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健康医疗”框架构建*

张建勇1, 谭雯雯2, 齐雨婷1, 贾海娇1, 王嘉冕1

(1. 南开大学 商学院, 天津 300071; 2. 腾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北京 100080)

要: 以相关新闻为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得到“互联网+健康医疗”这一概念所囊括的具体内容,并逐步概括出初始范畴、主范畴及核心范畴。在此基础上,发现互联网企业与医药企业协同合作是“互联网+健康医疗”体系的核心,而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综合运用的创新背景是该体系的基础,同时相关的法规政策与运营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从理论层面出发研究“互联网+健康医疗”时,可以探讨和关注的方向既可以是各子模块本身,也可以是各子模块之间的关系。

词: 扎根理论; 互联网+; 互联网医疗; 健康医疗; 核心范畴

中图分类号: C 93-0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0823(2021)02-0169-06

收稿日期 2018-07-26

基金项目 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基金(TJGL17-006)。

作者简介 张建勇(1975-),男,天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电子商务、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等方面的研究。

*本文已于2021-03-31 10∶25在中国知网优先数字出版。 网络出版地址: 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210329.1546.018.html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1.02.11

互联网医疗是一种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医疗相结合的新型医疗体系。我国从2014年起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此后人们对互联网医疗的关注度也骤然上升。利用搜索引擎对“互联网+健康医疗”进行查询,可得到的结果成千上万。当“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可以推动“质”的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所包含的内容在高热度中迅速丰富,有关互联网医疗的讨论和评价也逐渐泛化并呈现出十分零散的状态。

“互联网+健康医疗”行业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迅猛发展,但在科学研究领域尚未形成比较完备的理论体系,仍属于新兴的话题。在进行“互联网+健康医疗”有关理论研究时,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问题:在“互联网+健康医疗”系统中,有哪些核心范畴;近年来,在互联网医疗事件中出现了哪些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从这些问题中挖掘出“互联网+健康医疗”模式的关键逻辑。

一、文献回顾

在“互联网+健康医疗”研究过程中,许多学者从微观视角研究其对个体有什么影响。例如,对医方用户[1-2]以及患方用户[3-4]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健康医疗”能够帮助人们解决现有的一些问题,人们对于“互联网+健康医疗”有一定的需求。

还有一些学者从宏观视角对“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价值与意义进行研究[5-8],探讨了“互联网+健康医疗”在分级诊疗与医患关系这类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问题上的效果[9-11],与此同时,对发展“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必要性[12-13]与可靠性[14-16]提出了质疑,并且探讨了相关的解决方案[17-19]。此外,还有一些学者从实际出发,研究“互联网+健康医疗”的相关技术以及包含的具体业务[20-23]

通过相关文献,可以发现在“互联网+健康医疗”的研究上还未形成比较完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研究内容比较分散。因此,需要梳理社会实际关注的问题,建立起能够反映“互联网+健康医疗”关键问题的内容框架,在此基础上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类,并划分出主次。

二、研究方法与数据

1. 扎根理论方法概述

Glaser和Strauss两位学者提出了扎根理论。它是一种基于自然情景的质化研究方法[24],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在理论视角上对现象进行描述,从而发现其本质,由下及上地建立起一套理论,反映出其内在逻辑[25-27]

本文提出了构建“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框架,该命题起初没有理论假设,因此可以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首先对原始资料进行处理,提炼出核心的概念;然后对相似概念进行提炼归纳,深入分析归纳出核心范畴,并找出其相互关系;最后在构建相关框架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理论。

本文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搜集“互联网+健康医疗”的相关新闻文字资料,并对其进行系统的梳理编码,明确“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所涵盖的内容,探索其内涵外延和核心问题的逻辑,从而对“互联网+健康医疗”这种新业态形成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了解有关研究的核心问题[28-29]

2. 资料收集与整理

为了使“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内容及其所涉及的焦点问题在材料中得到广泛体现,本文以医疗云计算、云端问诊、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政策、健康医疗等为关键词,在凤凰网、新浪网、腾讯网、网易财经等网站进行搜索,对主题进行关联性筛选,并对反映相同现象和事件的材料进行去重处理,最后得到18篇新闻报道,共23 000余字。将其作为原始材料得出的结论,能够较好地体现出“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比较前沿的概念和观点。

Nvivo10.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定性研究软件,可以对文字等非数值型的、没有结构的原始材料建立对应的索引并让其理论化。该软件对使用扎根理论的研究非常有帮助,能够通过编码与搜索实现逻辑关系与理论模型的建立。本文使用该软件录入原始资料,对材料进行编码,并对假设进行验证,最终形成理论模型。

