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论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法治问题研究
  • 专题论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法治问题研究
    邹龙妹,田川颐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当前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呈现公法“纵横交错”的格局,但却存在私法保护严重不足、知识产权法律无法全面覆盖传统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等缺憾与不足。新时代背景下,应坚持依法治国,以科学立法为目标,总结贵州省少数民族民间文学艺术法律保护的现有问题。据此提出建立完善以民法为主结合其他特别法的私法保护体系,提高地方立法的可操作性,增强权利主体意识等改进措施。
  • 专题论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法治问题研究
    刘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民族村寨的治理是社会学、法学、民族学甚至人类学共同关注的话题。从逻辑进路上,既有传统公权力的单向治理维度,也有现代的公私权的互动共治。在对民族村寨自治体下沉的分析框架下,如何将国家和社会公权力的运行轨迹限制在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职能界限内,并在民族村寨复杂的民族文化习俗中使自治体管理价值最大化,将国家层面和民族村寨场域的不同治理范式通过下沉后的自治体进行社会秩序的有机调适值得关注。近年国家拟建立自治体下沉的村治试点,其目的在于削弱国家公权力在基层的渗透,扬私权抑公权,将公权力的运行和村民私权的保护纳入现代化的法治治理逻辑中,进而凸显新时代民族乡村振兴中权力与权利的和谐共生。
  • 专题论坛:多维视角下的民族法治问题研究
    庄俊峰,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金融是现代经济制度的核心,而我国民族自治地方金融发展较为落后,阻碍了其经济政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以法律制度保障差别性支持民族地区金融的发展。现行法律政策等对民族地区金融发展支持力度较弱,应从普惠金融法的价值如“安全、效率、普惠、共享”等以及民族团结与共同繁荣发展入手,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创新、完善民族自治地方金融法制,促进民族地区金融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王海军,邹日崧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当前经济形势下,发展绿色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及主要城市的共识。构建包含绿色产业打造与绿色增长方式两方面的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结构体系,在此基础上对美国匹兹堡、丹麦哥本哈根及日本北九州三座绿色经济发展典型城市的具体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比较和总结,从而为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提出对策与建议。研究认为,我国应从绿色产业和绿色增长两方面入手驱动绿色经济发展:绿色产业发展方面应注重财税约束与激励、市场化改革等政策工具的使用,注重引导产业结构合理升级与多元化发展,注重培育绿色发展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绿色增长方式方面应持续改进城市环境与居民生活条件,强化政府公共管理与服务能力,积极引导民众文化素养与绿色意识提升。
  • 国际竞争与产业安全
    郑军,杜佳欣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农业保险对于贫困地区脱贫有重要促进作用。美国农业保险的法律规范、财政补贴、巨灾机制等促进了其保障水平的提高。中国农业保险在财政支持、补贴品种和农业巨灾分摊机制等方面同美国仍有较大差距。“4E”评价法是评价政府绩效管理的基本原则,并在国内外的政府绩效评价中有广泛的应用。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4E”评价法,构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和反贫困绩效指标体系,从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四个方面对中美农业保险的扶贫效益进行比较。借鉴美国农业保险的成功经验,从中国农业保险的保障体系、巨灾保障机制、政策精准度和农业保险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有助于提高中国农业保险保障和反贫困水平的政策建议。
  • 经济理论与应用
  • 经济理论与应用
    滕永平,华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对2007年1月—2018年3月我国玉米价格时间序列进行分解,研究其波动规律。结果发现,玉米价格受季节因素影响较大,整体趋势为先上升后下降,并呈周期性波动。利用ARIMA模型预测玉米价格走势,发现短期内玉米价格会有小幅度的上升。
  • 经济理论与应用
    郭云,黄虹,李磊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开放经济下对外直接投资(OFDI)已成为我国融入世界经济的主要途径,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根据O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及传导路径的互动机理分析,在对安徽省OFDI投资概况和产业结构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选取2003—2017年相关数据为样本构建VAR模型,运用ADF检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从产业结构总水平角度,实证分析得出短期内安徽省OFDI所能带来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并不显著的结论。进而从具体传导路径角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从10个变量中提取主成分构建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等方法实证分析得出安徽省OFDI可通过贸易、省内投资、就业和技术路径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为此,安徽省应扩大OFDI规模,提升OFDI质量和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对外投资结构;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作用,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
