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电气工程
  • 电气工程
    李鹤,岳长喜,邵海明,刘星余,白德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利用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测量谐波电流特性的研究较少,可能会对电网谐波电流治理、电能计量产生不利影响的现状,利用T型等效电路推导了CT用于测量交流电流的理论误差,并采用两种试验方法实测了交流电流及谐波电流误差.分析了CT误差与频率的关系及基波电流与谐波电流对彼此误差的影响.结果表明,20%以下的谐波含量对基波误差影响较小;采用低值阻性负载,普通CT变换各次谐波电流的准确度优于1%.
  • 电气工程
    方正云,杨捷,杨泓,廖洁萍,段明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力系统对客户服务的效率低、针对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采用云模型、离散余弦变换和反向传递神经网络的客户分类算法.通过云模型提取价格敏感度、投诉率、欠费率、销售变现天数以及忠诚度的变化波动情况的云测度,结合余弦变换计算得到特征向量,输入反向传递神经网络训练,从而得到自动客户分级识别的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模型可以有效实现客户分级以及销售状况评估,其平均检测精确度可达95%以上.
  • 电气工程
    李登云,李鹤,聂琪,张丹丹,庞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满足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中高次谐波宽频测量性能校验的要求,开发了一种全光纤电流互感器宽频校验系统.基于对校验系统升流器二次侧回路阻抗进行计算,提出了不同额定电流全光纤互感器校验系统的电源选择要求,并依据测试结果对电源设计进行了优化.对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样机进行了50~2 500 Hz的宽频校验.结果表明,所提校验系统在50~2 500 Hz范围内具有良好的校验能力,宽于目前国内全光纤电流互感器校验系统频率范围.
  • 电气工程
    罗庆,谢晓帆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电网调度风险评估计算量大和重复采样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非贯序蒙特卡洛的电网调度风险评估方法.将解析法和方差减小技术引入到传统的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中,使用解析法来减少单次抽样模拟所需的时间.并采用等分抽样法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同时减少抽样次数,从而提高电网风险评估的效率.在IEEE RTS系统上的仿真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方法能同时兼顾精度和效率,且相对于采用均匀抽样的非序贯蒙特卡洛模拟法具有更高的评估效率.
  • 电气工程
    姚腾,李育灵,王婵琼,王红斌,聂晓龙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目前互感器二次回路窃电方法逐步趋于高科技化和隐蔽化的问题,分析了互感器二次回路在不同故障、窃电情况下的等效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阻抗特性的互感器二次回路状态识别方法.采用谐振检测电路技术,研制了二次回路终端检测装置和互感器二次回路状态巡检仪,通过现场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基于该方法研制的装置能够实现互感器二次回路的状态监测.
  • 风力发电技术
  • 风力发电技术
    李德源,何正举,郭坤翔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风力机气动载荷的三维计算能力与计算稳定性,采用螺旋尾涡升力线模型来研究叶片气动性能参数.通过对附着涡分布、控制点的诱导速度以及迭代法求解算法等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计算了风力机的各项气动性能参数,并建立了基于螺旋尾涡升力线模型的水平轴风力机风轮气动性能数值分析算法.在FORTRAN平台中创建了分析程序,计算了风力机的气动载荷并与传统叶素动量理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所开发的数值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计算能力与计算稳定性.
  • 风力发电技术
    卢华兴,陈明阳,刘伟,孙传宗,陈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新型风电机组塔筒结构的静强度性能和低阶模态频率特性,分别对传统型、加筋型和混合型三种结构塔筒进行有限元建模,对比分析三种塔筒的静强度性能和低阶模态频率.仿真结果表明,混合型塔筒等效应力极值和刚度较传统型塔筒有所增加,低阶模态频率较其他两种类型塔筒有所提高.混合型塔筒在壁厚和材料的约束下具有更好的刚度,其结构使得刚性设计转速有所提高,有利于塔筒刚性模态设计.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李德元,王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纯钛的高温抗氧化性能,采用电弧喷涂和等离子喷涂方法在纯钛表面制备Ni/Al复合涂层.利用激光重熔使得Ni层与Al层发生冶金反应,对试件进行800 ℃×40 h连续氧化.根据生成的金属间化合物特征研究纯钛的高温抗氧化行为.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后Ni/Al复合涂层可以显著提高纯钛的高温抗氧化性能.在激光重熔过程中Ni/Al复合涂层中的Al发生熔化扩散并与Ni形成以Ni2Al3相为主的扩散层.在氧化过程中Ni/Al复合涂层表面形成连续且致密的α-Al2O3氧化膜与大量NiAl相,表面扩散层中的富铝相可为表面提供充足的Al元素,进而对纯钛基体提供有效的高温抗氧化保护作用.