三、范畴提炼与概念模型构建

在进行扎根理论研究时,需要对原始资料进行多次比较并不断进行浓缩,从数据中产生理论,将更多范畴提炼出来,直到没有新的理论和范畴产生为止。对获得的资料实施编码迭代操作是该研究方法的关键部分,主要有三个编码步骤,即开放式编码、主轴式编码和选择式编码。通过编码,可以确定原始资料的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相关关系。

开放式编码在分析的最初阶段使用,按照确定的原则对数量庞大的原始资料进行处理,逐渐提炼出范畴及概念,并对这些范畴及概念进行重新组合、归纳整理。

主轴式编码是指在上一步编码的基础上,寻找范畴及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并采用一定方法(如逻辑和关联性分析)对其进行聚类合并、归纳整理,最终形成主范畴。

选择式编码是在上述编码的基础上比较主范畴,通过整合与凝练找出核心范畴,并利用故事线的方法挖掘出核心范畴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实质性理论。

扎根理论的分析步骤如图1所示。

图1 扎根理论分析步骤

1. 第一阶段:开放式编码

在该阶段中,对已经录入Nvivo10.0的原始材料进行分析。首先,完全打碎原始资料的内容,逐字逐句地分解原材料中的文字;然后,对其进行分类重组以及归纳整理,逐步实现范畴化和概念化。该阶段共挖掘了265个标签,并从这些标签中归纳出93个相关的概念,如医疗服务、载体和技术手段、医疗发展模式和平台等。通过对这些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与整理,最终获取了政策支持、发展模式、协同合作等共27个初始范畴。

2. 第二阶段:主轴性编码

在第二阶段中,根据上一阶段的编码结果按以下逻辑顺序进行主轴性编码:(1)有些概念无法与其他概念整合为统一的范畴,将其删除。(2)对那些在新闻资料中出现频次很少的范畴进行重新调整。(3)在前两步的基础上,进一步寻找是否还有其他与范畴相关的概念被遗漏并将其加入,保证范畴囊括了所有相关的概念;然后,检查各个范畴的概念是否存在交集,保证范畴之间的互斥性。

通过主轴性编码,进一步把上述27个初始范畴归纳为9个主范畴。其中,将N1载体和技术、N14信息传递反馈、N18人工智能和N25云计算归纳为“技术综合”主范畴,因为它们均反映了“互联网+健康医疗”所应用的相关信息技术。N2健康服务与领域、N8疾病管理、N23健康扶贫反映了“互联网+健康医疗”落地开展的具体形式、所涉及的健康医疗的具体领域及在这些领域中的业务发展,因此将其归纳为“关键业务”主范畴。N3“互联网+”背景、N4发展模式、N12需求驱动、N19服务创新描述了在“互联网+健康医疗”整个发展过程中推动各个阶段向前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因此将其归纳为“发展过程”主范畴。N5关联主体、N10协同合作反映了推动“互联网+健康医疗”发展的主体情况,因此将其归纳为“关联方协同合作”这一主范畴。N6存在问题及挑战、N16意见建议、N26发展趋势反映了当今市场环境下“互联网+健康医疗”行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在这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情况下对该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思考与展望,因此可将其归纳为“市场环境与机会”主范畴。N7收益、N17知识付费、N20广告推广、N27金融保险反映了此行业不同的获利方式,因此将其总结为“盈利模式”主范畴。N9政策支持、N21法规支持反映了政府部门对“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支持情况,因而可以将其整合为“政策法规”主范畴。N11生态系统化、N13资源整合优化、N24大数据化描述了“互联网+健康医疗”的资源和数据整合情况,讨论了有关平台的搭建,因此将其总结为“健康医疗云平台”主范畴。N15收购兼并、N22参股控股反映了新生行业在发展初期所面临的投资融资等资金问题,将其归纳为“资本模式”主范畴。

综上,主轴性编码过程如表1所示。

表1 主轴性编码过程

编号主范畴初始范畴(编码:NX)1技术综合N1载体和技术、N14信息传递反馈、N18人工智能、N25云计算2关键业务N2健康服务与领域、N8疾病管理、N23健康扶贫3发展过程N3“互联网+”背景、N4发展模式、N12需求驱动、N19服务创新4关联方协同合作N5关联主体、N10协同合作5市场环境与机会N6存在问题及挑战、N16意见建议、N26发展趋势6盈利模式N7收益、N17知识付费、N20广告推广、N27金融保险7政策法规N9政策支持、N21法规支持8健康医疗云平台N11生态系统化、N13资源整合优化、N24大数据化9资本模式N15收购兼并、N22参股控股

