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放获取声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24年第一期开始转为开放获取期刊,所有的文章一经发表即可供读者免费阅读和下载。2010年~2023年的论文变更为开放获取作品。2010年以前的论文因技术原因暂不采取开放获取。文章版权均归属于本刊编辑部。
用户权益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使用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允许的第三方用户按照署名(BY)-非商业性使用(NC)-禁止演绎(ND) 4.0 (CC BY-NC-ND 4.0)的方式共享,即允许第三方对本刊发表的开放获取文章进行复制、发行、展览、表演、放映、广播或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传播,用户必须给出适当的署名,提供指向本许可协议的链接,同时标明是否(对原始作品)作了修改。可以用任何合理的方式来署名,但是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许可人为其使用背书。该权益仅限于非商业性目的、不得进行演绎创作,详情请访问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
作者权益
稿件录用后,作者需与编辑部签署《论文版权转让确认书》,将版权转让给《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作者可以在CC BY-NC-ND 4.0协议下使用论文,可以在其后续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的部分内容,或在标明来源的情况下将论文的电子版存放在作者个人或作者单位的网页上。
出版费用
为支撑开放获取出版,本刊收取文章版面费(article publishing charge,APC),需要由作者或其所在机构、基金资助项目等支付,收费标准为人民币400元/页。
版权政策
论文作者需签署《论文版权转让确认书》。在论文作者收到编辑部的录用通知时,即自愿将其拥有的对该论文的版权,包括汇编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转让给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且适用于世界各地。
文章在线获取与存储政策
除本刊官方网站开放获取外,本刊往期发表的文章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长江文库、源文鉴、中邮阅读等期刊数据平台进行了全文数据存储,读者也可以访问上述数据库在线获取本刊文章。
二、出版伦理声明
时刻保持良好的道德意识并践行道德规范对于学术研究、论文写作以及出版环节的每位参与者来说至关重要。本刊坚守高标准出版伦理道德的理念,以透明的、规范的服务践行这一承诺,并在发现作者文章存在学术不端的情况时秉公处理。以下我们列出几项对本刊而言至关重要的出版道德理念与准则,以供投稿者参考,更详尽的内容,敬请参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 (Committee on Publication Ethics)的官方网站(http://www.publicationethics.org)以及欧洲科学编辑学会(EASE)等机构制定的出版道德标准。本刊暂不刊登商业广告。
(一)作者的出版伦理
作者有义务表明论文为原始性研究工作内容(综述除外),不含任何伪造、欺骗和抄袭的内容。论文不涉及国家机密,不涉及任何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侵权问题。保证论文无一稿多投,其内容未曾在其他任何刊物和媒体以其他任何语言发表过。保证在收到编辑部的退稿通知前,不另投其他刊物。
引用文献均已明确标明引证来源,并以参考文献著录方式列出清单。为本文提供科学资助、咨询的单位和个人等,均已在致谢中列出。尊重审稿专家和编辑的修改意见。同意所投送的稿件在发表后,该论文的著作权转让给编辑部。
作者需提交《作者声明表》,主动将作者贡献和利益冲突想编辑部进行声明。
作者务必杜绝如下学术不端行为:
1.一稿多投:
作者有义务确保投稿论文的原创性,并确认从未发表过。故意再次发表已出版的论文,是严重违反出版道德伦理的行为。
最重要的原则为:投稿论文需具有原创性,并未同时投稿至其他期刊。若该论文已经以不同形式发表(包含不同语言发表),或是有类似的论文已出版、已翻译,作者均需在投稿时加以说明。
2.剽窃:
