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论坛:社会发展观的生态学解读
  • 专题论坛:社会发展观的生态学解读
    赫尔曼格林;李世雁
    2008, 1(3): 193-1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从属于地球共同体的人类文明走过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又演绎出今天的现代全球文明。现代文明的缺陷引起地球共同体终结的危机。因此人类文明需要进入新的发展过程,而走向生态文明就是人类和地球共同体的未来,这需要克服实证科学语言所具有的单一性,以东方占优势的类比思维来弥补西方实证科学逻辑思维的不足。无论是东方文明还是西方文明,都有着相互的关联。西方的逻辑、东方的关联和类比,都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必须。

  • 专题论坛:社会发展观的生态学解读
    贺伟;宫建
    2008, 1(3): 197-20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全球性生态危机,用生态哲学解析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文化,把生态视角转向社会发展领域。从关系的层面理解政治与生态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从热力学定律的角度阐述工业、农业经济时代生态危机的经济根源;从东西方文化对照的维度揭示生态危机产生的文化原因,并阐明东方文化可以为人类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 专题论坛:社会发展观的生态学解读
    李世雁;刘静妍
    2008, 1(3): 201-20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发展的本质,进一步构建和谐社会,从生态学的层面解析了社会发展过程。论述了发展的本质是能量的流动、追求有序,发展的方向是负熵能量流动的方向。人产生于自然发展过程之中,人本身是自然最伟大的创造,需要最大的负熵能量流动,这样,自然相对于人具有先在性。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体现了现实的人、人类思维、人的创造性等有关人的逻辑,从而揭示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分析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及广泛联系的生态关系延伸进入社会,如何构筑了社会和谐发展的逻辑。指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和谐社会的构建,就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王振华
    2008, 1(3): 205-2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欧盟大举对华反倾销措施并未完全达到其贸易保护目的,也未能遏制其经济发展的大幅度减缓。美国、欧盟的各个产业通过在华投资建厂已经逐步形成规模,其真正意图是借以逐步占领、垄断中国出口生产贸易市场。这应当是美国、欧盟贸易保护主义旗帜下对华反倾销的另一潜藏的战略目的。我国应当高度警觉,并迅速采取相关应对策略。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李佳薇
    2008, 1(3): 209-212.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以中国入世以来中欧纺织品贸易法律环境的演变为主线,简述了世界贸易组织框架内的纺织品贸易制度的演化及结构,并分析了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贸易制度下的中欧纺织品贸易法律环境,尤其是刚刚开始施行的双边监控制度所预示的中欧纺织品贸易法律环境的新局面,以期能够为我国输欧纺织品出口企业在理性中积极面对这一新的态势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王璐宁
    2008, 1(3): 213-21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汽车企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研究。分析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于中国汽车产业的影响及制约中国汽车出口的因素。通过分析,提出了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应采取的应对策略,即:要重视产品的质量和品牌战略;加快技术标准和法规与国际接轨;政府要高度重视汽车产业。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孙晓芳
    2008, 1(3): 218-22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美国依据“337条款”进行的“337调查”作为一种过于严格的贸易保护措施已经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给我国对外贸易企业造成高额损失,鉴于此,分析了“337条款”与WTO相关法律制度的关系来考量“337条款”的合法性。分析结果表明:“337条款”已经违背了GATT第20条前言的内容,并且也违背了TRIPs协议的权利与义务相平衡这一基本原则。对我国目前遭遇“337调查”的现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 经济理论与应用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李媛;陈少芳;李倩
    2008, 1(3): 221-2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辽宁产业结构的特点,从研究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出发,整理辽宁省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数据,分析辽宁省三次产业结构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为: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逆工业化变动;乡村工业化停滞甚至后退;工业以重工业为主,重加工工业发展迟缓;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内部结构层次低。指出了辽宁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演变一般规律相悖的逆工业化演变特征。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李裕丰
    2008, 1(3): 226-2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在2007年底要按照新的标准计算其资本,但考虑到我国银行体系的不成熟,我国承诺将在2012年履行巴塞尔协议的要求),针对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问题,详尽分析了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标准以及我国银行业在银行监管、信用环境、银行组织结构等方面的问题,指出了我国银行业现状与新巴塞尔协议信用风险框架的差距,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经济理论与应用
    侯强;王晓莉;叶丽绮
    2008, 1(3): 230-2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辽宁经济转型的现状,采用SFA(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根据2002~2005年的数据计算了辽宁省14个城市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辽宁城市的技术效率从总体上是不断提升的,且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但这种差异呈现缩小趋势。结合各城市发展实际,分析得出技术效率的提升关键在于制度创新和组织创新,同时提升辽宁省各城市技术效率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管理与实务
  • 管理与实务
    崔东红;王莹;么艳
    2008, 1(3): 235-23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房地产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对房地产项目的特征及结果链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研究,将结果链方法应用于房地产项目,使房地产项目与结果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研究结果表明,结果链建模技术更加强调项目最终目标和结果的影响,可以帮助企业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沟通和决策,从而保证项目顺利实施,是对传统建模方法的有效补充。