  • 材料科学与工程
    宋力,辛宇,樊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探究开孔水平位置对RC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物理试验方法对一批RC梁进行受弯加载试验,在梁腹部纯弯段和剪弯段分别开孔以探究RC梁的受弯性能.在梁腹部设置不同的开孔位置参数,并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验证了有限元模拟的正确性.在梁腹部不同位置进行开孔对RC梁受弯承载力的影响不同,梁腹部纯弯段开孔对RC梁的受力性能影响不大,而剪弯段开孔会使梁的抗弯能力明显降低.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曲迎东,张震,尤俊华,苏睿明,李荣德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短流程等温淬火的初始温度对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影响,采用消失模铸造工艺制备铸件.当铸件分别冷却到1 173和1 223 K初始温度时,放入50%KNO3+50%NaNO2淬火介质进行等温处理,然后空冷至室温.结果表明,铸件中出现了珠光体,ADI-1223和ADI-1173的硬度分别为381和366 HV.当载荷为10 N时,ADI-1223的摩擦系数为0.289,磨损体积为71.3×10-5 mm3;ADI-1173的摩擦系数为0.273,磨损体积为83.7×10-5 mm3.当载荷为12 N时,ADI-1223的摩擦系数为0.242,磨损体积为114.1×10-5 mm3;ADI-1173的摩擦系数为0.213,磨损体积为136.5×10-5 mm3.因此,ADI-1223的硬度高于ADI-1173,摩擦系数大于ADI-1173,磨损量小于ADI-1173.
  • 材料科学与工程
    梁鼒,张力冉,王倩,董必钦,孔祥明,邢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混凝土的抗碳化能力,采用聚合诱导相分离法合成了具有离子响应性的聚1-乙烯基-3-乙基咪唑六氟磷酸盐(PVEIm+PF-6)@Ca(OH)2微胶囊.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红外光谱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微胶囊的形貌及结构进行了分析,利用碳化箱和压力试验机分别进行抗碳化与力学强度测试.结果表明,微胶囊具有完整的核-壳结构,可在水中保持稳定,但可被Cl-和CO2-3触发并释放出Ca(OH)2.与不含微胶囊的混凝土相比,含微胶囊混凝土的碳化深度及碳化速率均明显降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 机械工程
  • 机械工程
    丁伟,李春旭,刘柄宏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螺旋面加工易干涉及刀具设计困难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标架与直角坐标系相结合的方法来确定螺旋面方程,并应用微分几何、啮合原理确定了螺旋面铣削时的刀具设计方法,建立了复杂螺旋面方程,并设计出该螺旋面外、内(旋风)铣时刀具的刃型.结果表明,利用提出的方法确定复杂螺旋面方程方便易行,设计的刀具刃型在满足安装条件下不会发生干涉,从而有效验证了螺旋面方程数学模型及铣刀刃型设计数学模型的可行性.
  • 机械工程
    何育民,郝安帮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解决在齿轮动力学仿真中啮合刚度的时变性问题,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中,通过渐开线参数方程建立了直齿圆柱齿轮装配体模型,将模型导入ANSYS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模块,用准静态的方法求出了综合啮合刚度,考虑齿轮的惯性效应以及轮齿摩擦力进行齿轮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实际情况下综合啮合刚度与理论重合度计算的综合啮合刚度是不同步的.轮齿在进入和退出双齿啮合时振动加剧,轮齿的交替啮合产生冲击力,单齿啮合比双齿啮合振动强烈.
  • 信息科学与工程
  • 信息科学与工程
    王春华,韩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海量图像数据中目标的分割及识别问题,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控制下图像分割及并行挖掘算法.采用隶属度函数窗口宽度在图像直方图控制下自适应调整模糊阈值图像分割方法对图像进行分割,提取出感兴趣的潜在目标区域,基于共轭梯度法改进的BP神经网络算法对潜在的目标区域进行训练和识别,识别算法基于OpenMP并行处理模型开发来提高执行效率.结果表明:本文算法相对于基于偏移场的模糊C均值、灰度波动变换自适应阈值和自适应最小误差阈值具有更高的分割准确率,与传统神经网络算法的识别结果相比,平均识别率提高了8%,运行时间减少了2.5 s.
