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论坛: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 专题论坛: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于兆吉;周松涛;王海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作为协同创新的一种基本范式,如何提高产学研联盟中企业、高校、科研院所之间合作的积极性和稳定性是协同创新动力机制研究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借鉴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以国际商品贸易合作现象为启发,通过构建产学研比较优势数学模型验证了比较优势的存在是促使双方合作的重要内在动力。研究发现当各参与主体拥有的比较优势越明显时,双方协同合作的可能性也会越高。针对以上研究结论,从参与主体、政府、市场三方面提出增强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动力的建议。

  • 专题论坛: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王海军;江鹏;宫思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协同创新日益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的关注。首先对比传统创新模式和外部协作创新模式,分析企业的产学研协同创新动机。在此基础上,构建由产业实体+非产业实体构成的以企业为核心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网络。提出把组成产品的基本单元——功能模块作为企业与外部资源交互的载体,进而构建一个面向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运行生态圈模型,并分析核心企业依托以模块为单元的交互载体实现与外部产学研资源交互协作的运作机理。最后,结合海尔集团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案例进一步验证本文提出理论的适用性。

  • 专题论坛: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施慧斌;李昂;王海军;宋罡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装备制造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协同创新已经成为其加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参与主体如何选择协同创新行为直接影响着协同创新成果的收益。将现阶段的协同创新活动看成一个知识协同创新的过程,分析协同创新过程中收益和成本等要素如何影响参与主体的知识行为选择活动,归纳出现阶段协同创新活动的本质特征在于知识协同创新。讨论并发现收益和成本等要素对协同创新主体行为选择的影响方式,以期为提高协同创新活动的效果提供借鉴。

  • 专题论坛:协同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金树颖;孙晓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协同创新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地位,参与协同创新的高校日渐增多。高校创新活动显现出新的特点,传统的评价体系已不能恰当评价当前高校的创新能力。分析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水平的作用机理,结合这一原理建立一套多维度、新视角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建立动态与静态相结合的评价模型来评价高校创新能力,不仅可以帮助高校、政府和社会各界了解高校创新水平、明确创新能力变化趋势,而且可以检验协同创新提升高校创新能力的效果,为进一步推动协同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张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涉外产品责任冲突规范的连接因素上,国际条约与我国国际私法立法都出现了引人瞩目的新发展。在对弱者利益的倾斜保护、意思自治与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调和、当事人属人法的立场抉择、强制性规定的优先适用等方面,我国充分借鉴欧盟《罗马条例Ⅱ》及海牙《产品责任法律适用公约》的法理命脉。在当下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已设定产品责任准据法的前提下,须在具体个案基础上反思中国国际私法视角下的产品责任侵权问题。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李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确立了以“管资本”为主的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但并不是所有类型的国有企业都适用于这种监管体制。应当依据国有企业所处领域和功能目标的不同,将其分为公益性国有企业和营利性国有企业,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针对不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国资监管法律路径。在国企类型化下的国资监管改革过程中,要坚持市场化导向的指导原则,将国有资产统一监管与分类监管相结合,实现由“管企业”向“管资本”国资监管方式的转变。

  • 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 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逄红梅;朱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新常态下提质增效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新模式。通过突破传统投入指标,引入能源指标,更全面、客观地反映装备制造业全行业和子行业技术效率与投入冗余的实际水平。以辽宁省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引入能源指标的DEA技术效率测算值反映出普遍存在子行业的纯技术效率高于规模效率现象,但辽宁省装备制造业全行业技术效率仍是非DEA有效; 纯技术效率值为1的子行业,投入冗余差值比均为0; 金属制造业是七个子行业中技术效率和投入冗余表现最差的行业,而通信制造业表现最好。该研究进一步客观地展现各子行业资源利用及投入冗余的差异。

  • 装备制造业发展研究
    于丽娟;刘晗;祝爱民;李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影响越来越大,是企业寻求竞争优势的一种新趋势。以企业生命周期阶段为视角,分析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特点,结合不同时期非市场策略的特征,提出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应采取何种非市场策略的假设。以财富中文网公布的2013年中国企业500强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实证分析方法检验处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选择何种非市场策略。研究表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的企业采取的非市场策略有所不同,旨为企业作出正确决策提供借鉴。

