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刘梦,刘雪山,孙本哲,李榕,宋久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403-408.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8
    针对航空导弹和空地导弹发动机喷管喉衬材料对超高温难熔金属材料的需求,亟需提升难熔金属钨基合金的室温韧性和高温强度.综合运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相关分析方法,对W-Re-HfC合金经2 120 ℃一次烧结处理、变形量为81.75%的三道次锻造加工处理与1 600~1 700 ℃退火处理后的三类试样中的第二相粒子进行了微观结构分析.结果表明:三种状态合金中均含有HfO2粒子,而仅退火态试样中含有HfC粒子;HfO2与HfO2两类第二相粒子均位于W基体的晶界处,且HfC粒子尺寸普遍小于HfO2粒子,HfC粒子由早期形成的HfO2粒子还原所得.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李锋,霍萧冉,陈立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383-388.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5
    为了研究Incoloy 825合金的循环变形行为,在650 ℃拉伸或压缩应变保时条件下进行了循环变形实验,并得出相应的应变疲劳参数.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合金循环变形后的位错亚结构和断口形貌.结果表明:在循环变形条件下合金拉伸应变保时发生循环硬化、先循环硬化后循环软化或循环稳定行为;合金在压缩应变保时发生循环硬化或先循环硬化后循环稳定行为.合金的变形机制均为平面滑移,合金中的裂纹萌生与扩展模式均为穿晶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孟晋,李楠,董鹏,马龙宣,杨昊京宸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25-529.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08
    为了揭示室温下氧化钙的导热系数低于硫化钙这一反常现象的物理机制,利用结合声子玻尔兹曼输运方程和第一原理计算方法系统研究了CaM的热导率.结果表明:CaM中热导率顺序为CaS>CaO>CaSe>CaTe,CaS热导率在声子频率高于2 THz后显著增加,最终成为4种化合物中热导率最高的材料;声子寿命是CaM热导率变化的主控因素,三声子散射相空间的变化趋势与声子寿命一致,这与声子的纵向光学支与横向光学支劈裂直接相关.因此,声子散射通道的数量决定了CaM的声子寿命,也是CaO热导率低于CaS这一反常现象的物理本质.
  • 控制工程
    孙平,闫冬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431-437.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13
    为了解决有效点较少的动态复杂场景下视觉SLAM准确定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RANSAC动态特征点剔除的单目视觉SLAM算法.通过ARANSAC算法估计图像间的透视变换矩阵,并扭曲上一帧获得一个估计图像,使上一帧中的点转换到当前帧的坐标系下.通过计算特征点在估计图像和当前帧的光流值,区分并剔除ORB-SLAM2中的动态特征点,从而消除动态物体对SLAM定位性能的影响.利用TUM数据集的动态序列对本文算法进行仿真,并与ORB-SLAM2算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视觉SLAM算法绝对轨迹误差的标准偏差降低84.00%~96.11%,平移和旋转漂移的标准偏差最佳效果分别降低94.00%和96.44%,明显减少了视觉SLAM算法位姿估计的误差.本文算法能够在有效点较少的动态场景下,消除动态物体对视觉SLAM定位性能的影响,提高定位精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爱玲, 孙泽飞, 赵健, 刘宁, 雷永乾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31-63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06
    针对印染废水中锑的污染问题,利用Sb3+与Sb5+对碳量子点的荧光猝灭机制,建立了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纳米探针对印染废水中锑离子的快速检测方法.以一步水热法合成了氮掺杂荧光碳量子点,以碳量子点荧光猝灭程度检测锑离子浓度.结果表明:锑离子检出限为3.71 μg/L,线性范围为10~80 μg/L,加标回收率为90.07%~111.26%,相对标准偏差为0.22%~4.88%;所提方法具有经济、快速、灵敏的优点,适合锑离子的现场快速检测.
