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三重维度

梁大伟,王 倬

(大连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文化领导权建设是构建民众对执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基本方略。从价值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文化领导权建设作为重要抓手,以此来增强党执政的合法性,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高综合国力;从历史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在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百年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开辟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从实践维度看,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以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为基本路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关键一招,有效增强了自身的执政能力。

关 键 词: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文化领导权;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1]176文化领导权以“意识形态”为核心要素,以“同意”为基本精神[2]24。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文化领导权建设,在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进入新时代,深刻把握文化领导权建设对于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作用,总结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意义。

一、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价值之维

马克思指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9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接和过渡时期,中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文化领导权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而且对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

1.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合法性

执政合法性事关政权根基,关乎国运命脉。强大的合法性基础,可以使政党具有巨大的政治动员能力,有助于执政党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文化领导权建设是增强执政党执政合法性的主要路径,为政党执政合法性提供思想文化支持。第一,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增强党员对党的认同。政党是为达到一定政治目标而围绕政权进行活动和运作的政治组织,而达到政治目标的根本方法是通过建设党的文化领导权,使全体党员保持“步调一致”,实现全体党员对党内文化的认同。第二,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增强民众对党的认同。民众对执政党价值观念的认同,是执政党合法性的思想基础。第三,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坚定民众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在资本扩张逻辑推动下,全球化裹挟着西方价值观念无序扩张,致使文化多元化中夹杂着非主流、反主流文化,动摇了部分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认同。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引导民众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认清马克思主义的真正内涵,达到增强党执政合法性的目的。

2.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深层次内容,是社会制度和国家政权得以建立和稳固的基础[4]。当下,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外侵略并没有停止。新帝国主义突出表现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上[5]。通过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有效应对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渗透。第一,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6]157通过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形成社会共识,巩固意识形态阵地,增强人民群众对党的文化认同。第二,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导向。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指引人们正确认识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指引人们科学看待社会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从而正确引领社会价值导向。第三,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抵御外来文化霸权。当前,世界文化竞争十分激烈,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巩固意识形态阵地,提升国家文化安全水平,使中国在面对帝国主义意识形态渗透时保持自身文化的独立性。

3.文化领导权建设有利于提升中国综合国力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实力和潜力。中国是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当前我国经济总量已稳居世界第二位,政治军事实力也获得了显著提升。毛泽东曾经指出:“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7]663但与“硬实力”相比,作为“软实力”的文化还没有形成与政治、经济、军事发展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是增强综合国力的一条基本路径。第一,文化领导权建设是增强我国文化创新能力的重要保障。“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8]51当今中国经济实力快速提升,但文化创新能力仍与发达国家存在差距。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为我国文化创新提供更加优越的内部环境,有效增强我国文化创新能力。第二,文化领导权建设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文化“软实力”能够在放大物质“硬实力”中产生积极效应,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引领社会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奋斗力量,不断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第三,文化领导权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文化领导权建设可以引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

二、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历史之维

回顾历史,我们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全过程,在实践中不断走向成熟完善。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初步形成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形成是与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而奋斗的历史命运相联系的。毛泽东曾指出,“掌握思想领导是掌握一切领导的第一位”[9]435。在五四运动之前,面对帝国主义的思想文化入侵,中国并没有一种有效的思想武器进行抵御。十月革命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中国人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因此,党从建立伊始就意识到了文化领导权建设对于革命的重要性,并积极采取措施来加强自身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第一,开始将马克思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首先是以人民群众的认知为前提的。为此,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并且不断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入运用到现实之中,带领人民进行土地革命,满足人民的切身利益,激起人民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夯实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的现实根基。第二,初步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用了去射中国革命之的。”[10]820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党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使党的执政地位在全国范围确立,也使党的意识形态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获得广泛认同,并直接促进了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形成。

2.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巩固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巩固是与党对社会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密切相关的。文化领导权的确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它本身所具有的文化属性决定了其实现必然是一个不断巩固提升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第一,积极开展与落后思想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内仍然存在着大量的封建残余思想,为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思想上的破旧立新必不可少。中国共产党一方面在社会中批判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思想,另一方面在全社会确立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消除封建残余思想的消极影响,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扫清思想障碍。第二,确立社会主义制度。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党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完成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全国范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制度基础。第三,为文化建设提供了正确方针。为保持文化领导权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毛泽东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11]54,为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了正确指向。这一系列举措的实施,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根基,也极大地巩固了党的文化领导权。