  • 经济理论与应用
  • 经济理论与应用
    付岱山;付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的发展有赖于构建完整的产业布局,更需要较高的城镇化水平作为其持续发展的载体,然而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是我国经济区发展的主要弊端。基于沈阳经济区产城融合发展的现状,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沈阳经济区产城融合程度评价体系,并为各类评价指标赋予权重,最终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得出沈阳经济区产城融合水平,并提出政策建议。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李倩;王璐瑶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凭借着运营风险低、交易成本低、运作效率高的特点成为各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为世界金融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分析股权众筹概念入手,研究国内股权众筹运作模式的发展和创新,采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领投+跟投”模式对股权众筹运营的促进作用,同时从法律风险和项目运营风险两方面对股权众筹运作模式进行风险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以便于更好地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促进股权众筹模式的发展。

  • 管理与实务
  • 管理与实务
    王寒;曾祥姝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采用情境投射与普通问卷相结合的多样化研究方法,探讨冲动性购买负面后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归因的消费者受影响程度是否不同。结果表明,如果第一次冲动性购买行为带来负面后果,再次遇到类似情境时消费者的购买冲动性和认知评价都会受到较大影响,他们往往降低自身的购买冲动性,倾向于不再购买,并且对下一次购买具有负面的认知评价。同时,不同归因的消费者对再次冲动性购买的认知评价存在差异。

  • 管理与实务
    李艺;王力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多种商品不断涌入网络销售的今天,作为高端市场代表的奢侈品也试图借助网络渠道进行销售,然而销售情况不甚理想,是独有的高品质特征还是消费者心理因素造成了这种结果有待探究。着重分析奢侈品购买渠道选择的动机和影响因素,构建奢侈品购买渠道选择动因模型,通过调研得到结论:求廉动机和渠道可靠性动机是消费者选择奢侈品购买渠道的主要考虑; 消费者的个性特征影响其奢侈品购买渠道的选择。企业和顾客刺激不仅影响消费者奢侈品购买渠道的选择,而且对个性特征和奢侈品购买渠道选择动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本研究对经营奢侈品的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活动,建设奢侈品网络销售渠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管理与实务
    孙淑军;傅书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收入法和永续盘存法分别测算1997—2012年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力资本存量和物质资本存量,并通过计算辽宁省各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比,了解辽宁省各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效率的差异,为研究各地级市之间经济增长差异提供数据支持。同时,对辽宁省14个地级市人力资本产出比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各地区人力资本产出效率情况,为政府进行战略性决策提供理论基础。

  • 管理与实务
    高秀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企业和国内的外资企业也日趋增多,在全球的大市场环境下,企业的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外企业由于受不同社会背景和传统企业文化的影响,其管理模式有很大不同。基于当前的宏观环境,研究企业管理模式的内涵,总结当前企业管理模式的类型,分析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存在的差异和原因,并通过对中外企业管理模式差异的比较,分析我国企业管理模式的选择,旨在为我国企业管理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经验借鉴。

  • 民主与法
  • 民主与法
    云晋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在大陆法系国家中,物权行为的独立性是一个极具争议的问题,对司法实践和民法理论均有巨大影响。物权行为是物权、债权两分下的必然逻辑结果,物权行为因此也必然独立。即使是在所谓的债权意思主义的物权变动模式下,也难以彻底否认物权行为的存在。我国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中,也隐含了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承认。对物权行为独立性的承认有利于维护私法自治,正确认识物权行为独立性是理顺法律逻辑和解决现实法律问题的必然要求。

  • 民主与法
    黄燕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以下简称《合同法》)仅规定了债权让与中债务人的抗辩权,但是债务人能否放弃抗辩权以及放弃抗辩权的效力如何却被学界所忽视,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无法解决。比较境外关于债权让与中债务人放弃抗辩权的规定,认为在交易活动中应限制消费者放弃抗辩权,否认其约定的效力。我国应对放弃抗辩权的主体进行区分,明确其作出放弃的方式及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