  • 控制工程
    张凤, 王伟良, 袁帅, 孙明智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88-693.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16
    针对视觉SLAM在动态环境中由于物体的移动会使得位姿估计过程中对特征点造成误匹配,导致定位精度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动态环境下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视觉SLAM方法.利用卷积神经网络的Mask R-CNN方法,将ORB SLAM与Mask R-CNN算法进行有效融合,并利用极线几何法对动态的特征点进行剔除.在公开数据集中与ORB SLAM2算法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解决了动态特征分布点的误匹配造成定位准确度较差的问题,提高了优化后SLAM系统的定位精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占杰, 房胤, 白宇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36-641.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07
    为了获得具有优良储能性能的PbZrO3反铁电薄膜,采用微波照射技术在LaNiO3电极薄膜上制备了PbZrO3薄膜,并研究了PbZrO3薄膜的微结构、电学性能和储能性能随微波照射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通过微波照射在750 ℃下只需要180 s就可以获得晶粒大小均匀且微结构致密的钙钛矿相PbZrO3薄膜;在1 640 kV/cm电场下PbZrO3薄膜的储能密度可达27.3 J/cm3,储能效率可达59%,表现出良好的储能性能.因此,在结晶过程中使用微波照射技术可以有效获得具有优良储能性能的PbZrO3反铁电薄膜.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林立,陈卓,和正华,刘枫,陈立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19-52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07
    为了加快电解水制氢效率,采用粉末冶金与表面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新型多孔Co-Fe阳极电极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及能谱仪(EDS)对电极材料的相结构、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进行了表征;利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电极材料的析氧性能及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表面预处理后,烧结态Co-Fe合金电极的析氧性能得到了大幅提升;当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Co1Fe1合金电极的析氧过电位仅为284.6 mV;经过连续10 h恒电流电解后,析氧反应电位变化较小,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国建,王超,王辰阳,王文博,张国瑜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389-396.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6
    针对航天航空等领域中同一零部件不同部位需要具有不同性能的需求,在400 ℃预热温度条件下利用激光熔融沉积技术制备TC4-IN625双金属结构试样.结果表明:TC4区相组成为α-Ti+β-Ti,IN625区相组成为γ-Ni+Laves相;随着混合粉末中IN625含量的增加,梯度过渡区脆性金属间化合物Ti2Ni、TiNi、TiNi3等生成量增加.试样显微硬度先增加后降低,在40%TC4+60%IN625沉积区硬度达到最大值,且当混合粉末中IN625含量低于40%时,梯度过渡区不产生裂纹,当其含量超过60%时产生裂纹,沉积层的冷裂纹敏感性与显微硬度成正比.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迪, 王栋, 李凯文, 王莉, 陈立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49-653.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09
    为了研究760 ℃下Pt-Al涂层对DD413合金氧化行为的影响,采用电镀Pt和化学气相渗Al法在基体表面制备单一β-(Ni,Pt)Al相涂层,并对0.5~70 h氧化后的无涂层和Pt-Al涂层试样进行XRD分析、截面形貌观察、截面元素分布和含量分析.结果表明:Pt-Al涂层试样氧化至5 h时,互扩散区与基体界面处出现难熔原子W、Mo、Ta的富集,当氧化至10 h时,界面处出现了TCP相;Pt-Al涂层阻碍Cr原子的扩散,Pt原子促进了Al原子的选择性氧化并形成具有保护作用的Al2O3膜.因此,Pt-Al涂层在760 ℃下能够提高DD413合金的抗氧化作用.
  • 控制工程
    刘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446-450.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15
    针对网络控制系统未考虑诱导时延的缺陷,提出了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网络控制系统建模与控制方法.设计网络控制系统通过时间驱动传感器、事件驱动执行器和控制器,将存在诱导时延的信号进行解析并构建线性离散数学模型,采用动态数据挖掘方法建立控制参数预测模型,以传感器测量值以及控制参数时间序列为基础,确定最佳控制参数,实现网络系统的良好控制.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方法可使网络控制系统超调量小,时延低,且在单包传输以及多包传输情况下丢包率均低于0.2%.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义顺,彭广涛,张华军,付俊,杨啸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07-512.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05
    针对Q345中厚板高强钢构成的T型接头横角焊接位置在焊接过程中位置准确性差与根部难熔透的问题,提出一种双机器人双面双弧全熔透不清根MAG焊接方法.焊后对焊缝进行显微组织分析和接头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打底焊前焊道过热区为板条状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正火区为铁素体和珠光体组织;打底焊前弧焊道组织为板条状马氏体、针状铁素体和少量下贝氏体;打底焊后弧焊道组织为针状铁素体和先共析铁素体;填充焊道组织主要为针状铁素体.焊缝平均硬度为220 HV,高于母材平均硬度,-20 ℃条件下冲击吸收功高于27 J,符合标准要求,可实现自动化生产.
