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沈阳工业大学“辽宁‘十二五’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课题组
    2010, 3(4): 289-29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总体思路在区域发展规划中处于指导地位,具有战略意义。在分析辽宁“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成绩和显现问题的基础上,与其他沿海发达省份进行对比,找出辽宁存在的差距。通过对辽宁资源分布特点及产业发展支撑能力、工业化发展进程和新型工业化水平、省内自身发展优势与劣势和省外机遇与挑战的分析,提出辽宁“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定位、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和主要目标,确定主要攻坚任务,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贺伟;张弛
    2010, 3(4): 297-30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发展与民生是当前普遍关注的话题,在发展视野下找准民生定位,对于确定辽宁“十二五”规划的思路与取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以发展概念的演变为理论依据,在分析国内外环境的基础上,指出“十二五”的阶段特征,并从这一特征出发,结合世界经验提出民生的特定意义,进而分析辽宁存在的问题,认为在辽宁“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中,应转变过去只重视经济发展的理念,把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使其成为“十二五”社会发展的主线。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徐剑;张玉梅;刘丹;韩冬
    2010, 3(4): 302-30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链升级就是通过高效整合整条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效益最高的目标。在分析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目标与要求,建立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测评体系,并通过考察辽宁2005—2007年装备制造业技术升级能力、生产制造能力、产业配套能力和环保能力4方面的数据,运用灰色评估法对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能力进行测评,根据其升级目标和升级能力,提出辽宁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升级的路径和对策。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乔芳丽;杨凌
    2010, 3(4): 309-31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业升级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和实现方式。客观分析辽宁“十一五”规划执行以来的产业发展状况,总结问题和经验,针对当前和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准确判断辽宁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立足国家建设和东北振兴提出的新要求,提出“十二五”期间辽宁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装备制造业和国家新型原材料核心基地,东北地区对外开放门户,高技术及其产业发展领先区,沿海经济发展的新增长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示范区,指出产业发展重点应集中在装备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为辽宁“十二五”期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

  • 专题论坛:辽宁“十二五”规划若干问题研究
    侯强
    2010, 3(4): 316-32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辽宁省城镇化呈现出城镇化率较高但增长速度缓慢、以政府主导型为主的特征,“十二五”将是辽宁省城镇化突破瓶颈进入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以城镇化道路内涵为基础,对辽宁省城镇化道路进行分析。辽宁省城镇化应选择与工业化同步适度发展模式,采用在城市反哺农村基础上的城乡协调发展模式,选择大中小城镇结合并举的城镇规模结构,选择集中与网络相结合的空间布局,运用市场推动、政府导向的实现机制,走多样化和集约化相结合的实现道路。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李佳薇
    2010, 3(4): 322-32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已于2007年12月启动了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GPA)的谈判,掌握GPA条文内容既是减少谈判遗憾的前提,也是未来我国相关法律法规修订与整合的基础。GPA的救济制度是秉持GPA核心原则、实现GPA价值目标的最佳代表,因此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从价值取向、制度设计和具体内容3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解读,以期更完整、更准确地了解GPA救济制度的精髓,为我国正在进行的加入谈判以及未来GPA的实施提供有益参考。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王璐宁
    2010, 3(4): 326-329.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我国政府绿色采购立法起步时间较短,对其进行纵深探索和逐步完善,有利于政府绿色采购制度政策性功能的发挥。分析我国政府绿色采购制度在立法效力层级、具体采购规程、法律监督程序、采购价格障碍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立法完善措施:制定政府绿色采购法,重点完善关于政府绿色采购实施方法的法律制度,健全政府绿色采购的法律监督机制,在政府绿色采购法律制度和其他配套法律制度中实现对绿色产品的扶持。

  • 经济理论与应用
  • 经济理论与应用
    万志华;高丽峰;宋连成;李裕丰
    2010, 3(4): 330-33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构建反映金融危机程度的综合指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法,考察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出口的动态影响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汽车出口受到金融危机冲击之后不是立即减少,而是先在短期内有所上升,然后有所波动并呈下降趋势,该趋势不是一个平稳的过程;金融危机是预测汽车出口贸易方差的关键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还有其他重要因素影响着汽车出口贸易。