3. 第三阶段:选择性编码

在此阶段的选择性编码过程中,对上述主范畴进行进一步分析、概括和归纳,深入理解各个范畴之间的关系,重点突出主要逻辑,进而总结出核心范畴和次要范畴。根据第二阶段主轴性编码中9个主范畴之间的关系与概念层次,进一步对其进行归纳分类:将“技术综合”和“发展过程”归为“技术综合应用创新”核心范畴,因为它们都是“互联网+健康医疗”的技术基础,是从发展底层支撑出发;而“关键业务”“关联方协同合作”“市场环境与机会”“健康医疗云平台”主范畴,从概念层次的角度都属于“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中间核心层,反映了“协同合作健康云平台”的核心范畴;“盈利模式”“政策法规”“资本模式”反映了“互联网+健康医疗”领域内的上层建筑,是对其模式的概括与抽象,体现了其社会产物,可概括为“政策法规与运营支持”核心范畴。

综上,经过第三阶段的选择性编码,将第二阶段主轴性编码中的9个主范畴进一步归纳为3个核心范畴:技术综合应用创新、协同合作健康云平台、政策法规运营支持。核心范畴和主范畴的对应关系如表2所示。

表2 选择性编码过程

编号核心范畴主范畴1技术综合应用创新技术综合、发展过程2协同合作健康云平台关键业务、关联方协同合作、市场环境与机会、健康医疗云平台3政策法规运营支持盈利模式、政策法规、资本模式

四、“互联网+健康医疗”体系构建

以上三个阶段编码完成后,三种范畴之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

图2 选择性编码关系

根据图2,可以构建起“互联网+健康医疗”理论体系。

1. 技术综合应用创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逐渐演化出“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促进了各行各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发展。随着“互联网+”模式的广泛应用及其为其他传统行业带来的颠覆性改变,“互联网+”成为新时代技术创新的大背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已进入快速发展和实际应用阶段。这些新兴理念的成熟和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技术在医疗领域的综合应用成为可能,从而为颠覆传统健康医疗思维与模式创造了条件。

2. 协同合作健康云平台

因为医疗领域涉及的部门、业务纷繁复杂,所以“互联网+健康医疗”所涉及的关键业务也相应复杂多样:在诊疗前,可以帮助患者做好预约挂号等前期准备;诊疗过程中,能够借助远程交流、远程会诊等途径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测诊疗;诊疗结束后,不仅能为患者提供药物购买及相关支付与保险等的渠道,还能为患者提供健康监测服务,实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诊疗前期中期后期的几大业务,构成了“互联网+健康医疗”的五个核心模块。最初,各大核心模块也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由于医疗领域的特性,包括医疗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各项服务的时序性和连贯性等,需要构建一个使互联网与医疗更好融合的最优解决方案:建立相关主体的协同合作关系,搭建一个完整的医疗云平台,使整个“互联网+健康医疗”体系“生态系统化”。任何事物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发展过程中总是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互联网+健康医疗”也面临着复杂莫测的市场环境、越来越严峻的网络安全态势以及其他挑战和机遇。即使面临种种困难与挑战,发展过程中也要把握住互联网与医药企业协同合作这一核心方向。

3. 政策法规与运营支持

随着“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快速发展,相关法规政策也应该及时跟进,确保覆盖“互联网+健康医疗”的全过程、全方位。在医保方面,要及时完善相关制度,使“互联网+健康医疗”业务也能纳入医保范围之内,降低医疗费用;在医疗责任方面,应明确界定主体责任,防止出现事故时互相推诿、无人负责;应严格健全准入机制,保证患者得到高质量服务;此外还应加强“互联网+健康医疗”的隐私保护政策,对泄露患者个人资料、隐私数据的行为给予大力惩处。由此可见,“互联网+健康医疗”并不仅仅是医疗事业与互联网的创新融合,还需要完善各项相关法规政策以支持其发展,是一项综合性的系统工程。

五、结 语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互联网企业与医药企业协同合作是“互联网+健康医疗”体系的核心,而相关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技术综合运用的创新背景是该体系的基础,同时相关法规政策与运营支持也是不可或缺的。从理论层面出发研究“互联网+健康医疗”时,下一步可以探讨和关注的方向既可以是各子模块本身,也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子模块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Geoff W,Trisha G,Ray P.Internet-based medical edu-cation:a realist review of what works,for whom and in what circumstances [J].BMC Medical Education,2010(10):12-21.

[2] Iwok N S,Olabode M S,Modupe A A.et al.Physicians utilisation of Internet medical databases at the tertiary health institutions in Osun State,South West,Nigeria [J].Health Information and Libraries Journal,2011,11(3):1471-1842.

[3] Mick P C,Eleanor S,Carrie A L.Use of the Internet and ratings of information sources for medical decisions:results from the decisions survey [J].Medical Decision Making,2010,30(5):19-31.