  • 材料科学与工程
    王政,冯越,张元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397-402.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7
    为了研究合金成分对熔炼法制备ODS钢的影响,采用真空吸铸技术制备4种不同铁素体ODS钢.借助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仪和电子探针分析铸锭表层的显微组织、第二相成分与元素分布,利用透射电镜检验铸锭内部是否存在纳米级析出相,采用维氏显微硬度计对铸锭的力学性能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熔炼时若采用先将Fe、Cr、O进行熔化,再熔炼Y的方法制备ODS钢,可以引入少量微米级Y2O3颗粒.在此基础上添加一定量的Ti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添加微量合金元素Si能够有效推迟Y和O发生反应,从而对Y2O3的上浮起到抑制作用.
  • 控制工程
    杨美艳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70-57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16
    为解决当前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问题,加快数据传输速度,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方法.通过传输节点被动监察附近节点传输的数据帧,量化节点活跃度判断附近节点是否存在拥塞问题,基于离散指数趋近率控制的抖振分析结果设计自适应离散滑模拥塞控制器,针对存在拥塞问题的节点,采用数据驱动技术根据节点间关联性设计无线传感器网络拥塞控制策略.测试结果表明,相比传统的控制方法,本文方法能降低节点内数据队列长度的波动性,提升单位时间内数据传输量,节点信道拥塞标记率具有一致性,控制在4.5%左右,其响应时间控制在100 ms左右,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
  • 控制工程
    颜蔚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65-569.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15
    为了提高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对无线网络安全进行实时高精度控制,提出了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法.通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无线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无线网络安全风险,使用基于遗传算法与PID控制理论的网络稳定控制优化方法实现无线网络稳定控制,采用网络安全攻击数据库KDD Cup99作为测试对象.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正确率高,误报率低;在该方法控制下,无线网络输出信号幅值与期望幅值十分接近;评估耗时与控制耗时较低,能够保证无线网络安全.
  • 材料科学与工程
    郭志强,周宇韬,东雪,祖国胤,袁晓光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13-518.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06
    为了分析泡沫铝复合结构件的制备工艺,研究了纯铝基泡沫铝在密闭型腔中的发泡行为.采用粉末冶金法,通过模压、热挤压与拉拔工艺制成所需规格的预制体,然后置入密闭型腔中保温发泡制得泡沫铝.结果表明:随着保温时间的增加,预制体渐渐充满型腔,泡体成型性较好,但在后期阶段出现大通孔和实铝层现象等缺陷.当发泡温度为700 ℃且直径为8.5 mm的预制体在其三倍体积密闭型腔中发泡时,可以制得泡孔结构相对均匀且稳定的泡沫铝.
  • 建筑工程
    杨志坚,魏顺利,苏志华,李帼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55-360.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20
    为了研究螺钉间距对双拼C型钢梁抗弯性能的影响,提出适用实际工程的螺钉间距.对4根双拼C型钢梁进行三分点加载纯弯试验来考察其从加载到破坏过程中的力学性能,研究构件的承载能力、变形特征、破坏形态.采用ABAQUS建立双拼C型钢梁的有限元分析模型,改变自攻螺钉间距进行模拟.结果表明,螺钉间距为300 mm的试件延性有所提高,但承载能力变化不明显,螺钉间距为600 mm时对支座和加载点处进行补强,可满足工程设计要求,建议采用自攻螺钉间距为600 mm.
  • 建筑工程
    武斌, 谭卓英, 王先伟, 傅鸣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714-720.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20
    为了获得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统一计算公式,对大量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试验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基于统计分析的方法,以混凝土强度和径厚比(宽厚比)为主要参数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极限粘结强度的统一计算模型.结果表明:极限粘结强度随着长径比(长宽比)、套箍系数的提高而提高;随着径厚比(宽厚比)的提高而降低;一般情况下,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提高.统一计算模型的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证明了统一计算公式的有效性,为钢管混凝土的统一设计提供了参考.
  • 控制工程
    程雨芊,程中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58-56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14
    为了有效降低传感器网络安全风险等级,提出了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传感器网络安全风险预测方法.收集传感器网络安全风险数据,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对数据进行训练,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根据预测的网络安全风险等级值对传感器网络实施控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传感器网络安全风险预测误差较低,控制效果较为理想,可以为传感器网络的安全稳定通信提供保障.