  • 经济理论与应用
    孔原
    2010, 3(4): 335-341.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我国2002—2008年外贸物流与交易统计数据,采用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对国际物流与国际贸易的关系进行动态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可以显著提升我国的对外贸易水平,但当前我国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微弱,加工贸易占主体地位且缺乏贸易竞争力的对外贸易结构、国际物流服务有效供给不足是国际贸易对物流业发展驱动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 经济理论与应用
    翟璐;孙莉莉
    2010, 3(4): 342-346.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目标及综合评价指标的设置原则与选择方法,从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社会5个方面设置27项二级指标,并选取具有代表性的54项三级指标,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出与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关联最大的若干指标,并据此从财政角度提出促进辽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提高财政本身的可持续性,促进人口发展计划制定与人口素质提高,加大对资源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科技教育支出和提高社会福利。

  • 管理与实务
  • 管理与实务
    纪慧生;陆强;王红卫
    2010, 3(4): 347-35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知识活动过程中伴随着知识网络演化,对知识网络演化的分析有助于认识企业知识活动。运用推理演绎、理论分析并结合实例,在分析知识网络结构及其演化模式的基础上,对知识网络演化的结构洞、非均衡性和连接强弱性等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将网络中的知识演化分为选择、遗传、变异3个循环阶段,并分析知识网络演化的路径依赖与知识活动,进而提出促进知识网络演化的措施。

  • 管理与实务
    周晓晔;王蕾;马小云;李凯
    2010, 3(4): 351-35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目前,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已成为全球实现资源再利用的共性问题,建立废旧家电逆向物流体系迫在眉睫。选取经济效益、管理水平、社会效益3个方面的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AHP)、360度反馈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FCE)对废旧家电逆向物流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废旧家电逆向物流评价模型,并通过算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 管理与实务
    崔东红;杨榕;姚莉
    2010, 3(4): 355-360.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公开招标资格预审可以缩小承包商范围,减少招标单位的工作量。但是在其实行时存在用模糊语言变量评价的指标按现行资格预审评审方法不能有效处理这一问题,甚至存在因专家主观因素影响或暗箱操作而导致的评审过程不规范现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和理想解的多属性决策模型,综合考虑决策过程中的灰色信息和模糊信息,充分考虑招标人对指标的偏好性,利用模糊优先关系比较级的方法为指标合理赋权,通过比较方案与正负理想区间方案的灰色关联度和欧氏距离来构造相似接近度,从整体角度实现对潜在投标人的评价和排序。

  • 管理与实务
    李艺;赵红
    2010, 3(4): 361-365.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聚焦于服务行业,利用实证研究方法分析服务过程中顾客与服务人员接触程度差异对顾客忠诚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顾客与服务人员的接触程度影响了转换成本、关系信任及服务补救对顾客忠诚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程度,说明顾客与服务人员接触程度对顾客忠诚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由此深化对顾客忠诚形成机理的认识,为服务企业更有效地提高顾客忠诚水平提供借鉴。

  • 管理与实务
    刘锋
    2010, 3(4): 366-37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企业社会责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是造成温州民营企业“民工荒”的重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员工对企业伦理气候中的法规导向最为认可且看法比较一致,对组织承诺中的情感承诺最为认可且对道德承诺的看法相对一致,对组织公民行为中的组织公益最为认可且看法比较一致。员工对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的主张是正向积极的,未发现企业伦理气候、组织承诺对组织公民行为有强烈的正向影响。提出温州民营企业摆脱困境的思路:重视企业伦理气候建设,形成正确的企业文化,增强员工的向心力;强化员工的组织承诺;鼓励员工的组织公民行为。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丁春福;单义松
    2010, 3(4): 375-378.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范畴,其作为一个命题,包含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国的具体实际以及推动二者相结合的主体这3个基本要素。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力量这一层面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可以相应地内化为3对具体的矛盾范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世界性与民族性的对立统一、中国实际国情下的主客体互动关系以及社会精英与社会大众在主体价值上的交往对话。这3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构成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根本动力。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曹旭;张夫玲
    2010, 3(4): 379-384.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是对传统线性经济的改进。发展循环经济能从根本上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生态效益,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资源节约型社会要求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确保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应该在政府调控、制度支持、法律保障、技术支撑、生产消费、公众意识等各个层面积极进行试点和探索。分析辽宁省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成效,总结经验教训,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