  • 管理与实务
  • 管理与实务
    李嘉明,高杨水雪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12—2016年度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研究审计质量与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下审计质量越高,上市公司的真实盈余接近或达到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就越低,即审计质量能够发挥监督作用,有效地抑制管理层的迎合行为。进一步按照制度环境好坏进行分组检验发现,只有在制度环境好的地区,审计质量和管理层迎合分析师预测的可能性才呈现显著负相关,而在制度环境差的地区,虽然两者关系仍然为负却并不显著,说明审计质量作用的发挥深深地依赖制度环境的建设。研究结果表明,在提高审计质量的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有效的制度环境能够提高审计质量,使其更好地发挥监督作用。
  • 管理与实务
    祝爱民,苏长利,于丽娟,王海军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产学研合作是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提高产学研合作系统的和谐性是提升合作效率、体现各参与主体功能、有效发挥其作用的前提。基于和谐管理理论,从系统素质、系统实力、系统结构、系统功能、系统控制、系统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七个方面对产学研合作系统和谐性进行分析,通过文献搜集、访谈、开放性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获取产学研合作系统和谐性影响因素,运用扎根理论对其进行编码归类,最后构建出产学研合作系统和谐性评价指标体系,为如何提升产学研合作系统和谐性指明方向。
  • 管理与实务
    肖萌,王丹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库存过高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从顾客偏好角度,运用市场均衡理论建立单因素库存压力模型,分析房地产顾客预期价格对库存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博弈理论建立三维博弈模型。根据博弈结果构建多因素库存压力模型,对房地产价格、质量、服务对房地产库存的影响展开研究,指出库存压力并不仅仅受房地产实际价格影响,也受顾客及开发商对房地产价格、质量、服务三个主要因素的预期及偏好影响。
  • 民主与法
  • 民主与法
    童格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内心确信这一主观性判断是形成心证的关键,保障心证客观化必然要以遏制内心确信的恣意为前提。从内心确信的主体、标准、监督和救济角度出发,以期探索预防和阻断法官滥用司法权力、枉法裁判的规制路径,进而外在化、明示化裁判者确信的心素,实现对主观确信客观性标准的规制。明确和实现内心确信的外在制约设置,能够有效提高司法公信力,顺应新时代下司法改革的新要求。
  • 民主与法
    邱成功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融资难是中小企业长期面临的问题。短期融资券推出后,因期限短、收益高、手续简便、期限灵活,被视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渠道。然而在实践中,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经营不规范,短期融资券受发行配套措施缺乏、企业划型标准不科学、投资者偏好等影响,往往不能被中小企业充分利用。为解决上述问题,应当规范中小企业运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财务制度,完善短期融资券发行的配套措施,重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并在产品设计和企业信用评级方面针对中小企业作出差异化的制度安排。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吕柱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话语体系不仅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彰显,更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得以展现的前提和基础。党中央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程度加深的历史必然提出人类共同体理念,加速全球治理体系变革,使人类的交往更具世界性。谁在这样一个时代拥有具有感召力的话语体系,谁在这个时代具有较强的话语权,谁就能在国际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因而,构建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不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而且是我国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重要途径。
  •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陈新宇
    摘要 ( ) PDF全文 ( ) HTML   可视化   收藏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真”思想,它在继承马克思主义对“共同体”科学分析论述的基础上,结合当今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发展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和”“善”的思想,因为它充分汲取了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将中国传统文化中“和”与“善”的思想推向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是美丽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准确把握了时代的主题,力求构建美丽新世界,还将全人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变为现实的动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马克思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活力的显著象征,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和平思想的集中体现,是贡献给世界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