  • 建筑工程
    鲍文博,付云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584-589.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18
    为了表征PVA增强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韧性,对具有不同水胶比的PVA增强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进行轴心抗压试验和直接拉伸试验,运用韧性比和韧性指数双特征指标来评价压缩韧性和拉伸韧性.结果表明,PVA增强尾矿砂水泥基复合材料试件的延性和吸收能量的能力显著提高,试件压缩韧性和拉伸韧性的效果较好,使试件具备了韧性性能良好、呈延性破坏、多裂缝开裂等特点.随着水胶比的不断增大,试件的韧性比和韧性指数逐渐增加,当水胶比为0.35时,韧性比和韧性指数有较明显提高.
  • 建筑工程
    李政伟,王海君,张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467-472.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18
    为了研究斜腹板单箱多室箱梁在不同边腹板斜度、边界条件和箱室数量等条件下的腹板剪力分配规律,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单箱多室箱梁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后处理“局部方向内力总和”提取出箱梁各道腹板的剪力值并运用剪力增大系数的概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边腹板斜率增大,对剪力分配影响较小;支座数量的增多使得梁端支座反力在腹板中的分布更为均匀,多支座可有效降低边腹板承担剪力的比例;箱室的数量减少,可使剪力分布趋于均匀分布.
  • 建筑工程
    李可, 李思辰, 周擎威, 王新玲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706-713.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19
    为研究高强钢绞线与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的黏结性能,考虑钢绞线直径、相对锚固长度、加固层厚度及ECC抗压强度的影响,对84个棱柱体与12个薄板试件进行单轴拉拔试验.结果表明:拉拔荷载-滑移曲线呈现三阶段变化规律;减小钢绞线直径或相对锚固长度,或者增加ECC抗压强度,可以提高平均黏结强度;钢绞线在ECC中的临界保护层厚度为其直径的3.7倍.提出了考虑多因素的高强不锈钢绞线与ECC平均黏结强度及临界锚固长度计算公式,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张艳, 杭佳宁, 张伟, 刘公召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42-648.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08
    为了提高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的耐蚀性,利用非对称双极性脉冲电源制备具有不同纳米ZrO2颗粒含量的微弧氧化复合膜层,研究了纳米ZrO2颗粒对2A12铝合金微弧氧化膜层耐蚀性的影响.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X射线衍射仪、电化学工作站等仪器对复合膜层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当电解液中加入1 g/L的ZrO2颗粒时,复合膜层中的自腐蚀电流密度最小,极化电阻值最高,耐蚀性最好;当复合膜层中ZrO2颗粒含量由2 g/L增加到3 g/L时,复合膜层中形成的裂纹明显增多,复合膜层的耐蚀性下降.
  • 建筑工程
    鲍文博,张昊斌,吕晨曦,赵洪涛,曹海娇,魏英华,李京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49-35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9
    为了解决远海工程中混凝土用细骨料和用水等资源的就地取材问题,进行了海水拌制珊瑚礁砂混凝土制备关键技术试验.在配合比正交试验优化的基础上,开展了立方体抗压强度、劈裂抗拉强度、抗折强度、轴心抗压强度以及弹性模量等基本力学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龄期海水拌制珊瑚礁砂混凝土的基本强度均高于相应龄期普通混凝土的强度,可以满足一般混凝土工程对基本力学性能的要求,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 控制工程
    富璇, 王黎明, 王雪莹, 张楠, 刘颖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6): 694-699.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6.17
    针对传统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系统在扰动下难以实现功率平稳输出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非线性滑模控制策略.根据光伏逆变器工作原理,建立了计及光照强度扰动的变换器模型,设计了一种扰动观测器对系统不确定扰动进行定量估计,实现了滑模面和滑模控制器对系统的控制,并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对控制器参数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使动态曲线的衰减系数由-0.1变为-32.13,提高系统阻尼特性百余倍,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验证了该策略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 机械工程
    张宇,李扬,仇建春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06-31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2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江都第四抽水站在运行中发生了叶轮外壳气蚀严重、内嵌不锈钢开裂、叶片调节机构受油器发热抱死、叶轮密封老化导致漏油等故障,在进行维修性处理后,有必要对轴流泵可靠性进行分析验证.采用数值模拟技术从流场速度与静压分布、刚强度、拉杆受力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估.分析结果验证了叶片、转臂的安全性,确定液压站外置、系统油路复杂是渗漏油故障多发的根源,提出并实施了内置式叶片调节机构改造,成功消除了渗漏油的隐患.