  • 信息科学与工程
    高永强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当前密文数据去重挖掘方法存在去重效果较差、特征聚合能力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密钥共享下跨用户密文数据去重挖掘方法.结合非线性统计序列分析方法对密钥共享下跨用户密文数据的统计特征进行采样,通过识别不同领域的统计特征进行密文数据的线性编码设计,抽取密钥共享下跨用户密文数据的平均互信息特征量.采用匹配滤波方法实现密钥共享下跨用户密文数据的去重处理.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的去重效果较好,特征聚合能力较强.
  • 信息科学与工程
    丁华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减少WSN网络中数据传输量、优化无线传输距离,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WSN网络数据融合算法.该算法构造数据融合树并根据WSN网络的传输特点改进了蚁群算法,考虑了路径偏转角对路由的影响,调整节点选择概率;同时对最优的多个路径更新信息素,以提升最优路径的全局搜索能力.在WSN网络节点能量消耗、传输延迟方面与经典算法对比,发现该算法能够有效延长网络的生命周期、降低节点能耗,并能改善网络负载均衡.
  • 信息科学与工程
    庄玉册,黎蔚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提高空气质量预测精度,提出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空气质量预测模型.运用粒子群算法优化极限学习机的初始权值和偏置,在保证预测误差最小的情况下实现空气质量最优预测.选择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作为评价指标,通过PSO-ELM、GA-ELM、SOA-ELM、DE-ELM和ELM五个模型预测结果对比发现,PSO-ELM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预报的预测精度,可为空气质量预测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 建筑工程
  • 建筑工程
    李明鑫,王国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模拟强风对低矮民居围护结构的破坏,采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考虑了群体民居围护结构中不同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各构件的物理属性以及不同风向下群体建筑表面风压系数的变化等影响因素,研究了群体民居在不同风向、不同风速强风作用下的损失程度,分析了建筑面积密度及建筑位置的变化对建筑损失程度和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强风风向垂直或者平行于屋脊时,建筑损失较小;建筑面积密度越大,屋面瓦及屋面板损失越轻,下游房屋门窗破坏越严重.
  • 建筑工程
    鲍文博,王怀成,王东旭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针对最新开发的绿色韧性水泥基材料的自愈合性能,参考国内外水泥基复合材料的自愈合理论与试验研究,采用强度恢复法对经过预制裂纹处理、自愈合养护至不同龄期的试件进行抗压强度试验并计算其强度恢复率.分析不同纤维体积掺量及尾矿砂替代天然砂比率对该水泥基复合材料自愈合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利用尾矿砂部分替代细骨料可以提高GTCC的自愈合性能.在不影响GTCC抗压强度的前提下,合理使用PVA纤维可以提高材料的自愈合能力.
  • 建筑工程
    蔡鑫,刘威,沈新普,张璋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研究裂缝性储层裂缝的变形规律以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采用塑性损伤模型和双重孔隙介质模型相结合的流固耦合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裂缝性储层注采过程中的裂缝和产量变化.采用迭代耦合方法模拟流体渗流与裂缝变形的耦合力学行为,并使用损伤变量从数学上表征储层裂缝的渗透率.分析了裂缝性储层开采时的损伤演化,获得了裂缝渗透率和地层压力的分布变化.结果表明,开采过程中地层裂缝逐渐闭合且渗透率降低,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裂缝渗透率降低是导致地层产量下降的重要因素,裂缝性储层数值模拟时应考虑裂缝渗透率变化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 建筑工程
    姚大立,迟金龙,余芳,张亚欢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分析自密实再生骨料混凝土与自密实天然骨料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差异,以粉煤灰掺量与再生骨料特性为研究因素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粉煤灰掺量为25%时,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和轴心抗压强度最大,但拉压比最小;提高再生骨料的原生混凝土强度使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劈裂抗拉强度和拉压比均增大,但轴心抗压强度几乎无变化;当粉煤灰掺量低于50%时,再生骨料的原生混凝土强度对自密实再生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几乎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