剽窃是最常见的一种违反出版伦理行为。指作者未经原创者同意、未以引用文献或致谢方式,刻意擅自使用他人作品。剽窃的形式包含直接转帖及改写他人的作品,可涉及数据、文字、语句、段落及想法和概念。我刊绝不允许任何剽窃行为。
3.合作/著作者身份:
表明作者身份是为了确保对本研究有贡献的人员能得到认可,也表示其对该研究负责。蓄意扭曲研究者与该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不正当的行为,会损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投稿作者需取得共同作者的授权与同意,方可投稿。
4.原创性:
作者不应将已出版的数据当作原始资料再次投稿,只有作者明确告知与适度引用时除外。
5.研究造假:
研究造假是指数据或结论非由实验或研究所得,二是作者伪造篡改而来。在任何情况下,研究者都不应造假。
(二)同行评议专家的出版伦理
评审专家保证科学准确地审理稿件,并能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对评审内容严格保密,尊重作者的研究成果。规避存在利益关系的稿件。
(1)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能力,对稿件的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进行审查;对研究方法是否得当、科研设计是否合理,结果、结论是否准确,是否存在泄密等方面提出公正的评价,以帮助编辑判断稿件的取舍;对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以帮助作者提高论文质量。
(2)对所审稿件只在学术性上进行评价,不对个人做出评价和进行人身攻击。稿件取舍不受投稿人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以及地位、资历和权威性的影响,须用充分的论据和事实清楚阐明自己的观点。
(3)按时对审阅稿件填写审稿意见,在规定时间内反馈给编辑部。如不能按时完成,应说明情况并退回稿件。
(4)对审查的稿件严格保密,不给他人传阅、讨论,不使用和发表所审阅稿件的数据、观点、结论,如要使用,须征得作者同意。
(5)论文前期研究中明确引用的报告、论据都必须明确表明来源。审稿人需按照自身知识认知范畴,检查所提交论文与已发表论文和数据之间的相似性或重复性。
(6)所有审稿意见和信息都必须保密,不得用于个人用途。审稿人不得审阅与文章作者、单位、企业由于竞争、合作而产生的有利益冲突的文章。
(三)编辑的出版伦理
编辑人员严格执行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遵守学术出版道德及规范。及时并公正地处理所有来稿,尊重作者研究成果,尊重审稿专家意见。对作者及审稿专家的信息保密。规避人情稿。
(1)编辑应当为期刊所有的编辑环节负责,包括不断促进期刊的发展,确保编辑的稿件高质量按时出版。编辑应当遵守期刊编委会制定的相关政策,同时遵守涉及诽谤、侵权和剽窃的相关法律规范来选用文章。
(2)保持审稿记录的真实性,对审稿、修改各环节的资料有保管、保密的义务。编辑及编辑部人员除酌情为通信作者、评审人、编辑委员会成员提供所需信息外,不得向其他人泄露任何有关提交论文的信息。
(3)公正选取稿件,接收或拒绝文章只能基于该论文的原创性、重要性、清晰性以及是否符合期刊的宗旨及范围。
(4)编辑的文章有较大修改时要及时与作者沟通,征得作者同意。
(5)杜绝一切有损于学术道德的商业需要和利益交换。
(6)对学术不端行为有调查、沟通的义务,一旦出现提交论文或者发表文章的学术道德申诉,编辑必须采取有效应对措施。如果需要,应及时公开发表更正、澄清、撤回或道歉。编辑有义务追究作者和审稿人的不当行为责任。
(7)编辑应当确保作者投稿的信息不得用于编辑个人的研究或供他人研究采用;确保盲审过程中审稿人、编辑部其他相关人员身份得到保护。
(8)鼓励学术争鸣,有义务答复作者对审稿人意见的不同看法。
(9)编辑应当确保论文评审的公正合理。一旦出现与文章相关作者、单位、企业由于竞争、合作而产生的利益冲突或合作关系,编辑必须提出撤换审稿人,由主编或其他编委会成员来负责论文的评审。
三、同行评审声明
本刊判断文章是否可被接受的唯一标准是文章质量,即新颖性和科学性。
初审
由编辑进行初审,不在本刊征稿范围或存在明显缺陷的文章,在初审阶段即被退稿。
外审
经编辑初步筛选的稿件交由编委会成员和(或)该领域的其他专家审查。稿件至少送审2位领域内专家审阅,原创性研究加送方法学专家审稿。本刊实行双盲审稿,审稿人和作者均不知晓对方信息。
终审
主编最终决定文章能否发表。对于拟录用文章,编辑均在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平台进行学术不端检测,重复率低于15%则通过检测,等于或高于15%则视为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对于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编辑部执行退稿处理,并且:若作者是第一次出现学术不端,编辑部将对作者提出警告;作者若再犯,将被纳入学术不端黑名单,编辑部永远拒绝处理其投稿。