  • 机械工程
    闫明,杨化松,张磊,孔祥希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88-29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9
    为了适应舰载设备抗冲击考核要求的增长,提出一种能够实现冲击强化的方法,并对这种方法进行理论推导和算例验证.利用二次冲击实现冲击强化,对冲击强化方法进行物理模型建立,将全部过程分段进行碰撞振动分析;以实际算例进行计算,分别以时间历程响应和冲击谱描述冲击环境,对二次冲击前后的冲击环境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加速度峰值放大了9.5倍,等速度谱值放大了2.01倍,等加速度谱值放大了5.6倍,所提方法能够在时域和频域范围内有效实现冲击环境的强化.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徐国建,井志成,张国瑜,刘祥宇,廖洪彬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77-282.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7
    为了提高CLF-1钢的焊接质量,采用激光焊接技术获得了成形良好且无冶金缺陷的对接焊缝,研究了焊态与PWHT态下的焊缝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焊缝组织均由大量马氏体及少量δ-铁素体组成;焊态下有微量针状碳化物析出,PWHT态下析出的点状碳化物分布在δ-铁素体边界与板条马氏体内部;与焊态相比,PWHT态焊缝抗拉强度降低,而屈服强度、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均提高,维氏硬度均值降低;拉伸试样均断裂于远离焊接接头的母材处;由于δ-铁素体的存在,焊态和PWHT态焊缝冲击功均低于母材.
  • 信息科学与工程
    赵巍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21-32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4
    针对广义空间调制正交时频空系统中的信号检测问题,在MMSE准则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于5G技术的判决反馈检测算法.综合正交时频空与空间调制等技术手段,建立了满足高速移动通信应用需求的系统.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传统频域均衡算法的优缺点引入MMSE准则,提出了具有更低复杂度与更高检测性能的判决反馈检测算法.仿真和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的频域均衡算法相比,基于MMSE准则的判决反馈检测算法具有更加优秀的系统性能和更低的计算复杂度.
  • 电气工程
    宋丽敏,谢志梅,区伟斌,钟婉明,林凤思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361-36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1
    针对大多数塔杆接地装置腐蚀检测方法存在较大的破坏性、且精度不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电阻层析成像的塔杆接地装置腐蚀无损检测方法.在对塔杆接地装置腐蚀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数学建模的基础上,设计无损检测系统,其中利用埋入式电极注入电流采集电压的方式获取电导率数据,并运用基于共轭梯度法的电阻成像技术进行图像重构,从而实现塔杆接地装置的无损检测.所提方法在LabVIEW和MATLAB平台的试验结果表明,其可以对接地装置的钢材腐蚀情况进行可视化处理,且检测误差与时间分别为0.42 ms和36 ms,均优于其他对比方法.
  • 电气工程
    周建萍,周安杰,茅大钧,孔凡森,李逸凡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5): 481-487.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5.01
    为提高模块化多电平型统一潮流控制器(MMC-UPFC)对于不平衡电网的治理能力,提出基于反馈线性化的滑模控制策略.该策略利用反馈线性化理论对UPFC数学模型进行完全解耦,为进一步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及动态稳定性,在此模型的基础上使用滑模控制对解耦后的系统设计控制律.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与PIR控制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所提反馈线性化滑模控制对于不平衡电网的治理更具优越性.
  • 控制工程
    于舜,夏炎,姜柳,王洪江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438-44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14
    针对当前模型在表现树木各分支对象摆动、断裂等形态方面效果较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运动学模型的树木动态建模方法.根据自然界中的复杂外力与重力之间的合力关系,获得各分支对象在碰撞前的角度、速度等特征量;采用运动学原理获得撞击力,并分析其与断裂极限值之间的关系,从而描绘各分支对象在运动轨迹中与其他对象发生碰撞后,各对象的摆动、断裂等形态.实验模拟结果表明,采用基于运动学模型模拟出的效果,其树木运动姿态流畅逼真,实时代价小,模拟效果较好.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梁吉艳,张立宝,孟静,李恒洋,李春林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83-287.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8
    为了有效治理由脂肪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酸水排放造成的污染,采用浮选-混凝沉淀、铁碳微电解、电催化氧化、破乳-混凝沉淀四种工艺对酸水进行处理,经过对比分析后构建了电催化耦合工艺.结果表明:MQ801型破乳剂对酸水预处理效果最好;当电催化耦合工艺的反应初始pH为7,电流密度为20 mA/cm2时,可对酸水表现出极佳的处理效果,COD去除率达到98.82%,总磷去除率达到95.62%,满足企业要求生化标准.