[4] Mackert G,Donovan W.Including men in prenatal health:the potential of E-health to improve birth outcomes [J].Telemedicine and E-health,2015(3):207-212.

[5] 张筱烽,林晖.基于“互联网+医疗”的网上健康服务业有关问题研究 [J].四川医学,2016(6):681-685.

[6] 林静,吴向阳.基于“互联网+”的医疗信息化建设 [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6(23):216-218.

[7] 罗刚.互联网+健康医疗催化民生福祉进步 [J].互联网经济,2016(4):44-49.

[8] 张芝子,李伟,吴洋,等.互联网+健康医疗服务新模式分析 [J].价值工程,2017(8):56-58.

[9] McCu N.Legal and ethico-legal issues in e-healthcare research projects in the UK [J].Social Science & Medicine,2005(11):2768-2773.

[10] 马弘新,黄秀清.互联网医疗的医院等级歧视研究 [J].卫生经济研究,2017(7):40-44.

[11] 潘莹,陆媛,于德华.国内外全科医生多点执业现状及其对应用互联网促进分级诊疗的启示 [J].中国全科医学,2017,20(15):1793-1797.

[12] 郭薇,薛澜.互联网医疗的现实定位与未来发展 [J].探索,2016(6):142-148.

[13] 赵大仁,何思长,孙渤星,等.我国“互联网+医疗”的实施现状与思考 [J].卫生经济研究,2016(7):14-17.

[14] Paul S,Clare P,Patrick D.Googling children’s health:reliability of medical advice on the internet [J].BMJ Journals,2010,95(8):580-582.

[15] Nora H,Grayson L B,Megha G.Examining the reading level of Internet medical information for common internal medicine diagnoses [J].The American Journal of Medicine,2016,29(6):637-639.

[16] 于露露,李燕,王辰旸,等.我国移动医疗应用服务监管刍议 [J].中国医院管理,2017,37(7):56-58.

[17] 侯艺林,王丽莎,邓勇.互联网诊所发展困境及其破解路径探讨 [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6,29(12):1321-1324.

[18] 叶千红,王玉荣.电子医疗:现状问题及政府治理策略 [J].电子政务,2017(10):29-37.

[19] 郭巍,钱慧.多维度推动智慧医疗及其产业建设 [J].中国发展观察,2016(12):47-49.

[20] Orczyk T,Porwik P,Krawczyk B,et al.E-medical diag-nosis support system for non-invasive liver fibrosis recognition [J].Informatics in Medicine Unlocked,2017(2):19-27.

[21] Vedhanayagam P,Subha S,Balamurugan,et al.Analy-sis of performance measures to handle medical E-commerce shopping cart abandonment in cloud [J].Informatics in Medicine Unlocked,2017(8):32-41.

[22] 武文韬.“互联网+”环境下医疗健康行业的现状与创新分析 [J].经济研究导刊,2016(23):20-22.

[23] 于娇,丛闻,李雄勇,等.“互联网+”驱动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3(4):312-317.

[24] Glaser B,Strauss A.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 [M].New York:Aldine,1967.

[25] 许会杰.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银行商业模式创新成功关键因素研究 [D].南宁:广西大学,2017.

[26] 刘建刚,马德清,陈昌杰,等.基于扎根理论的“互联网+”商业模式创新路径研究——以滴滴出行为例 [J].软科学,2016,30(7):30-34.

[27] 程灏,赵冰,方立媛.基于政务网络平台的公众线上公共服务需求动态测度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2(4):331-337.

[28] 刘建刚,钱玺娇.“互联网+”战略下企业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协同发展路径研究——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案例 [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6,33(1):88-94.

[29] 谭雯雯.“互联网+健康医疗”体系模型构建及其仿真分析研究 [D].天津:南开大学,2018.

Construction of framework of “Internet+health care” based on grounded theory

ZHANG Jian-yong1, TAN Wen-wen2, QI Yu-ting1, JIA Hai-jiao1, WANG Jia-mian1

(1. School of Business, 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China; 2. Tenc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Co., Ltd., Beijing 100080, China)

Abstract The related news are used as original materials, and the grounded theory is applied to encode them. The specific contents of the concept of “Internet+health care” are obtained, and the initial category, main category and core category are summarized step by step. On the basis of that, it is found that the collaborative cooperation between Internet enterprises and pharmaceutical enterprises is the core of “Internet+health care” system, the development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application of technology are the foundation of the system, and it is also inseparable from relevant legal regulations and policies and operational support. When studying “Internet+health care” from theoretical dimension, not only each sub-module itself,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m can be discussed and focused.

Key words grounded theory; Internet+; Internet health care; health care; core category

(责任编辑:郭晓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