  • 管理与实务
    赵红;李雅菊;宋涛
    2008, 1(3): 239-24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达到降低项目风险的目的,引入贝叶斯网络方法,以实现工程项目风险的有效管理。贝叶斯网络是一种对概率关系的有向图解描述,是一种可视化的方法,可对风险管理中历史数据缺乏的问题提供有效补充。通过情景分析和因果分析得出影响风险的关键因素排序,从而有效地进行风险控制,是直观、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通过贝叶斯网络方法在工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应用研究,实现了更准确,更敏捷的风险管理。

  • 管理与实务
    王德武;钟富胜;杨春凯
    2008, 1(3): 245-24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股权结构、超额关联购销与公司价值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选取了2004~2006年间我国942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共2?590笔关联购销记录,考察了股权结构与超额关联购销以及超额关联购销与公司价值的关系。通过相关性分析发现:股权集中度与超额关联购销显著正相关,而超额关联购销与公司价值也是显著相关的,进一步的回归分析表明,超额关联购买与公司价值有着正的线性关系,而超额关联销售与公司价值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

  • 管理与实务
    鞠芳辉;谢子远;吉海涛
    2008, 1(3): 250-25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绿色责任”是指企业在环境影响、资源利用方面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博弈论为主要工具,分析了企业“绿色责任”行为效果作为“公共产品”及“私人产品”两种情形下,企业“绿色责任”行为的动因与行为规律。研究发现,在企业“绿色责任”行为效果作为公共产品的假设下,博弈的初始条件对企业的群体行为有关键影响,通过政策干预改变博弈初始条件是防止企业群体败德,使得企业“绿色责任”博弈向健康方向发展的前提;在企业“绿色责任”行为效果作为私人产品的假设下,通过消费者、供应链的区分与选择机制,使得企业行为的外部效应内部化是涵育战略性企业“绿色责任”行为的有效途径。

  • 管理与实务
    郭涛;段家菊;梁杰
    2008, 1(3): 256-26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做好新旧会计准则的衔接工作,证监会要求上市公司在2006年年度报告的“补充资料”部分以列表形式披露新旧会计准则重大差异的调节过程。这一调整使得新准则首次执行日的股东权益额发生较大改变。对1?382家上市公司披露的“新旧会计准则股东权益差异调节表”中数据进行统计发现,所得税、少数股东权益以及长期股权投资差额三项在首次执行日中对股东权益影响显著;首次执行日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总体变化不大,个体变化显著;新准则首次执行可能影响ST类公司的股东权益状况;“少数股东权益”列示位置的调整使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额发生大幅度改变。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孙洪敏
    2008, 1(3): 262-267.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构筑中华民族的共同思想基础、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的要求。其具体实践包括:揭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特征,坚定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解决我们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坚持改革开放;继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于学伟;丁春福;胡可敬
    2008, 1(3): 268-27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在劳资关系中,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并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劳资关系的必然性。分析了当前劳资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建立和谐劳资关系的具体政策措施。即:加大宣传力度,树立企业劳资关系的现代化观念;理顺企业劳资关系运作的体制;加强企业劳资关系的法制建设;加大维权力度和监督处罚力度等。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宋景城;王彪;王晓丽
    2008, 1(3): 272-27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重要思想启蒙时期,墨家主张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民本思想代表了封建时代广大平民、小生产者的利益,以“非攻”为核心的和平发展思想,代表了广大民众的基本利益诉求;在当今时代,墨家的“兼爱、非攻”主张对于构建现代社会的政治文明、社会民主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同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由我国提出的倡导国际间的和平共处、构建“和谐世界”的伟大构想也具有极强的思想指导性。

  • 教育教学研究
  • 教育教学研究
    林逸生
    2008, 1(3): 276-27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心理契约理论在社会经济组织中的应用对高校学生管理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为此,通过对比、分析、诠释等方法,在高校学生组织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提出在建立共同期望的基础上,组织与学生缔结发展契约,并通过密切与成员通、培育组织文化等途径,不断强化契约效能,以此维持人事稳定,促进组织发展,促使高校学生组织更好地发挥育人作用。

  • 教育教学研究
    王韶春;田宇
    2008, 1(3): 280-283.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构建高校品牌战略,多角度地分析了大学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构建品牌战略的意义,论述了增强高校核心竞争力的措施。指出:高校的竞争实质上是一种品牌形象的竞争,同时,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作为大学展开竞争的基础和较为抽象的理论,外化为高校品牌形象;要增强高校的核心竞争力关键是要重视高校品牌的建设,构建高校品牌战略;高校品牌建设的一大利器即是创建高校形象识别系统。

  • 教育教学研究
    王秀英;孙颖杰
    2008, 1(3): 284-28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代大学生是时代特征的最紧密跟随者的特点,研究当代大学生时代特征的具体表现。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立,有着极强的个性、自尊,他们积探索新的道德价值体系,并且有激情、有理想,这些时代特征促使师生关系发生革命性的转。基于此提出具体的教育对策,使教育工作者适应当代大学生新的思想特征,尊重、公正、平等、民主地对待他们,以激发大学生紧跟时代精神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