  • 电气工程
    魏惠芳,王丽梅,张康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41-247.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1
    针对直驱H型平台轮廓控制中轮廓误差受机械耦合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反馈线性化解耦的直驱H型平台滑模轮廓控制方法.该方法采用输入输出反馈线性化理论对多变量、强耦合的直驱H型平台设计解耦控制律,将耦合模型解耦为独立的单输入、单输出的系统.为克服不确定项的影响,保证系统的鲁棒性,实现参考轮廓的精密跟踪,将滑模控制应用于解耦后的系统中.利用李雅普诺夫理论证明控制器的渐近稳定性.结果表明,所提控制方法能有效提高H型平台轮廓跟踪精度和系统鲁棒性.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毛萍莉,李华祎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70-276.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6
    为了研究固溶处理对铸态Mg-2Zn-3Y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拉伸试验机和维氏硬度计对固溶处理后的合金进行了组织分析及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g-2Zn-3Y合金中含有LPSO相和W相,随着固溶温度的升高,块状LPSO相区域逐渐出现层片状形貌,W相发生球化、粗化和重熔现象,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伸长率和硬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经450 ℃固溶12 h后,合金的强化效果最佳,抗拉强度为187 MPa,屈服强度为107 MPa,伸长率为8.0%,硬度为82.5 HV.
  • 电气工程
    江世雄,黄鸿标,陈苏芳,肖荣洋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4): 366-371.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4.02
    针对大部分预测方法难以适用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处理,且存在能源类型考虑不全面等问题,提出了基于GA改进LSTM-BP神经网络的智慧楼宇用能行为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K-means聚类算法分析用能行为并减少用能数据规模,利用遗传算法优化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结合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的预测模型,实现对智慧楼宇的能耗预测.基于TensorFlow深度学习框架进行实验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在12 h及120 h内预测结果的MAE值分别为1.79 J和2.11 J,预测效果稳定并优于其他对比方法,故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信息科学与工程
    袁同庆,席鹏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31-335.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6
    针对传统客观评价方法中仅采用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质量评价和分类,存在数据不足和相对片面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模态音视频融合的客观质量评价算法.该算法充分考虑了客观质量评价过程中产生的视频、语音和文本数据,并分别提取了各类数据中与评价结果相关的特征,通过对多模态数据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和分类后,得到客观评价结果.以教学质量评价为例,采用自行搜集整理的客观评价数据构建的质量评价数据集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和基于调查问卷的传统方法相比,所提方法能够明显提升客观质量评价的精度.
  • 机械工程
    郭忠峰,徐博闻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95-300.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0
    针对支撑轮式管道机器人在过弯时驱动轮与管道内壁易发生打滑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适应140~150 mm管内径的机械差速式管道机器人.对机器人的结构组成及驱动原理进行了介绍,建立了机器人变径支撑、越障条件及过弯阶段的理论模型.运用ADAMS软件对管道机器人进行运动仿真分析.结果表明,仿真数据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误差较小,验证了该机构的合理性.本文设计的机器人驱动轮在过弯时具有差速功能,避免了与管道内壁之间的打滑,提高了运动稳定性.
  • 电气工程
    魏伟,李永胜,程逍,孙立时,朵向阳,吴卓青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248-254.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02
    为了识别用户端典型用电负荷模式,解决传统聚类算法中仅使用单视角数据致使典型模式识别不全面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视角网络融合的典型用电负荷模式挖掘方法.采用多视角网络融合算法对三个粒度视角数据进行融合,利用谱聚类算法与共现矩阵度量方法识别典型用电负荷模式,结合教育行业和房地产行业用户基本信息对其用电负荷曲线趋势进行挖掘与分析.结果表明,与单视角数据相比,挖掘出的典型用电负荷模式更为准确且具有较好的鲁棒性,能够结合不同行业特点为电网系统在不同时段采取错峰用电、削峰填谷等措施提供指导.
  • 信息科学与工程
    许知博,段新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2022, 44(3): 326-330. https://doi.org/10.7688/j.issn.1000-1646.2022.03.15
    针对在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信息聚类过程中,当层数为3~5层时,存在网络吞吐量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分析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耗的无线电一阶模式,构建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能耗模型.当簇群请求节点接收到发送于簇头的码分多址编码与时分多址时隙后,转发数据并使其稳定传输;引入狼群算法建立路由路径,实现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路由算法优化.结果表明,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层数为3~5时的网络吞吐量均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