、“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现实意义

1. 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历史实践证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我们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重大成果必不可少的因素。近代中国经历了诸多磨难,我党从成立之日就坚持群众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树立了军民一家亲的良好典范。正是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党才能逐渐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才能克服无数的艰难险阻;正是由于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支援,红军才能够取得历次反“围剿”的胜利;也正是由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援和广泛参与,我们才能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在淮海战役中,超过100万的农民用挑子、手推车、驴车等工具担负起了60万大军的后勤任务,连陈毅元帅都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也正是有了强大的群众基础,我党才最终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全力支持志愿军,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样,正是由于广大人民始终不渝的支持和拥戴,我党才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又一个巨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证明:党与人民相互依靠、生死与共[12],人民需要党的领导,党也需要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才能更好地领导人民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

2. 有助于真正体现群众需求和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

首先,“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权益。在某种程度上,物质文化的富足和精神文化的提升相辅相成,因此在大力提高经济水平、群众物质生活水平,使人民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的同时,还要注重满足群众的精神需求。应加大公益性事业投入和相关机制建设力度,让丰富的文化成果惠及人民群众,让人民体验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使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均得到丰富和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充裕了,他们才能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使其得到层次性的提升,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质的飞跃,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人民的生活面貌和精神风貌。

其次,“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能够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增加覆盖范围。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能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然而,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体系覆盖范围还不够广,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党和国家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投入,直接影响到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因而,要对群众普遍关心的医疗和教育事业加大投入力度,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实际生活中的难题,让人民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3. 有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国社会大局的稳定,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要维护社会稳定,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首先,广大人民群众中依然存在一些内部矛盾,需要及时处理和解决。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数众多,广大农民的问题也是最重要的、最复杂的。这就需要党和国家要深入农民的实际生活,积极走访调查,切实了解老百姓的困难,及时发现并努力解决群众的矛盾,获得其认可和信任。只有解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矛盾,才能够减缓社会的矛盾,创造和谐安定的社会生活局面。早在1957年,毛泽东就曾多次讲到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他提出,要建设一个既有集中、又有民主,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政治局面[13]。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建设美丽和谐的社会,事实上这就要求全党在更高水平上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为之奋斗的崇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健康发展,而和谐的社会环境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基本的条件和保障。我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没有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美好幸福生活将成为一句空话,国家安定、社会安宁历来都是各族人民最关心的大事。因此,在新时代,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凭借其丰富的执政经验和各方面的统筹能力,能够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收入与保障是关系到人民生活的根本性问题,因而,要着力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有了大幅度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极大改善。然而,城乡收入差距、分配不公平的问题依然存在,可能会诱发社会矛盾,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合理分配各项资源,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让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有保障、对生活充满信心。

再次,民生问题关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由于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完善,就养老问题而言,与城镇居民养老水平相比,农村居民养老水平相对较低。此外,由于少部分农村居民医疗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偶发医患矛盾。因而,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群众路线,尽可能地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民生问题,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一个和谐美丽的社会。

4. 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中坚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浩大的工程,中国共产党要完成这一伟大事业,就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广大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发展的源动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获得发展,并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使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人民群众幸福感增强了,必然能更好地支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能够更快地得以实现。

首先,“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具体来说,国家富强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方方面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基本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的最终落脚点都是人民幸福。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民族独立的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前景。“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其次,今天的“中国梦”,既富有时代特征,也与每个人息息相关[14]。“中国梦”的实现必须充分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来。显而易见,“中国梦”的实质特征便是人民性。“中国梦”归根到底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的梦,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梦想成真,那么整个社会、整个国家的梦想就能够实现[15]。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更有助于提高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更能够有针对性地解决民生问题,对症下药,精准扶贫,帮扶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的生活,实现国家富强和国民经济质的飞跃,最终实现“中国梦”。

四、结 语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治国理政的核心价值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目的和归宿,闪烁着新时代的光芒。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党的执政地位才能坚如磐石,我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本报评论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四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7·26”重要讲话精神 [N].人民日报,2017-08-03(1).

[2]习近平.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3]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 [N].人民日报,2015-11-04(2).

[4]朱永刚.习近平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阐释——基于哲学视角的多维透视 [J].学习论坛,2017(5):62-65.

[5]李先伦,房晓军,王钦广.习近平群众观的深入解读 [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42-45.

[6]蔡晓良,谢强.论习近平的人民主体思想 [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25-29.

[7]刘润泽.习近平人民主体地位思想论析 [J].贵州省党校学报,2017(5):49-54.

[8]陈力丹.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学习十九大报告“基本方略” [J].新闻界,2017(11):25-26.

[9]王青,李先伦.习近平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论析 [J].理论学刊,2017(1):29-33.

[10] 孙旭.论习近平群众路线思想的三个特质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S1):1-5.

[11] 董磊明,吕德文.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方法探析 [J].社会治理,2018(3):28-35.

[12] 王敏.从建党90周年看中国共产党的发展 [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2(2):45-46.

[13] 刘辉萍.试论习近平的群众路线观 [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7(3):10-13.

[14] 孙岳兵.习近平群众观对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发展及其时代价值 [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2):44-49.

[15] 黄玉琳.中国梦与个人梦解读 [J].决策探索(下),2018(9):10-12.

Contemporary value of adhering to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CHEN Chun-yan

(School of Marxism,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06, China)

Abstract The people-centered development thought of Xi Jinping has rich connotations, as well as great histor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which i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foothold for the CPC to formulate all major policies. And it plays an decisive guiding role in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ety.

Key words people-centered; materialist conception of history; dominant position; times value

中图分类号: A 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0)03-0280-04

收稿日期 2018-05-21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8BKS148)。

作者简介 陈春燕(1991-),女,甘肃平凉人,硕士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0.03.14

(责任编辑:张 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