审稿人须知
同行评审有助于改进稿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期刊质量。审稿人应对所审稿件信息保密。
如果您认为与所审稿件存在直接的利益冲突,或与作者/附属机构存在利益冲突,请通知编辑部并放弃审稿。稿件审核过程中请按照审稿单要求填写完整信息,并在所审稿件中保留修订痕迹,上传至审稿系统。本刊十分珍视审稿人的意见,请对所审稿件给出客观公正和有价值的指导意见。
增刊、专栏稿件评审
上述稿件评审流程同样适用于增刊、专栏的投稿。提交给增刊或专栏的稿件将经过与正刊稿件完全相同的评审和编辑流程,并同样由主编做出最终的录用决定。主编对包括增刊和专栏在内的整个期刊的全部内容负责。在组织增刊时,编辑部有可能会邀约本领域内的权威专家担任特邀主编,其的职责包括提出增刊主题、征集稿件、组织同行评议,以及解决增刊出版中出现的任何问题等。特邀主编的工作需受主编的监督,以保障稿件评审的公正性。
编委/编辑/特邀主编投稿
编委/编辑/特邀主编投稿必须同样遵守期刊的所有评审和编辑程序。同行评审必须独立于相关编委/编辑/特邀主编及其研究小组进行。编委/编辑/特邀主编不得参加与其存在竞争、合作或其他关联利益冲突的作者的稿件评审工作。
更正与撤稿
文章发表后,如果发现有无意的科学性错误,并且不会对文章的结果和结论造成重大影响,编辑部会尽快在期刊上发布更正启事,详细说明对原文所做的更改。如果发表后的文章有严重的科学性错误,或涉嫌抄袭、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编辑部可能会发布声明告知该文章存在风险,进行调查并公布结果,甚至将采取撤稿措施并发表撤稿声明。
异议申诉与讨论
作者对编辑审稿意见持有异议的,可以进行申诉。作者需要撰写书面申请,注明稿号,陈述详细的申诉理由,并由作者所在单位盖章后生效。编辑部将视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接收申诉。文章刊出后,本刊欢迎作者和读者展开讨论。编辑部在收到后将尽快处理,并酌情反馈。本刊欢迎广大读者和作者相互监督,积极向本刊反馈相关信息,共同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异议申诉与刊出后的讨论可发送至本刊邮箱:sygdxb@163.com。
四、存储库策略
目的: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的知识库政策旨在通过数字知识库确保期刊文章的长期保存和可访问性。该政策概述了在知识库中存放和共享学术文章的指导方针和程序,以提高其可见性和可用性。
存储库类型:
我们建议将文章存放在信誉良好且公认的数字存储库中,包括机构存储库、基于主题的存储库和通用开放存储库。这些存储库应遵守公认的长期数字保存标准和实践。
存储程序:
鼓励已接受手稿的作者将他们的文章存放在数字存储库中。他们应该遵循各自存储库提供的存放工作的指导方针。
禁运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没有规定禁运期。作者可以在发表后立即将他们接受的手稿或发表的文章自由存放在资料库中。
版本控制和访问:
我们建议将文章的最终发布版本存放在存储库中。如果最终出版的版本不可用,作者可以存放已接受的手稿或印后版本。文章的开放访问版本是增强可访问性的首选版本。
元数据要求:
将文章存放在存储库中的作者应包括全面的元数据,并遵守公认的标准。元数据应包括基本细节,如文章标题、作者姓名、摘要、关键词和持久标识符(如DOI)。
许可和版权:
作者有责任遵守与其文章相关的许可和版权要求。
存储库选择标准:
虽然我们不支持特定的存储库,但我们鼓励作者选择符合公认的数字保存、可发现性和索引服务标准的信誉良好的存储库。作者在选择存储库时应考虑存储库的声誉、长期保存策略和索引服务的可用性等因素。
合规性监控:
该杂志的编辑团队将定期监督对存储库政策的遵守情况。我们可能会进行检查或审计,以确保物品的存放符合既定的指导方针。不遵守可能导致提醒或对作者提供额外指导。
沟通与支持:
如对知识库政策有任何疑问或澄清,作者可通过指定联系人或期刊网站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编辑团队联系。
通过遵守这一知识库政策,我们旨在提高其学术文章的可见性、可访问性和长期保存性,确保其可供研究界和广大公众使用。
请注意,本存储库政策会定期审查,并可能根据需要进行更新或修改,以符合不断发展的数字保护最佳实践和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