3.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深化发展

改革开放时期,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发展是以社会主义的深刻变革为现实根基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提出意识形态工作的指导方针,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文化领导权建设。第一,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指导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对党的文化领导权理论进行重塑,并不断推进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化。第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不仅要建设物质文明,也要建设精神文明,两种文明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几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实践的经验总结,通过精神文明建设来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一个创举。第三,推动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进行理论创新,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东欧剧变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党的十六大之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针对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所面临的各种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以不断增强党的文化领导权。在这样的形势下,党的文化领导权在意识形态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发展。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成熟完善

进入新时代,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完善是以我国面临的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为现实基础的。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积极推进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正确分析新时代我国所处的历史方位,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成熟和完善。第一,确立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12]126。这一根本制度的确立不仅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完善提供了实践保障。第二,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广泛地运用到社会生活的实践层面,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价值共识,有效推动了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第三,推动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用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解释中国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理论问题,构建了中国式的大众话语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标志着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13]

三、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实践之维

为更好地推进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加强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层面的领导力。

1.意识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理论只有掌握群众,才能变成推动前进的力量[14]。实践表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为前提,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贯穿到文化领导权建设的全过程。第一,要认清马克思主义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价值就在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俄国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赢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新纪元,这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有力证明。因此,要认清马克思主义对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推进文化领导权建设。第二,要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马克思主义是关于人类解放的科学,其思想主旨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这一思想主旨是共产主义时期的理想状态。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刻领悟马克思主义的主旨,为文化领导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第三,要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灵魂。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引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因为掌握了这一原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因此,要把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提升党的文化领导权。

2.基本路径:坚持主体教育与客体自觉相结合

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实现,不仅仅是依靠领导者单方面、自上而下的灌输与传播,而且需要领导者对人民群众思想文化教育的重视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10]897因此,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实现,要将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第一,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重视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工作。进入新时代,旧有的思想文化宣传方式不再适应信息网络化的快速发展,要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思想文化的教育和宣传工作,用高度凝练、特色鲜明的创造性话语向民众传播党的思想文化,以获得民众对于党的意识形态的认同。第二,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体现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指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要把凝聚民心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5]213党在文化领导权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文化领导权建设的重要力量。第三,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必须重视“自愿的原则”。要分清统治权和领导权的区别,党的文化领导权建设不能通过暴力来实现,必须用民主的、讨论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去引导民众与党的价值取向保持一致,从而获得民众的广泛认同。

3.关键一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文化领导权建设仍然是我国社会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的是科学性和意识形态性的统一[16]。可以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提升党的文化领导权。第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体人民思想基础。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民族生存发展的前提,党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巩固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基础,进一步凝聚民心,不断提升党的文化领导力。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指出:“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3]98这说明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在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必然存在各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冲突。党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并运用主流意识形态对民众进行宣传教育,指导民众与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同向同行。第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引导多元化社会思潮发展方向。回顾历史,社会思潮的出现往往会带来社会运动的发生,任何执政党都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党要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来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2] 张士海.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建设研究 [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 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M].人民出版社,1995.

[4] 方晴.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路径 [N].光明日报,2016-06-12(6).

[5] 王淑娉.新帝国主义文化战略的主要特征 [J].思想教育研究,2017(10):103-106.

[6]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 [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

[7]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2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文集:第7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1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 [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13] 冯文燕,洪向华.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发展过程及基本经验 [J].党政研究,2021(1):14-22.

[14] 朱燕.十八大以来党的思想文化建设的新进展 [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8(1):19-23.

[15]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16] 张建设,江立成.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性与意识形态性 [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9(1):110-115.

Three dimensions of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of CPC

LIANG Da-wei,WANG Zhuo

(School of Marxism,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Dalian 116024,China)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is the basic strategy to build the people’s ideological identity with the ruling party.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has always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as an important toolkit,so as to enhance the legitimacy of the governance of the Party,to maintain the national cultural security,and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istory,the CPC has accumulated rich experienc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ultural leadership and opened up a new realm of Marxism in the 21st century;From the practical dimension,the CPC has adhered to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taken the combination of subject education and object consciousness as the basic path,and take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system as the key.Those has greatly enhanced its ability to govern the country effectively.

Key words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Marxism;cultural leadership;ideology;socialist core values system

中图分类号:D 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0823(2021)03-0208-05

收稿日期2021-04-20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VS2108);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项目重点选题(17JDSZK010);国家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梁大伟(1975-),男,吉林松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21.03.03

(责任编辑:吉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